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不同熟性水稻适宜种植区障碍型冷害时空变化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图1 东北地区气象站、物候观测站分布
原始气象观测资料中存在部分异常值和缺失值,故对数据集进行预处理,包括使用EXCEL软件对数据异常值进行剔除以及使用SPSS软件中线性插补方法对缺失值进行替代[13-14]。东北地区水稻障碍型冷害灾情资料源自《中国气象灾害大典》(辽宁卷、吉林卷和黑龙江卷)、《中国气象灾害年鉴》(2....
图2 1986-2015年不同阶段东北地区不同熟性水稻适宜种植区分布
东北地区水稻熟性分区如图2所示。由图可见,1986-1995年(T1时段),不适宜种植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西北部大兴安岭、黑河及伊春地区和吉林省东部白山、延边地区,早熟区主要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吉林省中东部和辽宁省东北部,中熟区主要集中在黑龙江省西南部和吉林省中西部,晚熟区主要分布....
图3 1986-2015年东北地区不同熟性水稻适宜种植区障碍型冷害总站次比
不同熟性区冷害平均影响站次比也不同,早熟区年平均冷害站次比为0.24,中熟区为0.13,晚熟区为0.15,可见,早熟区受冷害影响范围最大,中熟区最小。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不同熟性区发生障碍型冷害站次比与研究年份的关系,得出早熟区、中熟区和晚熟区内两者回归系数的P值分别为0.86、....
图4 1986-2015年东北地区早熟(a)、中熟(b)、晚熟区(c)水稻轻度(1)、中度(2)、重度(3)障碍型冷害站次比
图4c显示,研究期内晚熟区各等级冷害发生年数差异较大,轻度冷害发生年数为24a,中度冷害发生年数为19a,重度冷害发生年数为13a,轻度冷害最多,重度冷害最少。晚熟区轻度冷害在1989年影响范围达到最大,有48%的站点受到冷害影响,中度冷害和重度冷害影响范围最大的是1996年,分....
本文编号:40308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4030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