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大豆抗炸荚性与SHAT1-5基因结构和表达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3-06-05 00:58
  炸荚现象是造成野生大豆(Glycine soja)产量损失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Dong等鉴定的大豆抗炸荚基因SHAT1-5在栽培大豆豆荚中的表达量是野生大豆等位基因型的15倍,进而形成了栽培大豆的抗炸荚性。进一步研究表明SHAT1-5基因在栽培大豆中表达量上升的原因是由于该基因上游4kb处存在20bp的缺失造成的。而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该20bp缺失在栽培大豆中只占了14.6%,并且该位点在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间遗传分化差异很小,那么另外不包含该位点的85.6%的栽培大豆抗炸荚性又当如何解释?它们与SHAT1-5基因的关系究竟如何这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课题选择不同地区有代表性的75份大豆品种(包括48份栽培大豆和27份野生大豆)为研究材料,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SHAT1-5基因在大豆野生群体和栽培群体中的基因结构差异和表达差异,从而寻找与抗炸荚性相关的功能多态性位点,为进一步分析这些位点与栽培大豆抗炸荚性间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在Phytozome数据库中查找SHAT1-5基因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基因结构简单,包含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该基因编码了一个含...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作物的炸荚现象及其影响
        1.1.1 炸荚现象的概念
        1.1.2 作物炸荚现象的发生及其影响
    1.2 大豆的炸荚现象及其遗传基础
        1.2.1 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炸荚现象
        1.2.2 大豆炸荚的形态学研究
        1.2.3 大豆炸荚的遗传基础
        1.2.4 大豆抗炸荚基因SHAT1-5 的群体遗传学研究
    1.3 启动子分析和基因瞬时表达概述
        1.3.1 启动子分析概述
        1.3.2 基因瞬时表达
    1.4 本研究的内容、目的及意义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供试大豆材料
        2.1.2 常用的实验试剂和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SHAT1-5 基因及其启动子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
        2.2.2 SHAT1-5 基因在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中基因序列的测定
        2.2.3 荧光定量PCR实验方法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SHAT1-5 基因及其上游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3.1.1 SHAT1-5 基因的结构分析
        3.1.2 SHAT1-5 基因启动子序列的分析
    3.2 SHAT1-5 基因及其上下游序列的多样性分析
        3.2.1 SNP的分布
        3.2.2 次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及其在驯化和育种过程中的变化
        3.2.3 群体遗传分化系数及其分布范围
    3.3 SHAT1-5 基因的表达分析
        3.3.1 SHAT1-5 基因荧光定量PCR引物的筛选
        3.3.2 SHAT1-5 基因在大豆中的时空表达特性分析
        3.3.3 SHAT1-5 基因在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不同品种中的表达分析
第4章 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本文编号:38313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8313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e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