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广西温带和热带血缘玉米品种表型鉴定及综合分析

发布时间:2024-12-18 21:22
   【目的】分析温热带血缘玉米品种的多样性和类群结构,探索不同血缘玉米品种性状间的互补性,为广西玉米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裂区设计,以密度为主处理、品种为副处理,对购自广西45份玉米品种资源的全生育期、株高和千粒重等21个性状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不同温热带血缘玉米品种的差异和优势特点。【结果】不同温热带血缘玉米品种株高、千粒重和产量等13个数量性状的多样性较丰富,多样性指数介于1.68~2.07;品种间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共得到138个变异,平均遗传丰富度为6.57。聚类分析结果可将45份品种资源划分为2类,分类结果与品种审定的生态区域和系谱来源关联性较大,可分别定性为偏热带品种和偏温带品种。基于聚类分析结果的表型性状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偏热带品种的优势性状是株高、穗位高、行粒数、穗长和抗病性,偏温带品种的优势性状是茎粗、穗粗和行数。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偏热带品种产量表现优于偏温带品种与其株高和穗位高极显著高于偏温带品种有关;增加种植密度,偏温带品种可表现出耐密稳产特性。【结论】广西玉米品种资源多样性较丰富,偏热带品种和偏温带品种各有值得借鉴和利用的优...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图1 49 500株/hm2密度下45份玉米品种资源的聚类结果

图1 49 500株/hm2密度下45份玉米品种资源的聚类结果

基于聚类结果,对45份玉米品种资源的10个表型性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Ducan"s新复极差法)。由表3可知,在49500和64500株/hm2密度条件下,Ⅰ类品种的产量均大于Ⅱ类,但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Ⅰ和Ⅱ类品种的千粒重也无显著差异;Ⅰ类品种的株高、穗位高、....


图2 64 500株/hm2密度下45份玉米品种资源的聚类结果

图2 64 500株/hm2密度下45份玉米品种资源的聚类结果

图149500株/hm2密度下45份玉米品种资源的聚类结果对质量性状的分析结果(表4)表明,在49500和64500株/hm2密度条件下,Ⅰ和Ⅱ类品种中的筒型穗品种均占45份玉米品种资源的77.78%,包含有热带和温带品种,锥型穗品种则以偏热带品种为主,说明在品种改良过....



本文编号:40171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40171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1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