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矮生基因sdm的定位及其与Sd1基因的互作效应
发布时间:2023-12-10 16:22
20世纪50年代矮源基因在育种中的应用和70年代杂种优势的利用使我国水稻单产发生了两次革命性飞跃。水稻育种上的第一次“绿色革命”就是利用半矮秆基因sd1培育抗倒耐肥的新品种,从而大幅度提高了世界粮食产量。可长时间使用单一半矮源基因sd1,既不利于保持矮源的多样性,也存在诸多潜在的风险。因此发掘、鉴定和利用新的矮秆资是水稻育种重要的任务。本研究以矮杆多蘖突变体M22-3-2和八个不同供体且携带Sd1基因的高杆SSSL(singl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材料为亲本杂交,经过5代的回交和筛选,将sdm基因和八个来源不同Sd1基因和分别导入到华粳籼74中,构建以华粳籼74为遗传背景单片段代换系和双片段聚合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携带sdm基因和Sd1基因的SSSL及Sd1-sdm双片段聚合系。2013年早季前人利用矮杆多蘖突变体M22-3-2分别与八个不同供体来源的高秆SSSL材料杂交,获得八个同时含有Sd1基因和sdm基因杂交组合F1;从2013年晚季至2014年晚季,用F1与华粳籼74回交获得八个含有同时含有Sd...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及英汉对照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1.1 水稻矮生性状及遗传研究
1.1.2 水稻绿色革命基因semi-dwarf 1(sd1)的研究
1.1.3 水稻株高基因的定位和功能研究
1.1.4 基于单片段代换系的水稻分子设计育种研究进展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携带Sd1和sdm基因的SSSL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来源
2.2.2 材料种植的方法
2.2.3 杂交方法
2.2.4 水稻全基因组背景检测
2.2.5 分子标记检测方法
2.2.6 数据分析和作图软件
2.2.7 代换片段长度的计算
2.3 结果
2.3.1 目标片段的验证
2.3.2 水稻全基因组背景检测
2.3.3 Sd1-SSSL、sdm-SSSL和Sd1-sdm双片段聚合系的建立
2.3.4 sdm-SSSL的表型分析
2.3.5 Sd1-SSSL的株高分析
2.3.6 Sd1-sdm双片段聚合系的株型表现
2.4 小结
第3章 sdm基因的代换作图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材料来源
3.2.2 材料种植的方法
3.2.3 分子标记检测方法
3.2.4 株高的测量
3.2.5 数据分析和作图软件
3.2.6 代换片段长度的计算
3.2.7 QTL重叠群作图
3.3 结果
3.3.1 sdm基因定位群体的选择
3.3.2 sdm基因定位群体的构建
3.3.3 利用单片段重叠群对sdm基因定位
3.4 小结
第4章 水稻Sd1基因与sdm基因的互作效应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材料来源
4.2.2 材料种植的方法
4.2.3 株高的测量
4.2.4 分蘖的测量
4.2.5 节间的测量
4.2.6 产量性状的考察
4.2.7 数据分析和作图软件
4.3 结果
4.3.1 八个组合的分蘖发育动态分析
4.3.2 八个组合的株高发育动态分析
4.3.3 八个组合的节间长度分析
4.3.4 基因Sd1与sdm互作对株型的影响
4.3.5 基因Sd1与sdm互作对粒型的影响
4.3.6 基因sdm与Sd1互作对产量的影响
4.4 小结
第5章 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
5.1.1 Sd1-sdm双片段聚合系是一种新的半矮秆资源
5.1.2 对着丝粒区域的sdm基因定位有一定难度
5.2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sdm基因定位的多态引物
附录B 高杆材料与W0之间多态大编号引物
附录C 八个高杆供体材料的片段
附表D Sd1-SSSL、Sdm-SSSL和Sd1-Sdm双片段聚合系的片段
附录E 27个SSSL的片段
本文编号:3872710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及英汉对照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1.1 水稻矮生性状及遗传研究
1.1.2 水稻绿色革命基因semi-dwarf 1(sd1)的研究
1.1.3 水稻株高基因的定位和功能研究
1.1.4 基于单片段代换系的水稻分子设计育种研究进展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携带Sd1和sdm基因的SSSL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来源
2.2.2 材料种植的方法
2.2.3 杂交方法
2.2.4 水稻全基因组背景检测
2.2.5 分子标记检测方法
2.2.6 数据分析和作图软件
2.2.7 代换片段长度的计算
2.3 结果
2.3.1 目标片段的验证
2.3.2 水稻全基因组背景检测
2.3.3 Sd1-SSSL、sdm-SSSL和Sd1-sdm双片段聚合系的建立
2.3.4 sdm-SSSL的表型分析
2.3.5 Sd1-SSSL的株高分析
2.3.6 Sd1-sdm双片段聚合系的株型表现
2.4 小结
第3章 sdm基因的代换作图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材料来源
3.2.2 材料种植的方法
3.2.3 分子标记检测方法
3.2.4 株高的测量
3.2.5 数据分析和作图软件
3.2.6 代换片段长度的计算
3.2.7 QTL重叠群作图
3.3 结果
3.3.1 sdm基因定位群体的选择
3.3.2 sdm基因定位群体的构建
3.3.3 利用单片段重叠群对sdm基因定位
3.4 小结
第4章 水稻Sd1基因与sdm基因的互作效应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材料来源
4.2.2 材料种植的方法
4.2.3 株高的测量
4.2.4 分蘖的测量
4.2.5 节间的测量
4.2.6 产量性状的考察
4.2.7 数据分析和作图软件
4.3 结果
4.3.1 八个组合的分蘖发育动态分析
4.3.2 八个组合的株高发育动态分析
4.3.3 八个组合的节间长度分析
4.3.4 基因Sd1与sdm互作对株型的影响
4.3.5 基因Sd1与sdm互作对粒型的影响
4.3.6 基因sdm与Sd1互作对产量的影响
4.4 小结
第5章 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
5.1.1 Sd1-sdm双片段聚合系是一种新的半矮秆资源
5.1.2 对着丝粒区域的sdm基因定位有一定难度
5.2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sdm基因定位的多态引物
附录B 高杆材料与W0之间多态大编号引物
附录C 八个高杆供体材料的片段
附表D Sd1-SSSL、Sdm-SSSL和Sd1-Sdm双片段聚合系的片段
附录E 27个SSSL的片段
本文编号:38727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87271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