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陕西道地秦艽的成分积累与相关基因表达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25 03:38
  道地药材是经过漫长临床筛选的,疗效可靠、活性成分稳定的药材。研究道地药材的质量形成可为优化药材质量提供依据。有效成分是中药材质量的物质基础,直接影响药材的疗效。有效成分的合成与积累是道地药材质量形成的关键。本文以陕西产道地药材大叶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生长条件下大叶秦艽中5种环烯醚萜类有效成分的含量以及与其合成相关的3个关键酶基因的表达情况,研究秦艽质量形成的内在机制,测定了不同干燥方法下秦艽药材中的成分保留状况,研究干燥方法对药材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不同年份的大田生长秦艽在6月底至9月初期间,活性成分的含量波动变化均在较高值附近,地上部分中I1(马钱苷酸)含量值较高,G10H、SLS的相对表达差异倍数同样维持在较高值水平,而DXR的相对表达差异倍数则在较低值的水平;4月底至10月中旬期间,地下部分中I2(6’-O-β-葡萄糖基龙胆苦苷)、I3(獐牙菜苦苷)、I4(龙胆苦苷)、5成分和的含量均显著大于地上部分,3种基因在叶、茎、根中均...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引言
    1.1 秦艽的研究现状
        1.1.1 中药秦艽的来源种
        1.1.2 化学成分
        1.1.3 药理研究
        1.1.4 药材质量评价
        1.1.5 影响环烯醚萜含量的因素
        1.1.6 秦艽中环烯醚萜类成分的生物合成
    1.2 道地药材质量形成研究现状
        1.2.1 道地药材的质量评价与质量形成
        1.2.2 道地药材的质量形成研究
    1.3 道地陕西秦艽质量形成机制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秦艽成分含量动态和相关酶基因表达规律研究
    2.1 试验设计
    2.2 仪器与试剂
        2.2.1 仪器
        2.2.2 试剂
    2.3 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2.3.1 色谱条件
        2.3.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3.3 方法学考察
        2.3.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与测定
    2.4 有效成分合成关键酶基因的表达测定
        2.4.1 秦艽各部位总RNA的提取
        2.4.2 RNA的检测
        2.4.3 反转录合成cDNA
        2.4.4 荧光定量PCR(q PCR)检测
    2.5 结果与分析
        2.5.1 栽培秦艽五种成分的含量动态
        2.5.2 不同年份秦艽同年春秋季环烯醚萜合成相关酶基因的表达动态变化
    2.6 相关性分析
    2.7 讨论
第三章 诱导子对秦艽成分和基因表达的影响
    3.1 仪器与试剂
        3.1.1 仪器
        3.1.2 试剂
    3.2 试验设计
    3.3 诱导子溶液的制备
        3.3.1 非生物诱导子溶液的制备
        3.3.2 真菌诱导子溶液的制备
    3.4 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3.4.1 色谱条件
        3.4.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3.4.3 方法学考察
        3.4.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与测定
    3.5 基因表达测定
        3.5.1 总RNA的提取
        3.5.2 总RNA的检测
        3.5.3 反转录合成cDNA
        3.5.4 荧光定量PCR(q PCR)检测
    3.6 结果与分析
        3.6.1 有效成分含量变化
        3.6.2 有效成分合成关键酶基因的表达变化
        3.6.3 相关性分析
    3.7 讨论
第四章 干旱和盐胁迫对秦艽成分和基因表达的影响
    4.1 仪器与试剂
        4.1.1 仪器
        4.1.2 试剂
    4.2 试验设计
        4.2.1 水分胁迫
        4.2.2 盐分胁迫
    4.3 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4.4 基因表达测定
    4.5 结果与分析
        4.5.1 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4.5.2 有效成分合成关键酶基因的表达测定
    4.6 讨论
第五章 干燥方法对秦艽药材质量的影响
    5.1 仪器与试剂
        5.1.1 仪器
        5.1.2 试剂
    5.2 材料与方法
    5.3 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5.4 抗氧化活性测定
        5.4.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5.4.2 抗氧化活性测定
    5.5 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5.5.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5.5.2 培养基的制备
        5.5.3 菌悬液的制备
        5.5.4 MIC的测定
    5.6 结果与分析
        5.6.1 成分含量测定结果
        5.6.2 活性测定结果
    5.7 讨论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7704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7704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7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