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量和品种对紫花苜蓿植株动态变化与生产性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7-24 22:32
紫花苜蓿作为“牧草之王”,饲用功能优点突出,生态功能丰富多样,在调整优化农牧产业结构、推动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具有十分重要而又独特的作用。在当前国产苜蓿因质量不高而价格低迷,进口苜蓿草品和草种价格不断上涨,数量不断增加,进口苜蓿量价齐升的局面难以转变的今天,探讨苜蓿播种量和不同秋眠型品种对产量、品质、生物学性状及综合效益之间的关系和运用,有利于提高苜蓿生产管理工作的精准性,有利于提高苜蓿产业发展科技水平,有利于推动苜蓿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提升现代农业发展科技水平。本研究在河南农业大学科教试验园区进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播种量为主区(分为3个播种量:15.0 kg/hm2、22.5 kg/hm2、30.0kg/hm2),以8个不同秋眠级别的苜蓿品种为副区,利用2011年-2014年4年时间,系统研究了上述因素和水平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植株数、植株分枝数、植株高度、干物质产量和营养成分等动态变化,利用现代生物统计技术和软件对相关指标进行差异显著性、互作、相关性和回归分析,并采用决策指数法对其干物质产量、营养品质进行综合分析和量化评估;同时又将其产量、粗蛋白(Crude protei...
【文章页数】:10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1. 文献综述
1.1 苜蓿产业发展概况
1.1.1 苜蓿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利用历史
1.1.2 苜蓿产业发展
1.1.2.1 区域分布
1.1.2.2 生产贸易
1.1.2.3 存在问题
1.2 苜蓿自疏现象
1.2.1 自疏概念和内涵
1.2.2 自疏现象研究概况
1.3 苜蓿生产研究概况
1.3.1 品种选择
1.3.2 栽培管理
1.3.2.1 土壤耕作
1.3.2.2 播种密度
1.3.2.3 越冬能力
1.3.2.4 灌溉技术
1.3.2.5 施肥技术
1.3.2.6 病虫害防治
1.3.3 收获制度
1.3.3.1 刈割时间
1.3.3.2 刈割频率
1.3.3.3 留茬高度
1.3.4 农艺性状与综合评价
1.3.4.1 苜蓿农艺性状
1.3.4.2 苜蓿综合评价
1.4 苜蓿草品研发应用
1.4.1 苜蓿营养成分及其作用
1.4.1.1 苜蓿蛋白质营养
1.4.1.2 苜蓿纤维的营养
1.4.1.3 苜蓿矿物质营养
1.4.2 苜蓿对畜牧业的作用
1.4.2.1 紫花苜蓿对养牛业的影响
1.4.2.2 苜蓿对养猪业的影响
1.4.3 苜蓿的医用保健价值
1.4.4 苜蓿的社会作用和生态功能
1.5 下一步发展建议
2. 引言
3. 试验一 播种量和品种对紫花苜蓿植株动态变化和干物质产量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地概况
3.1.2 参试苜蓿品种
3.1.3 试验设计
3.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3.1.4.1 植株数
3.1.4.2 越冬率
3.1.4.3 初花期
3.1.4.4 干物质产量
3.1.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播种量和品种对苜蓿越冬率的影响
3.2.2 播种量和品种对苜蓿整个生长发育期植株动态变化的影响
3.2.2.1 播种量对2011年-2014 年苜蓿植株动态变化的影响
3.2.2.2 品种对植株数量动态变化的影响
3.2.2.3 播种量和品种对苜蓿植株数量的互作分析
3.2.3 播种量和品种对苜蓿干物质产量的影响
3.2.3.1 播种量对茬次干物质产量的影响
3.2.3.2 品种对不同年份干物质产量的影响
3.2.3.3 播种量和品种对苜蓿干物质产量的互作分析
3.2.4 茬次对干物质产量的影响
3.2.5 秋眠型对干物质产量的影响
3.2.6 越冬率、植株数和干物质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3.2.7 三年总干物质产量与植株数的关系
3.3 讨论
3.3.1 播种量和品种对越冬率的影响
3.3.2 播种量和品种对4年紫花苜蓿植株数动态变化的影响
3.3.3 播种量和品种对干物质产量的影响
3.4 小结
4. 试验二播种量和品种对紫花苜蓿分枝数、株高、品质及生物学性状相关性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地概况
4.1.2 参试紫花苜蓿品种
4.1.3 试验方法
4.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4.1.4.1 初花期
4.1.4.2 分枝数
4.1.4.3 植株高度
4.1.4.4 营养成分分析
4.1.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播种量对不同茬次分枝数的影响
4.2.1.1 播种量对各生长年不同茬次1级分枝数的影响
4.2.1.2 播种量对各生长年不同茬次2级分枝数的影响
4.2.1.3 播种量和茬次互作对分枝数的影响
4.2.2 播种量和品种对分枝数的影响
4.2.2.1 播种量和品种对1级分枝数的影响
4.2.2.2 播种量和品种对2级分枝数的影响
4.2.2.3 播种量和品种对分枝数的互作分析
4.2.2.4 品种对2级/1 级分枝数之比的影响
4.2.2.5 秋眠型对年度分枝数的影响
4.2.3 播种量和品种对植株高度的影响
4.2.3.1 播种量对茬次植株高度的影响
4.2.3.2 播种量对年植株高度和的影响
4.2.3.3 秋眠类型对不同茬次植株高度的影响
4.2.3.4 播种量对品种3年植株高度和的影响
4.2.3.5 品种对年植株高度和的影响
4.2.3.6 播种量、品种的互作对植株高度和的影响
4.2.4 播种量和品种对苜蓿营养成分的影响
4.2.5 紫花苜蓿有关生物学性状相关性分析
4.3 讨论
4.3.1 播种量和品种对分枝数的影响
4.3.2 播种量和品种对植株高度的影响
4.3.3 播种量和品种对营养品质的影响
4.3.4 苜蓿生物学性状相关性分析
4.4 小结
5. 试验三 播种量和品种对紫花苜蓿决策指数和综合效益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地概况
5.1.2 参试品种
5.1.3 试验方法
5.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5.1.4.1 初花期
5.1.4.2 分枝数
5.1.4.3 株高
5.1.4.4 干物质产量
5.1.4.5 营养成分分析
5.1.4.6 决策指数
5.1.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不同播种量和品种决策评价
5.2.2 不同品种决策评价
5.2.3 不同秋眠型决策评价
5.2.4 不同茬次决策评价
5.2.5 不同播种量和品种经济效益分析
5.3 讨论
5.3.1 决策指数分析
5.3.2 综合效益分析
5.4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7.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与著作
8.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836649
【文章页数】:10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1. 文献综述
1.1 苜蓿产业发展概况
1.1.1 苜蓿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利用历史
1.1.2 苜蓿产业发展
1.1.2.1 区域分布
1.1.2.2 生产贸易
1.1.2.3 存在问题
1.2 苜蓿自疏现象
1.2.1 自疏概念和内涵
1.2.2 自疏现象研究概况
1.3 苜蓿生产研究概况
1.3.1 品种选择
1.3.2 栽培管理
1.3.2.1 土壤耕作
1.3.2.2 播种密度
1.3.2.3 越冬能力
1.3.2.4 灌溉技术
1.3.2.5 施肥技术
1.3.2.6 病虫害防治
1.3.3 收获制度
1.3.3.1 刈割时间
1.3.3.2 刈割频率
1.3.3.3 留茬高度
1.3.4 农艺性状与综合评价
1.3.4.1 苜蓿农艺性状
1.3.4.2 苜蓿综合评价
1.4 苜蓿草品研发应用
1.4.1 苜蓿营养成分及其作用
1.4.1.1 苜蓿蛋白质营养
1.4.1.2 苜蓿纤维的营养
1.4.1.3 苜蓿矿物质营养
1.4.2 苜蓿对畜牧业的作用
1.4.2.1 紫花苜蓿对养牛业的影响
1.4.2.2 苜蓿对养猪业的影响
1.4.3 苜蓿的医用保健价值
1.4.4 苜蓿的社会作用和生态功能
1.5 下一步发展建议
2. 引言
3. 试验一 播种量和品种对紫花苜蓿植株动态变化和干物质产量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地概况
3.1.2 参试苜蓿品种
3.1.3 试验设计
3.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3.1.4.1 植株数
3.1.4.2 越冬率
3.1.4.3 初花期
3.1.4.4 干物质产量
3.1.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播种量和品种对苜蓿越冬率的影响
3.2.2 播种量和品种对苜蓿整个生长发育期植株动态变化的影响
3.2.2.1 播种量对2011年-2014 年苜蓿植株动态变化的影响
3.2.2.2 品种对植株数量动态变化的影响
3.2.2.3 播种量和品种对苜蓿植株数量的互作分析
3.2.3 播种量和品种对苜蓿干物质产量的影响
3.2.3.1 播种量对茬次干物质产量的影响
3.2.3.2 品种对不同年份干物质产量的影响
3.2.3.3 播种量和品种对苜蓿干物质产量的互作分析
3.2.4 茬次对干物质产量的影响
3.2.5 秋眠型对干物质产量的影响
3.2.6 越冬率、植株数和干物质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3.2.7 三年总干物质产量与植株数的关系
3.3 讨论
3.3.1 播种量和品种对越冬率的影响
3.3.2 播种量和品种对4年紫花苜蓿植株数动态变化的影响
3.3.3 播种量和品种对干物质产量的影响
3.4 小结
4. 试验二播种量和品种对紫花苜蓿分枝数、株高、品质及生物学性状相关性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地概况
4.1.2 参试紫花苜蓿品种
4.1.3 试验方法
4.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4.1.4.1 初花期
4.1.4.2 分枝数
4.1.4.3 植株高度
4.1.4.4 营养成分分析
4.1.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播种量对不同茬次分枝数的影响
4.2.1.1 播种量对各生长年不同茬次1级分枝数的影响
4.2.1.2 播种量对各生长年不同茬次2级分枝数的影响
4.2.1.3 播种量和茬次互作对分枝数的影响
4.2.2 播种量和品种对分枝数的影响
4.2.2.1 播种量和品种对1级分枝数的影响
4.2.2.2 播种量和品种对2级分枝数的影响
4.2.2.3 播种量和品种对分枝数的互作分析
4.2.2.4 品种对2级/1 级分枝数之比的影响
4.2.2.5 秋眠型对年度分枝数的影响
4.2.3 播种量和品种对植株高度的影响
4.2.3.1 播种量对茬次植株高度的影响
4.2.3.2 播种量对年植株高度和的影响
4.2.3.3 秋眠类型对不同茬次植株高度的影响
4.2.3.4 播种量对品种3年植株高度和的影响
4.2.3.5 品种对年植株高度和的影响
4.2.3.6 播种量、品种的互作对植株高度和的影响
4.2.4 播种量和品种对苜蓿营养成分的影响
4.2.5 紫花苜蓿有关生物学性状相关性分析
4.3 讨论
4.3.1 播种量和品种对分枝数的影响
4.3.2 播种量和品种对植株高度的影响
4.3.3 播种量和品种对营养品质的影响
4.3.4 苜蓿生物学性状相关性分析
4.4 小结
5. 试验三 播种量和品种对紫花苜蓿决策指数和综合效益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地概况
5.1.2 参试品种
5.1.3 试验方法
5.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5.1.4.1 初花期
5.1.4.2 分枝数
5.1.4.3 株高
5.1.4.4 干物质产量
5.1.4.5 营养成分分析
5.1.4.6 决策指数
5.1.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不同播种量和品种决策评价
5.2.2 不同品种决策评价
5.2.3 不同秋眠型决策评价
5.2.4 不同茬次决策评价
5.2.5 不同播种量和品种经济效益分析
5.3 讨论
5.3.1 决策指数分析
5.3.2 综合效益分析
5.4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7.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与著作
8.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8366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83664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