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沿江地区单季晚粳优质高产品种筛选及品质与产量协同性的若干研究
发布时间:2023-09-17 12:51
试验于2017-2018年在扬州大学试验农牧场进行,以适合江苏沿江地区种植的63个晚粳品种为供试材料,比较研究了不同晚粳品种产量、品质的差异并筛选出适合江苏沿江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以食味品质和产量有显著差异的3类粳稻品种(味优高产类型的南粳46、苏香粳100、常软07-7;味优中产类型的宁9044、苏2250、常粳16-2;味中中产类型的常农粳8号、淮香粳15号、武粳215。)为材料,系统比较研究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及品质的特征差异,以阐明江苏沿江地区单季晚粳优质高产协同的特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2017年适合江苏沿江地区种植的优良食味且具有高产潜力的品种有南粳46、苏1707、苏香粳100等12个品种(系),该类型品种的食味值均值为70.6,变幅范围为65.2~77.6,产量均值为9.7 t·hm-2,变幅范围为9.2~10.8 t·hm2;2018年味优高产类型的品种有苏粳9号、常软07-7、武育6622等9个品种(系),该类型的食味值均值为78.4,变幅范围为70.8~85.3,产量均值为9.9t·hm-2,变幅范围为9.6~10.3t·hm-2。综合两年的结果,筛选...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背景
2 研究进展
2.1 优质高产水稻品种筛选研究进展
2.2 环境因素对稻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3 稻米品质的理化指标与蒸煮食味品质的关系
3 研究目的和意义
3.1 目的意义
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江苏沿江地区单季晚粳优质高产品种筛选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项目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2017年与2018年所有品种主要生育期及生育阶段跨度
3.2 2017年与2018年全生育期期间气象条件
3.3 初步筛选品种
3.4 适宜品种主要生育期及生育阶段跨度
3.5 2017年及2018年安全成熟品种温光范围
3.6 食味值及产量的差异
3.7 2017年不同水稻品种食味值的聚类分析
3.8 基于产量水平的聚类分析
3.9 不同类型单季晚粳各品质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
3.10 2018年不同水稻品种食味值的聚类分析
3.11 基于产量水平的聚类分析
3.12 不同类型粳稻各品质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
3.13 不同类型粳稻品质的差异
4 讨论
4.1 基于水稻生育期的初步筛选
4.2 基于食味值和产量水平下的优质高产品种筛选
4.3 理化指标与食味值的相关性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江苏沿江地区不同类型单季晚粳产量的差异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项目和方法
2.4 数据计算和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类型单季晚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差异
3.2 不同类型单季晚粳关键生育期茎蘖数及成穗率的差异
3.3 不同类型单季晚粳叶面积组成及叶面积衰减率的差异
3.4 不同类型单季晚粳穗部结构及着粒密度的差异
3.5 不同类型单季晚粳各生育阶段物质积累及其比例的差异
3.6 不同类型单季晚粳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及光合势的差异
4 讨论
4.1 江苏沿江地区优质高产晚粳稻品种产量及穗部性状的特点
4.2 江苏沿江地区优质高产晚粳稻品种物质生产的特征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江苏沿江地区不同类型单季晚粳品质的差异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内容和方法
2.4 数据计算与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类型单季晚粳食味值的差异
3.2 不同类型单季晚粳生育期及灌浆结实期温光的差异
3.3 不同类型单季晚粳加工及外观品质的差异
3.4 不同类型单季晚粳营养及蒸煮食味品质的差异
3.5 不同类型单季晚粳RVA谱特征值的差异
3.6 不同类型单季晚粳蒸煮特性的差异
3.7 不同类型晚粳稻质构特性的差异
3.8 不同类型单季晚粳热力学特性的差异
4 讨论
4.1 江苏沿江地区优良食味与高产协同晚粳稻稻米国标品质及RVA谱特征值的差异
4.2 江苏沿江地区优良食味与高产协同晚粳稻碘蓝值、质构与热力学特性的差异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1 主要研究结论
1.1 江苏沿江地区优质高产品种筛选
1.2 与食味值密切相关的品质指标
1.3 优质与高产协同品种产量形成的特点
1.4 优质与高产协同品种品质形成特点
1.5 优质与高产协同的特征
2 本研究创新点
3 需要进一步深化和研究的问题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本文编号:3847458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背景
2 研究进展
2.1 优质高产水稻品种筛选研究进展
2.2 环境因素对稻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3 稻米品质的理化指标与蒸煮食味品质的关系
3 研究目的和意义
3.1 目的意义
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江苏沿江地区单季晚粳优质高产品种筛选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项目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2017年与2018年所有品种主要生育期及生育阶段跨度
3.2 2017年与2018年全生育期期间气象条件
3.3 初步筛选品种
3.4 适宜品种主要生育期及生育阶段跨度
3.5 2017年及2018年安全成熟品种温光范围
3.6 食味值及产量的差异
3.7 2017年不同水稻品种食味值的聚类分析
3.8 基于产量水平的聚类分析
3.9 不同类型单季晚粳各品质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
3.10 2018年不同水稻品种食味值的聚类分析
3.11 基于产量水平的聚类分析
3.12 不同类型粳稻各品质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
3.13 不同类型粳稻品质的差异
4 讨论
4.1 基于水稻生育期的初步筛选
4.2 基于食味值和产量水平下的优质高产品种筛选
4.3 理化指标与食味值的相关性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江苏沿江地区不同类型单季晚粳产量的差异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项目和方法
2.4 数据计算和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类型单季晚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差异
3.2 不同类型单季晚粳关键生育期茎蘖数及成穗率的差异
3.3 不同类型单季晚粳叶面积组成及叶面积衰减率的差异
3.4 不同类型单季晚粳穗部结构及着粒密度的差异
3.5 不同类型单季晚粳各生育阶段物质积累及其比例的差异
3.6 不同类型单季晚粳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及光合势的差异
4 讨论
4.1 江苏沿江地区优质高产晚粳稻品种产量及穗部性状的特点
4.2 江苏沿江地区优质高产晚粳稻品种物质生产的特征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江苏沿江地区不同类型单季晚粳品质的差异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内容和方法
2.4 数据计算与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类型单季晚粳食味值的差异
3.2 不同类型单季晚粳生育期及灌浆结实期温光的差异
3.3 不同类型单季晚粳加工及外观品质的差异
3.4 不同类型单季晚粳营养及蒸煮食味品质的差异
3.5 不同类型单季晚粳RVA谱特征值的差异
3.6 不同类型单季晚粳蒸煮特性的差异
3.7 不同类型晚粳稻质构特性的差异
3.8 不同类型单季晚粳热力学特性的差异
4 讨论
4.1 江苏沿江地区优良食味与高产协同晚粳稻稻米国标品质及RVA谱特征值的差异
4.2 江苏沿江地区优良食味与高产协同晚粳稻碘蓝值、质构与热力学特性的差异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1 主要研究结论
1.1 江苏沿江地区优质高产品种筛选
1.2 与食味值密切相关的品质指标
1.3 优质与高产协同品种产量形成的特点
1.4 优质与高产协同品种品质形成特点
1.5 优质与高产协同的特征
2 本研究创新点
3 需要进一步深化和研究的问题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本文编号:38474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84745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