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大豆育种种质群体芽期耐旱性评价及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发布时间:2023-05-30 21:07
大豆[Glycine max(L.)Merr.]富含油份、蛋白质和矿质元素以及有益的植物化学物质,是一种较为重要的经济作物。江淮地区作为我国大豆的重要产区,在大豆播种和出苗期常常遭遇季节性干旱,影响种子发芽,从而对后期生长造成危害。筛选和鉴定大豆茅期耐旱性品种是耐旱育种的有效途径,发掘耐旱材料及解析其遗传规律是耐旱育种的关键。本研究以江淮大豆育种种质群体470份新品种(系)为材料,以15%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处理大豆种子,研究干旱和蒸馏水(对照)处理下发芽势(GE)、发茅率(GR)、苗全长(WSL)、苗根长(RL)和苗干重(SDW)等5个萌发性状的表现,以5个性状的耐旱系数为指标,通过隶属函数值法鉴定种质芽期的耐旱性,筛选优异种质;利用该群体已有的60510个SNP基因型数据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连锁不平衡估计和群体结构分析;应用TASSEL V 5.2软件中的混合线性模型(主成分分析+亲缘关系)对江淮大豆育种群体茅期耐旱性相关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定位耐旱性相关QTL位点,并解析优异种质的优异等位变异构成,以期为大豆耐旱遗传育种研究提供新品种(系)和新的基因资源...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及英汉对照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大豆耐旱性及其鉴定方法
1.1.1 干旱胁迫与大豆耐旱性
1.1.2 耐旱性鉴定方法
1.1.3 耐旱性鉴定指标
1.1.4 PEG鉴定体系
1.2 大豆耐旱种质发掘与耐旱性遗传基础
1.2.1 耐旱种质筛选
1.2.2 耐旱性遗传研究与QTL定位
1.2.3 耐旱性分子调控机理
1.3 关联分析定位耐旱性QTL研究进展
1.3.1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
1.3.2 大豆耐旱性QTL关联定位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江淮大豆育种种质群体芽期耐旱性评价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种子萌发相关性状的测定
2.1.4 统计分析
2.1.5 耐旱性鉴定
2.2 结果与分析
2.2.1 YHSBLP群体芽期萌发性状遗传变异
2.2.2 YHSBLP群体芽期不同耐旱性种质鉴定和筛选
2.3 讨论
2.3.1 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的可行性
2.3.2 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下的耐旱性鉴定指标
2.3.3 大豆芽期耐旱性评价
第三章 江淮大豆育种种质群体芽期耐旱性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材料
3.1.2 SNP分子标记开发与基因分型
3.1.3 遗传多样性分析
3.1.4 群体结构分析
3.1.5 群体连锁不平衡分析
3.1.6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YHSBLP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3.2.2 YHSBLP群体的群体结构分析
3.2.3 YHSBLP群体的连锁不平衡分析
3.2.4 YHSBLP群体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3.3 讨论
第四章 江淮大豆育种种质群体芽期耐旱品系遗传基础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优异等位变异的筛选与鉴定
4.2 结果与分析
4.2.1 YHSBLP群体芽期耐旱性优异等位变异的筛选
4.2.2 YHSBLP群体芽期耐旱性优异等位变异的鉴定
4.3 讨论
全文结论与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825039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及英汉对照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大豆耐旱性及其鉴定方法
1.1.1 干旱胁迫与大豆耐旱性
1.1.2 耐旱性鉴定方法
1.1.3 耐旱性鉴定指标
1.1.4 PEG鉴定体系
1.2 大豆耐旱种质发掘与耐旱性遗传基础
1.2.1 耐旱种质筛选
1.2.2 耐旱性遗传研究与QTL定位
1.2.3 耐旱性分子调控机理
1.3 关联分析定位耐旱性QTL研究进展
1.3.1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
1.3.2 大豆耐旱性QTL关联定位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江淮大豆育种种质群体芽期耐旱性评价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种子萌发相关性状的测定
2.1.4 统计分析
2.1.5 耐旱性鉴定
2.2 结果与分析
2.2.1 YHSBLP群体芽期萌发性状遗传变异
2.2.2 YHSBLP群体芽期不同耐旱性种质鉴定和筛选
2.3 讨论
2.3.1 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的可行性
2.3.2 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下的耐旱性鉴定指标
2.3.3 大豆芽期耐旱性评价
第三章 江淮大豆育种种质群体芽期耐旱性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材料
3.1.2 SNP分子标记开发与基因分型
3.1.3 遗传多样性分析
3.1.4 群体结构分析
3.1.5 群体连锁不平衡分析
3.1.6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YHSBLP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3.2.2 YHSBLP群体的群体结构分析
3.2.3 YHSBLP群体的连锁不平衡分析
3.2.4 YHSBLP群体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3.3 讨论
第四章 江淮大豆育种种质群体芽期耐旱品系遗传基础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优异等位变异的筛选与鉴定
4.2 结果与分析
4.2.1 YHSBLP群体芽期耐旱性优异等位变异的筛选
4.2.2 YHSBLP群体芽期耐旱性优异等位变异的鉴定
4.3 讨论
全文结论与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8250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82503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