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水产养殖池塘底部微孔曝气增氧的机理试验

发布时间:2020-05-08 13:38
【摘要】:随着水产养殖产业的持续升温、养殖密度的提高和高产高效养殖技术的推广,增氧装备越来越成为水产养殖必不可少的设备。鼓风曝气系统中的微孔曝气式增氧机因其曝气效率相对较高,适应性较强而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中。然而,在增氧过程中,其氧的利用率和动力效率的绝对值实际并不高,其主要原因在于(1)目前对水产养殖的氧传质研究,只停留于水体内部氧传质,而没有考虑到水表面扰动所产生的氧传质。(2)大多数研究工作者忽略了气泡区与非气泡区的区域分布,而把整个曝气池的传质形式都归结为水体内部氧传质,造成一种很重要的传质方式被忽略。(3)大多数研究只研究增氧过程中水深、曝气流量、气泡直径等对增氧效率的影响,而没有考虑曝气管长度大小对增氧效率的影响,也没有详细研究影响增氧效率的关键因子。(4)水产养殖中两台增氧机安装间隔的研究尚处于空白状态,凭着所谓的经验盲目性地进行安装使用,加剧了能源的浪费。(5)缺乏对总的氧体积传质系数与氧利用率的预测模型的建立。针对目前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文进行了以下研究:(1)在大气与水体中的氧传质形式主要有水体内部氧传质、水表面氧传质。而在曝气水体中,氧传质形式主要为气泡-水界面传质与紊动扩散传质。(2)研究曝气流量与曝气管长度对总氧体积传质系数与氧利用率的影响,建立了最优曝气管长度模型。(3)建立两台增氧机的最佳安装间隔、总的氧体积传质系数与氧利用率的模型。本文采用室内试验,进行了一系列试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针对水产养殖池塘这种类型的浅性水域,(1)水表面氧传质对总传质的贡献率大于80%,而水体内部氧传质的贡献作用却不大;紊动扩散传质与气泡-水界面传质均对增氧作出了贡献,两者贡献率差别不大。(2)提高总传质、增氧效率的关键影响因子为气泡上升速度、气泡直径大小、水体流速、充气流量、曝气器淹没水深、水体体积。(3)曝气管长度大小的变化导致总的氧体积传质系数与氧利用率发生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先低后高再低再高趋势。(4)所建立的最优曝气管长度模型、最佳安装间隔模型、总的氧体积传质系数的预测模型与氧利用率预测模型均与实测值符合得较好,能为实际应用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图文】:

微孔曝气盘,微孔曝气,水池,曝气


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水产养殖中微孔曝气对水体内部氧传质与水表面氧传质对增氧效率影响的问及方法置孔曝气管作为曝气增氧机,一般把它盘结为圆盘状,故管是一种由新型化纤增强改良塑料制成的软性管状曝气10mm,且表面布满气孔,功能犹如单向开关,当曝气时缩关闭,因此能在很大程度上不仅可以避免杂质等堵塞设备,就可以实现随时曝气增氧与随时停止增氧。此管现烟雾飘散状态,且上升速度比大气泡要缓慢。该管最泡大小随管长、通气流量、输入气压与曝气器淹没水深

试验装置图,试验装置,微孔曝气,无水亚硫酸钠


图 3-2 试验装置主要包括:(1)正方形玻璃水池:1.2 m×1.2 m×1.1m((2)微孔曝气管:管外径为 15mm,内径为(3)溶氧仪:2 台 YSI ProODO 光学 DO 测(4)空气压缩机:气量 0~0.9m3/h,额定工(5)空气流量计:量程为 0~200L/min(6)化学试剂:无水亚硫酸钠(Na2SO3)、(7)试验水体:自来水(8)电脑一台3.1.2 试验内容根据研究目的与水产养殖池塘微孔曝气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969.3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鹤立,王绍文,吕炳南;均匀受限曝气机理及清水充氧试验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1年01期

2 张哲;关瑞章;江兴龙;杨方圆;;微孔曝气增氧技术在鳗鲡养殖中的应用[J];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3 屠银华;;应用池塘底部增氧技术养殖南美白对虾效果好[J];科学养鱼;2006年09期

4 李文红,陈英旭,孙建平;不同溶解氧水平对控制底泥向上覆水体释放污染物的影响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3年02期

5 龙洪圣;廖再生;;微孔管道增氧技术在斑点叉尾洶网箱养殖中的应用[J];江西水产科技;2011年01期

6 陈凡;叶键;蒋静;王力;周宏;;微孔曝气底增氧系统在鳖虾混养中的应用[J];渔业致富指南;2010年06期



本文编号:26547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26547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d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