玉米淀粉去分支酶基因ISA与PUL的序列变异及其与籽粒理化特性的关联分析
发布时间:2023-02-01 09:03
玉米淀粉去分支酶基因PUL与ISA在玉米淀粉生物合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对这些基因序列变异进行分析并挖掘相关的优异等位变异,有利于揭示淀粉去分支酶基因的演化规律,为开发分子功能标记提供有力依据。本研究以335份优良玉米自交系、68份玉米地方品种和32份大刍草为供试材料,对4个玉米淀粉去分支酶相关基因(ISA1、SA2、ISA3和PUL)进行重测序。然后对这些基因在三个群体间和在自交系内部的序列变异进行了分析。最后对335份优良玉米自交系的12个籽粒理化特性相关性状(7个糊化特性参数、4个淀粉热力学特性参数和淀粉含量)进行了测定,将其与4个玉米淀粉去分支酶相关基因进行关联分析,筛选与籽粒淀粉理化特性相关的优异等位变异位点。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表型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12个玉米籽粒理化特性相关性状在335份优良自交系中表现出广泛变异。糊化特性、淀粉热力学特性和淀粉含量等籽粒理化特性性状在自交系间均表现出极显著的差异。变异系数的范围为1.31%~67.53%,其中峰值温度的变异系数最小,崩解值的变异系数最大。这些淀粉籽粒理化特性的广义遗传率在65.80%到82.96%之间。同时,玉米淀粉糊...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玉米淀粉的研究进展
1.1.1 淀粉的组成与结构
1.1.2 淀粉主要理化特性
1.2 玉米淀粉生物合成及其与品质的关系
1.2.1 玉米淀粉的生物合成途径
1.2.2 淀粉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
1.3 淀粉去分支酶(SDBE)研究进展
1.3.1 异淀粉酶(ISA)
1.3.2 极限糊精酶(PUL)
1.4 关联分析的研究进展
1.4.1 核苷酸多态性
1.4.2 关联分析基础—连锁不平衡
1.4.3 关联分析基本策略
1.4.4 玉米候选基因关联分析研究进展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与田间试验设计
2.2 玉米淀粉品质测定
2.2.1 淀粉糊化特性
2.2.2 淀粉热力学特性
2.2.3 淀粉含量
2.3 淀粉去分支酶基因的序列分析和关联分析
2.3.1 DNA提取和淀粉去分支酶基因测序
2.3.2 序列分析
2.4 群体结构和关联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籽粒淀粉理化相关特性在玉米自交系间的差异
3.2 候选基因核苷酸序列变异分析
3.2.1 玉米ISA和PUL基因信息
3.2.2 玉米ISA和PUL基因在玉米自交系内的序列变异
3.2.3 玉米ISA和PUL基因在群体间的序列变异
3.2.4 ISA和PUL基因与表型性状关联分析
4 小结与讨论
4.1 关于玉米籽粒理化特性在自交系间的差异
4.2 关于玉米ISA和PUL基因的序列变异
4.3 关于ISA和PUL基因与籽粒理化特性的关联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直链淀粉/大豆卵磷脂包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J]. 王萍萍,李弘,谭森,罗志刚. 食品工业科技. 2016(22)
[2]玉米ZmSSIV基因的序列变异及其对淀粉理化特性的影响[J]. 徐暑晖,杨泽峰.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5(03)
[3]高直链玉米淀粉的理化特性研究[J]. 李志伟,钟雨越,吴权明,王文斌,高杰,刘香香,康慧敏,郭东伟,薛吉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7)
[4]稻米淀粉组成及分子结构与食味品质的关系[J]. 金丽晨,耿志明,李金州,王澎,陈菲,刘蔼民. 江苏农业学报. 2011(01)
[5]拔节期追氮对鲜食糯玉米粉糊化和热力学特性的影响[J]. 陆大雷,郭换粉,董策,陆卫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1(01)
[6]水稻籽粒淀粉结构及其生物合成与米质关系研究进展[J]. 刘春香,蔡一霞. 中国农学通报. 2011(01)
[7]20种蚕豆淀粉物理特性、糊化回生特性与粉丝品质的关系[J]. 谭洪卓,田晓红,刘明,谭斌.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0(02)
[8]太湖流域水稻地方种的稻米品质RVA谱多样性[J]. 姚月明,沈新平,沈明星,王建平. 江苏农业学报. 2009(06)
[9]羟丙基化改性对普通玉米杂交种淀粉糊化热力学性质的影响[J]. 赵前程,李新华,于济洋,王翀. 中国粮油学报. 2008(02)
[10]植物数量性状关联分析研究进展[J]. 杨小红,严建兵,郑艳萍,余建明,李建生. 作物学报. 2007(04)
博士论文
[1]直链淀粉检测方法与技术研究[D]. 张巧杰.中国农业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利用质构仪测定直链淀粉含量的研究[D]. 王福彬.齐齐哈尔大学 2013
[2]脂肪酸—直链淀粉复合物的制备及其氧化稳定性的研究[D]. 林若慧.广东工业大学 2011
[3]高淀粉玉米籽粒淀粉积累的生理生化机制[D]. 秦大鹏.山东农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734060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玉米淀粉的研究进展
1.1.1 淀粉的组成与结构
1.1.2 淀粉主要理化特性
1.2 玉米淀粉生物合成及其与品质的关系
1.2.1 玉米淀粉的生物合成途径
1.2.2 淀粉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
1.3 淀粉去分支酶(SDBE)研究进展
1.3.1 异淀粉酶(ISA)
1.3.2 极限糊精酶(PUL)
1.4 关联分析的研究进展
1.4.1 核苷酸多态性
1.4.2 关联分析基础—连锁不平衡
1.4.3 关联分析基本策略
1.4.4 玉米候选基因关联分析研究进展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与田间试验设计
2.2 玉米淀粉品质测定
2.2.1 淀粉糊化特性
2.2.2 淀粉热力学特性
2.2.3 淀粉含量
2.3 淀粉去分支酶基因的序列分析和关联分析
2.3.1 DNA提取和淀粉去分支酶基因测序
2.3.2 序列分析
2.4 群体结构和关联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籽粒淀粉理化相关特性在玉米自交系间的差异
3.2 候选基因核苷酸序列变异分析
3.2.1 玉米ISA和PUL基因信息
3.2.2 玉米ISA和PUL基因在玉米自交系内的序列变异
3.2.3 玉米ISA和PUL基因在群体间的序列变异
3.2.4 ISA和PUL基因与表型性状关联分析
4 小结与讨论
4.1 关于玉米籽粒理化特性在自交系间的差异
4.2 关于玉米ISA和PUL基因的序列变异
4.3 关于ISA和PUL基因与籽粒理化特性的关联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直链淀粉/大豆卵磷脂包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J]. 王萍萍,李弘,谭森,罗志刚. 食品工业科技. 2016(22)
[2]玉米ZmSSIV基因的序列变异及其对淀粉理化特性的影响[J]. 徐暑晖,杨泽峰.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5(03)
[3]高直链玉米淀粉的理化特性研究[J]. 李志伟,钟雨越,吴权明,王文斌,高杰,刘香香,康慧敏,郭东伟,薛吉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7)
[4]稻米淀粉组成及分子结构与食味品质的关系[J]. 金丽晨,耿志明,李金州,王澎,陈菲,刘蔼民. 江苏农业学报. 2011(01)
[5]拔节期追氮对鲜食糯玉米粉糊化和热力学特性的影响[J]. 陆大雷,郭换粉,董策,陆卫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1(01)
[6]水稻籽粒淀粉结构及其生物合成与米质关系研究进展[J]. 刘春香,蔡一霞. 中国农学通报. 2011(01)
[7]20种蚕豆淀粉物理特性、糊化回生特性与粉丝品质的关系[J]. 谭洪卓,田晓红,刘明,谭斌.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0(02)
[8]太湖流域水稻地方种的稻米品质RVA谱多样性[J]. 姚月明,沈新平,沈明星,王建平. 江苏农业学报. 2009(06)
[9]羟丙基化改性对普通玉米杂交种淀粉糊化热力学性质的影响[J]. 赵前程,李新华,于济洋,王翀. 中国粮油学报. 2008(02)
[10]植物数量性状关联分析研究进展[J]. 杨小红,严建兵,郑艳萍,余建明,李建生. 作物学报. 2007(04)
博士论文
[1]直链淀粉检测方法与技术研究[D]. 张巧杰.中国农业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利用质构仪测定直链淀粉含量的研究[D]. 王福彬.齐齐哈尔大学 2013
[2]脂肪酸—直链淀粉复合物的制备及其氧化稳定性的研究[D]. 林若慧.广东工业大学 2011
[3]高淀粉玉米籽粒淀粉积累的生理生化机制[D]. 秦大鹏.山东农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7340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73406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