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A群、陕B群选育玉米自交系耐低氮特性评价
发布时间:2024-12-21 05:25
增加土壤氮素的供应可以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以及产量形成,然而近年来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存在着氮肥过度施用的问题,导致了资源浪费,造成了环境污染,也不利于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玉米作为重要的农作物之一,保证玉米的生产是防范粮食安全风险和保障粮食自给的重要方面。因此研究玉米的耐低氮特性,分析玉米自交系的耐低氮差异特征,对培育高产、节肥、抗逆玉米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18年和2019年在杨凌和武功两个地点以KA105、KA064、91227、KB106、KB024和KB207 6份陕A群、陕B群选育的玉米自交系为材料,以郑58、昌7-2、PH6WC和PH4CV 4份玉米自交系为对照材料,调查了2种施氮条件下(0 kg·ha-1、180 kg·ha-1)10份玉米自交系的株高、叶面积和产量等农艺性状,穗位叶SPAD值、光合作用、氮代谢相关酶活等生理性状,氮相关基因表达量以及叶片、茎秆和籽粒氮含量等指标。同时以这10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进行苗期室内纸培,分析了高氮和低氮2种氮水平下氮效率相关的性状表现和氮基因表达情况。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产量分析...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氮素营养
1.2.2 不同基因型氮效率差异
1.2.3 耐低氮指标的筛选
1.2.4 碳氮代谢的光合作用指标
1.2.5 氮代谢相关酶活的研究
1.2.6 氮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
1.3 研究基础
1.4 目的与意义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2 试验设计
2.2.1 田间试验设计
2.2.2 苗期纸培试验设计
2.3 氮效率相关性状测定项目与方法
2.3.1 氮含量测定
2.3.2 籽粒营养品质的测定
2.3.3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2.3.4 农艺性状和SPAD值的测定
2.3.5 光合作用指标的测定
2.3.6 氮代谢相关酶活的测定
2.3.7 氮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测定
2.4 数据处理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氮处理对各个自交系产量性状的影响
3.1.1 不同氮处理对自交系产量的影响
3.1.2 基于产量的各个自交系筛选指标表现
3.2 不同氮处理对各个自交系农艺和生理性状的的影响
3.2.1 不同氮处理对各个自交系田间农艺和生理性状的影响
3.2.2 不同氮处理对各个自交系苗期农艺和生理性状的影响
3.3 不同氮处理对玉米各生育阶段光合作用的影响
3.3.1 不同氮处理对玉米田间各生育阶段光合作用的影响
3.3.2 不同氮处理对各个自交系苗期光合作用的影响
3.4 不同氮处理对各个自交系氮代谢酶活的影响
3.4.1 不同氮处理对各个自交系不同生育时期硝酸还原酶的影响
3.4.2 不同氮处理对各个自交系不同生育时期谷氨酸脱氢酶的影响
3.4.3 不同氮处理对各个自交系不同生育时期谷氨酰胺合成酶的影响
3.5 不同氮水平下各个自交系的基因表达情况
3.5.1 不同氮水平下吐丝期各个自交系的基因表达情况
3.5.2 不同氮水平下苗期各个自交系的基因表达情况
3.6 不同氮处理对各个自交系籽粒营养品质的影响
3.7 不同氮处理对各个自交系氮吸收和氮转运影响
3.7.1 施氮对不同耐低氮玉米自交系籽粒氮含量的影响
3.7.2 施氮对不同耐低氮玉米自交系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3.7.3 施氮对不同耐低氮玉米自交系氮转运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基于田间试验的耐低氮指标分析
4.1.2 耐低氮玉米自交系氮效率机制探讨
4.1.3 耐低氮玉米自交系生理机制探讨
4.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本文编号:4018473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氮素营养
1.2.2 不同基因型氮效率差异
1.2.3 耐低氮指标的筛选
1.2.4 碳氮代谢的光合作用指标
1.2.5 氮代谢相关酶活的研究
1.2.6 氮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
1.3 研究基础
1.4 目的与意义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2 试验设计
2.2.1 田间试验设计
2.2.2 苗期纸培试验设计
2.3 氮效率相关性状测定项目与方法
2.3.1 氮含量测定
2.3.2 籽粒营养品质的测定
2.3.3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2.3.4 农艺性状和SPAD值的测定
2.3.5 光合作用指标的测定
2.3.6 氮代谢相关酶活的测定
2.3.7 氮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测定
2.4 数据处理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氮处理对各个自交系产量性状的影响
3.1.1 不同氮处理对自交系产量的影响
3.1.2 基于产量的各个自交系筛选指标表现
3.2 不同氮处理对各个自交系农艺和生理性状的的影响
3.2.1 不同氮处理对各个自交系田间农艺和生理性状的影响
3.2.2 不同氮处理对各个自交系苗期农艺和生理性状的影响
3.3 不同氮处理对玉米各生育阶段光合作用的影响
3.3.1 不同氮处理对玉米田间各生育阶段光合作用的影响
3.3.2 不同氮处理对各个自交系苗期光合作用的影响
3.4 不同氮处理对各个自交系氮代谢酶活的影响
3.4.1 不同氮处理对各个自交系不同生育时期硝酸还原酶的影响
3.4.2 不同氮处理对各个自交系不同生育时期谷氨酸脱氢酶的影响
3.4.3 不同氮处理对各个自交系不同生育时期谷氨酰胺合成酶的影响
3.5 不同氮水平下各个自交系的基因表达情况
3.5.1 不同氮水平下吐丝期各个自交系的基因表达情况
3.5.2 不同氮水平下苗期各个自交系的基因表达情况
3.6 不同氮处理对各个自交系籽粒营养品质的影响
3.7 不同氮处理对各个自交系氮吸收和氮转运影响
3.7.1 施氮对不同耐低氮玉米自交系籽粒氮含量的影响
3.7.2 施氮对不同耐低氮玉米自交系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3.7.3 施氮对不同耐低氮玉米自交系氮转运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基于田间试验的耐低氮指标分析
4.1.2 耐低氮玉米自交系氮效率机制探讨
4.1.3 耐低氮玉米自交系生理机制探讨
4.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本文编号:40184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401847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