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5种光色对豹纹鳃棘鲈幼鱼生长特征及生理生化功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4-02 01:55
【摘要】: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俗名东星斑,营养丰富,肉质鲜美同时肤色艳丽,因而其经济价值极高,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近年来豹纹鳃棘鲈工业化循环水养殖已经取得成功,并得到推广,但是有关色光对其生理生化系统影响的研究尚为空白,作者选取健康豹纹鳃棘鲈幼鱼900尾(体长19.67±1.26cm,体质量92.92±4.05 g),随机分为五组,每组三个重复,每个重复60尾,将其放置于5种不同光色(黑暗、白光、红光、黄光和绿光)环境下养殖120 d;实验以白光组为对照组,各组的光强和光周期及其他条件均为一致。试验结束后测量了各组鱼的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血清生化指标以及组织免疫酶指标等参数,并加以统计分析,得到如下实验结果:1.不同光色对豹纹鳃棘鲈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5种光色下豹纹鳃棘鲈幼鱼的成活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下同):白光组的幼鱼成活率不足50%,显著性低于其它光色组的幼鱼;红光组幼鱼显著低于黑暗和绿光组幼鱼,绿光组幼鱼的成活率最高,接近90%。绿光组幼鱼全长显著大于其它组幼鱼,各组间幼鱼体重差异显著,即绿光组幼鱼与其它四组幼鱼存在显著性差异,黑暗组和红光组幼鱼与白光组和黄光组幼鱼差异显著;各组幼鱼之间的脾脏指数和头肾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但是肝胰脏指数差异显著,白光组幼鱼的肝胰脏指数与红光组幼鱼的肝胰脏指数存差异显著,同时红光组幼鱼与黑暗组和绿光组幼鱼差异显著。根据生长、存活及其它生长指标的综合评价结果:5种光色条件下,绿光环境最适宜豹纹鳃棘鲈生长、存活,而白光环境相对不适宜。2.不同光色对豹纹鳃棘鲈幼鱼消化酶的影响本实验研究发现豹纹鳃棘鲈淀粉酶(AMS)活性极低,并且胃部不存在AMS的活性;胃蛋白酶的活性仅在胃部表达,胰蛋白酶的活性在肠、胃、肝胰脏均能高效表达;脂肪酶(LPS)活性的活性大小为胃部肝胰脏肠道。光色对豹纹鳃棘鲈的消化酶活性产生一定影响,并且差异显著:绿光组幼鱼的AMS最低,白光组幼鱼的AMS较高;绿光组幼鱼可以显著提高其蛋白酶和LPS的活性。综上知,白光能提高其幼鱼AMS活性,绿光能提高幼鱼LPS和蛋白酶活性。3.不同光色对豹纹鳃棘鲈幼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幼鱼的血糖(Glu)含量,白光组显著低于其它4组,其它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幼鱼低密度脂蛋白(LDLC),红光组显著低于其它各组;幼鱼的总蛋白(TP),黑暗组、黄光组和白光组彼此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各组与红光组和绿光组比,也存在显著性差异;白蛋白(ALB)含量,白光组显著性低于其它色光组,黄光组显著性低于黑暗组;球蛋白(GLB),黑暗组和白光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白光组幼鱼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最高;白光组幼鱼的肌酐(CREA)和尿素氮(BUN)含量高于其它4组。在5种光色环境下养殖120d后,除无机离子Mg~(2+)外,Ca~(2+)、P3~+、Na~+、K~+等在幼鱼肌肉中的活性均无显著性差异。4.光色对豹纹鳃棘鲈幼鱼免疫酶的影响碱性磷酸酶(AKP)在豹纹鳃棘鲈鳃幼鱼各组中的活性差异不显著,白光组和黑暗组幼鱼中的活性低于红光组和绿光组;酸性磷酸酶(ACP)在豹纹鳃棘鲈鳃幼鱼肌肉中的活性较低,并且差异不显著,在豹纹鳃棘鲈鳃幼鱼鳃和肾脏组织中的活性,白光组和绿光组均高于红光组,在豹纹鳃棘鲈鳃幼鱼肝脏组织中的活性,黄光组最高,白光组最低;超氧化物气化酶(SOD)在豹纹鳃棘鲈幼鱼肝胰脏组织中的活性,红光组最高,并且显著性大于黑暗组;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在豹纹鳃棘鲈鳃幼鱼的肌肉中未检测到,在其他组织中的活性差异显著,但受各色光的影响结果不稳定。总之:SOD活性相对稳定,白光和黑暗将降低豹纹鳃棘鲈幼鱼免疫酶活性,黄光和绿光能增加豹纹鳃棘鲈鳃幼鱼免疫酶的活性。
【图文】:

形态图,形态图


1.1.1 豹纹鳃棘鲈生物学特点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俗称东星斑),隶属于鲈亚目 Percoidei,,洦科 Serranidae,石斑鱼科 Epinephelidae(原为石斑鱼亚科 Epinephelinae),鳃棘鲈属 Plectropomus。豹纹鳃棘鲈属暖水性岛礁鱼类,喜栖息在沿岸岛屿附近的岩礁、砂砾、珊瑚礁底质的海区,一般不成群,其生活区域较小,主要分布在西太平洋至印度洋的热带海域、以及日本南部和澳洲,在越南、菲律宾、帕劳群岛、印尼、新克里多尼亚以及我国南部海域也有发现,但是数量稀少。豹纹鳃棘鲈生性凶猛为肉食性鱼类,体型瘦长;眼角平坦、无磷;前鳃盖骨圆形,身体下半部有 3 个指向腹鳍的大刺,鳃盖间骨和下鳃盖光滑;吻略尖形突出,口裂开阔,上颚中侧部有 1~5 个大尖牙,下颌侧边具有小犬齿;胸鳍鳍条一般 14~17,背鳍由 8 个硬棘和 10~12 个软鳍条组成,臀鳍分别为硬条 3 条和软条 8条,胸鳍和腹鳍长度相近,尾鳍微凹;鱼体颜色丰富,呈橄榄色至红褐色或橘红色至红色,全身分布众多小蓝点。图 1-1 为豹纹鳃棘鲈形态图[1]。

模块化,系统组成


豹纹鳃棘鲈不仅食之味美,体色更是令人赞叹不已,因此无论是在餐桌上还是观赏鱼界,豹纹鳃棘鲈都是备受人们欢迎的品种。近年来有关豹纹鳃棘鲈的报道不少,但是有关光色环境对其生长性能影响的文章未见报道,作者利用循环水养殖系统,设计不同光色(黑暗,红光,黄光,绿光和白光)环境,系统地研究不同光色下的生长情况,以期找到最适豹纹鳃棘鲈生长光色环境。2.1 实验材料和方法2.1.1 实验鱼养殖设施及实验设计实验在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与金贝尔(福建)水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联合研发制备的小型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该系统主要由模块化水处理系统(主要由循环水泵、蛋白分离器、CO2刨除滴流生物过滤器、移动式生物滤床以及紫外线消毒器组成)、滚筒式机械过滤机、蓄水池、控温热泵、制氧机和养殖水缸等组成,实验鱼养殖在系统中的水槽里,系统的主要组成见图 2-1。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91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严俊贤;李有宁;吴开畅;陈明强;王世锋;冯永勤;;豹纹鳃棘鲈池塘生态育苗试验[J];广东农业科学;2013年01期

2 符书源;王永波;郑飞;王国福;李向民;;豹纹鳃棘鲈仔、稚、幼鱼的形态观察[J];热带生物学报;2010年02期

3 姚学良;蔡琰;张振奎;张勤;孙志景;夏苏东;尤宏争;宋韵鹏;;温度对豹纹鳃棘鲈幼鱼呼吸代谢的影响[J];天津农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4 尤颖哲;蔡葆青;陈何东;郑秀玲;;豹纹鳃棘鲈人工育苗技术[J];中国水产;2009年11期

5 王永波;刘金叶;郑飞;符书源;刘天密;;海南椰林湾工厂化养殖豹纹鳃棘鲈的病害及其防控[J];水产科技情报;2014年03期

6 符书源;王永波;郑飞;;豹纹鳃棘鲈高位池人工育苗试验[J];科学养鱼;2009年12期

7 王永波;陈国华;林彬;黄宗文;周先雄;;豹纹鳃棘鲈胚胎发育的初步观察[J];海洋科学;2009年03期

8 周邦维;李勇;高婷婷;柳阳;赵宁宁;于学权;胡金城;;主要营养素源对工业化养殖豹纹鳃棘鲈生长、体色和消化吸收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4年05期

9 张友标;喻达辉;黄桂菊;;生态因子对豹纹鳃棘鲈受精卵孵化和仔鱼成活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10期

10 尤宏争;孙志景;张勤;张振奎;;盐度对豹纹鳃棘鲈幼鱼摄食生长及体成分的影响[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杰;工厂化养殖条件下豹纹鳃棘鲈消化生理的初步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2 陈婉情;5种光色对豹纹鳃棘鲈幼鱼生长特征及生理生化功能的影响[D];上海海洋大学;2016年

3 吴亮;光照对豹纹鳃棘鲈幼鱼栖息、生长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D];上海海洋大学;2016年

4 王锐;豹纹鳃棘鲈人工育苗技术和生理指标的初步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5 周邦维;主要营养素源及光色对工业养殖豹纹鳃棘鲈生长、肤色及生理指标的效应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4年



本文编号:26112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26112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7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