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水稻C2H2型转录因子OsZFP151在低温胁迫中的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4-12-19 01:19
  低温胁迫严重干扰水稻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过程,由此引发的水稻减产现象是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阐明水稻响应低温冷害的分子机制,为水稻耐冷性分子育种提供理论基础,对于提高水稻稳产具有重要意义。转录因子针对植物抵抗逆境能力的增强主要是运用对一些基因转录表达的激活与抑制功能来实现。本研究中,通过前期田间耐冷性鉴定发现水稻转基因植株NV-ZFP151(转录增强植物表达载体),NE-ZFP151-1(转录抑制植物表达载体)和NE-ZFP151-2(转录抑制植物表达载体)以及水稻品种Kitaake相对耐冷性之间存在表型差异。因此,通过对其生物信息学、表达模式和生物学功能等方面的研究,分析水稻C2H2型转录因子Os ZFP151(Oryza sativa Zinc Finger Protein 151)响应抗低温胁迫的分子机制,为转录因子在抗冷胁迫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1、水稻基因Os ZFP151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根据多重序列比对以及系统进化树的分析,Os ZFP151和5个同源基因都是C2H2型双锌指蛋白,并且在蛋白的N端含有一个序列为KKKKR的核定位信号(NLS)。2、Os ZFP151蛋白亚细...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植物耐低温胁迫机理的研究进展
        1.1.1 低温冷害
        1.1.2 植物低温胁迫的应答机制
    1.2 植物C2H2型锌指蛋白的研究进展
        1.2.1 植物C2H2型锌指蛋白的结构特征
        1.2.2 植物C2H2型锌指蛋白的功能
    1.3 合成型转录因子
    1.4 立题意义与依据
第2章 水稻OsZFP151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1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
第3章 OsZFP151蛋白亚细胞定位
    3.1 试验材料
        3.1.1 材料和培养方法
        3.1.2 主要试剂、菌株和溶液配置方法
    3.2 试验方法
        3.2.1 重组载体pENSG-N-GFP-OsZFP151的构建
        3.2.2 拟南芥原生质体制备及转化
    3.3 结果与分析
    3.4 讨论
第4章 OsZFP151基因在低温胁迫下的功能分析
    4.1 试验材料
        4.1.1 材料
        4.1.2 主要试剂
    4.2 试验方法
        4.2.1 OsZFP151转基因材料的分子检测
        4.2.2 OsZFP151基因和与冷胁迫相关的Marker基因的表达分析
        4.2.3 耐冷性表型分析
        4.2.4 OsZFP151转基因水稻生理指标的测定
    4.3 结果与分析
        4.3.1 OsZFP151转基因材料的分子检测
        4.3.2 OsZFP151基因在水稻不同组织中的转录表达分析
        4.3.3 OsZFP151转基因水稻的耐冷性表型分析
        4.3.4 水稻OsZFP151基因在低温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4.3.5 OsZFP151基因调控与低温胁迫相关Marker基因表达分析
        4.3.6 低温胁迫下OsZFP151转基因材料的生理生化指标分析
    4.4 讨论
第5章 OsZFP151互作蛋白的筛选与验证
    5.1 试验材料
        5.1.1 材料和主要试剂
        5.1.2 溶液的配置
    5.2 试验方法
        5.2.1 重组诱饵载体的构建
        5.2.2 Y2HGold酵母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转化
        5.2.3 酵母自激活的验证
        5.2.4 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水稻cDNA文库
        5.2.5 X-gal显色分析
        5.2.6 酵母双杂交试验
        5.2.7 CPRG液体显色试验
        5.2.8 双分子荧光互补(B FC)试验
    5.3 结果与分析
        5.3.1 重组诱饵载体的自激活验证
        5.3.2 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库的结果
        5.3.3 酵母双杂交试验结果分析
        5.3.4 CPRG液体显色试验结果分析
        5.3.5 BiFC试验结果分析
    5.4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本文编号:40174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40174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a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