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穗期模拟干旱对粳稻垩白形成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22 02:14
随着全球气温升高、旱灾的普遍发生,拔节孕穗期干旱已经成为水稻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长江流域稻区在进入伏旱季节后几乎每年都会遭遇高温干旱天气,导致水稻产量、品质下降。江苏地区上半年雨量较为充沛,但8月以后,持续性高温干旱频发,而此时正是粳稻拔节孕穗关键期,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品质。已有研究多侧重干旱胁迫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品质方面关注较少,且缺少抗旱机理分析,致使水稻抗逆栽培理论和技术研究进展迟缓。本研究以江苏主栽品种武运粳30号为材料,采用KI喷施模拟干旱,研究了孕穗期干旱对稻米垩白这一重要外观性状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以期为长江中下游优质粳稻生产提供理论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孕穗期干旱胁迫对水稻产量、品质影响显著。水稻孕穗期干旱主要影响结实率、千粒重,对有效穗数影响不大。重度干旱处理下部一次枝梗、二次枝梗的瘪粒数显著上升,导致籽粒结实率降低。干旱胁迫影响籽粒的灌浆速度,前期干物质积累速度较快,后期则减缓。水稻孕穗期重度干旱胁迫导致强、弱势粒的垩白米率均显著上升。透明米率显著下降,畸形米率则无显著性差异。重度干旱与对照相比,垩白米率和畸形米率均无显著性差异,而强势粒的透明米率显著下...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稻米垩白的概述
1.1 垩白的分类及评价标准
1.2 垩白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1.2.1 营养品质
1.2.2 碾米品质
1.2.3 蒸煮食味品质
2 稻米垩白形成的生理生化基础
2.1 垩白形成的生化基础
2.1.1 淀粉
2.1.2 蛋白质
2.1.3 矿质元素
2.2 稻米垩白形成的生理机制
2.2.1 籽粒发育与垩白形成
2.2.2 碳氮代谢与垩白形成
3 环境与栽培因子对垩白的影响
3.1 高温
3.2 干早
3.3 氮肥
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5 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孕穗期模拟干旱对稻米垩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模拟干旱对稻米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2.2 模拟干旱对稻米外观品质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3.1 讨论
3.2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模拟干旱对水稻籽粒、叶片碳氮代谢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测定指标及方法
1.2.1 叶片叶绿素含量和Rubisco含量
1.2.2 蔗糖、可溶性糖和淀粉
1.2.3 蛋白质组分、氨基酸测定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顶三叶叶绿素含量
2.2 剑叶Rubisco酶含量
2.3 籽粒中淀粉、蔗糖、可溶性总糖含量
2.4 籽粒中蛋白质组分、氨基酸含量
2.5 籽粒中矿质元素含量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模拟干旱条件下籽粒垩白部位与透明部位形态差异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测定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腹白部位与透明部位的形态差异
2.2 模拟干旱影响籽粒中α-淀粉酶基因表达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全文讨论与总结
1 讨论
1.1 干旱胁迫与碳、氮代谢平衡
1.2 碳、氮代谢与垩白形成
1.3 淀粉水解与垩白形成
2 主要结论
3 本文创新点
4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796710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稻米垩白的概述
1.1 垩白的分类及评价标准
1.2 垩白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1.2.1 营养品质
1.2.2 碾米品质
1.2.3 蒸煮食味品质
2 稻米垩白形成的生理生化基础
2.1 垩白形成的生化基础
2.1.1 淀粉
2.1.2 蛋白质
2.1.3 矿质元素
2.2 稻米垩白形成的生理机制
2.2.1 籽粒发育与垩白形成
2.2.2 碳氮代谢与垩白形成
3 环境与栽培因子对垩白的影响
3.1 高温
3.2 干早
3.3 氮肥
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5 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孕穗期模拟干旱对稻米垩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模拟干旱对稻米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2.2 模拟干旱对稻米外观品质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3.1 讨论
3.2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模拟干旱对水稻籽粒、叶片碳氮代谢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测定指标及方法
1.2.1 叶片叶绿素含量和Rubisco含量
1.2.2 蔗糖、可溶性糖和淀粉
1.2.3 蛋白质组分、氨基酸测定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顶三叶叶绿素含量
2.2 剑叶Rubisco酶含量
2.3 籽粒中淀粉、蔗糖、可溶性总糖含量
2.4 籽粒中蛋白质组分、氨基酸含量
2.5 籽粒中矿质元素含量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模拟干旱条件下籽粒垩白部位与透明部位形态差异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测定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腹白部位与透明部位的形态差异
2.2 模拟干旱影响籽粒中α-淀粉酶基因表达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全文讨论与总结
1 讨论
1.1 干旱胁迫与碳、氮代谢平衡
1.2 碳、氮代谢与垩白形成
1.3 淀粉水解与垩白形成
2 主要结论
3 本文创新点
4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7967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79671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