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拮抗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的芽孢杆菌筛选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0 10:20
【摘要】:无乳链球菌是罗非鱼链球菌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是近年来导致广东和海南等罗非鱼主要养殖区的罗非鱼链球菌病爆发的主因,实际生产中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常采用抗生素治疗,但抗生素治疗往往存在药物残留和耐药性等问题,所以探索生物防治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是迫在眉睫的,本文意在筛选到一株具有良好无乳链球菌拮抗效果,具有一定的胃肠道耐受性,能够安全使用的芽孢杆菌,并研究该菌株对罗非鱼生长、血清指标的影响和对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保护率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拮抗芽孢杆菌的筛选本研究通过牛津杯法筛选对罗非鱼无乳链球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芽孢杆菌,然后利用16S rDNA测序鉴定筛选到的候选菌株,再通过人工模拟胃肠道耐受性试验,评价比较各候选菌株的抗逆性,并通过血平板试验和腹腔注射法测定其对罗安全性非鱼的。试验结果表明:筛选到4株具有良好无乳链球菌拮抗作用的芽孢杆菌,再经过耐受性和安全性试验,综合考虑确定解淀粉芽孢杆菌J4进行后续试验,J4在pH为4.0,3.0,2.0的人工胃液中培养4h后相对存活率分别为94.53%,84.53%,43.24%,在人工肠液培养4h后相对存活率为97.48%,在0.4%的胆盐浓度中培养4h后相对存活率为91.88%,具有良好的胃肠道抗逆性,同时其安全性试验证实,其不产生溶血素,且试验浓度(最高为1×109cfu/mL)的J4对罗非鱼安全。2.解淀粉芽孢杆菌J4对罗非鱼生长性能和血清指标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体重20g左右健康无病罗非鱼360尾,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BO组,B1组,B2组和B3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BO组饲喂基础日粮,B1组,B2组和B3组分别饲喂往基础日粮中添加了1×106、1×107和1×108cfu/g饲料的解淀粉芽孢杆菌J4,试验期为56天,测定罗非鱼生长性能相关指标,同时每14天取一次罗非鱼血清样品,测定血液指标。试验结果表明:B2组和B3组与对照组BO比可以显著提高罗非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P0.05),显著降低罗非鱼的饵料系数(P0.05),对肝体比和肥满度影响不显著(P0.05),同时B1组,B2组和B3组之间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差异不显著(P0.05)。B2组和B3组的罗非鱼溶菌酶(LSZ)活性都是从14d开始显著高于对照组BO(P0.05),并分别在42d和28d时达到最大值;对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从14d开始到试验结束,B2组和B3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BO(P0.05),分别在42d和28d时达到最大值;而B2组和B3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从28d开始显著高于对照组B0(P0.05),并在56d内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B2组和B3组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从14d开始显著低于对照组BO(P0.05),并都在42d时降到最低值;B2组和B3组的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与对照组BO差异都不显著(P0.05);B2组和B3组之间的各血清指标在各时间点都没有显著差异(P0.05)。所以B2组和B3组提高了罗非鱼的非特异免疫和抗氧化能力,提高了抗病能力,而B1组的血清LSZ活性、AKP活性、SOD活性、MDA含量和CAT活性与对照组BO相比在各时间点都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3.解淀粉芽孢杆菌J4对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保护率的影响本研究把饲喂56天后的BO组,B1组,B2组和B3组罗非鱼移动到水族箱中,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尾罗非鱼,再以最适无乳链球菌攻毒浓度对罗非鱼进行腹腔注射,连续观察14d,计算相对保护率。试验结果表明:B2组和B3相对于对照组B0显著降低了平均死亡率(P0.05),罗非鱼的相对保护率分别为66.67%和75%,B2和B3组的平均死亡率没有显著性差(P0.05),但B3组相对于B2组推迟了罗非鱼死亡时间,B1组平均死亡率和对照组B0没有显著差异(P0.05),相对保护率仅为8.33%。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9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仕标;;抗无乳链球菌单克隆抗体[J];云南畜牧兽医;1987年02期

2 杨建德;刘燕霏;;耐氨苄西林牛无乳链球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1年15期

3 李宏胜;郁杰;罗金印;李新圃;徐继英;王旭荣;张礼华;;牛源性无乳链球菌血清型分布及抗生素耐药性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2012年01期

4 杨峰;王旭荣;李新圃;罗金印;王玲;李宏胜;;N-乙酰-L-半胱氨酸对Ⅰa型牛源无乳链球菌诱导的小鼠肝脏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畜牧兽医;2013年08期

5 E.F.Logan;霍凤秀;;牛乳房实验性感染无乳链球菌时各种免疫球蛋白的分布[J];国外兽医学.畜禽疾病;1987年04期

6 常瑞祥;王旭荣;杨志强;李建喜;;无乳链球菌黏附因子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14年02期

7 褚明亮;陈创夫;刘君;魏风;胡圣伟;;奶牛无乳链球菌疫苗的研究进展[J];饲料工业;2008年01期

8 杨有武;;青海地区奶牛无乳链球菌的分离与鉴定[J];中国畜牧兽医;2012年02期

9 陈贺;吴灶和;王蓓;黄郁葱;鲁义善;简纪常;;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的优化[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10 E.F.LOGAN;田连信;;牛感染无乳链球菌的抗体分布[J];中国兽药杂志;198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宏胜;郁杰;李新圃;罗金印;徐继英;;牛源性无乳链球菌培养特性及生长过程中影响因素的研究[A];第二届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任思宇;耿毅;汪开毓;周赵英;刘星星;吴春艳;;一株致病性兔无乳链球菌的分离、鉴定与系统发育分析[A];2012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孙晓飞;郭伟良;胡文婷;谢珍玉;王世锋;周永灿;;丹参抗无乳链球菌活性成分提取工艺优化研究[A];中国水产学会鱼病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3年

4 孙鑓;郭东春;崔玉东;曲连东;;无乳链球菌诊断技术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5 张海宝;布日额;郎景民;唐吉思;张婷;;牛乳中无乳链球菌的公共卫生意义及其表面蛋白的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刘国红;林乃铨;林营志;刘波;;芽孢杆菌分类与应用研究进展[A];第三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刘国红;刘波;林乃铨;林营志;;芽孢杆菌的系统进化及其属分类学特征[A];第三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刘忠梅;王琦;梅汝鸿;;植物内生芽孢杆菌作用机理初探[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宁华;孙群;杨志荣;;对滇池中具有溶藻能力的芽孢杆菌初探[A];“环境与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刘桂君;尚宏忠;;生防菌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与拮抗性实验[A];2010年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王芳 编译;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快速传播[N];北京科技报;2013年

2 潘康成邋杨汉博;饲用芽孢菌作用机理的研究应用[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8年

3 记者 高建进;我国发现地球微生物新种:兵马俑芽孢杆菌[N];光明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永强;鱼源无乳链球菌bca基因的克隆、表达及亚单位疫苗和核黢疫苗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2 杜琳;华北地区奶牛乳房炎无乳链球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亚单位疫苗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年

3 陈跃;海洋源益生芽孢杆菌的筛选、鉴定及应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4 侯晓阳;多粘类芽孢杆菌SC2形态分化的分子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5 张言周;Bacillus altitudinis SYBC hb4的分离鉴定及其过氧化氢酶性质与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16年

6 谢珊珊;芽孢杆菌促生抑菌物质鉴定及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

7 曹广添;解淀粉芽孢杆菌的抑菌机理及对肉鸡生长代谢和盲肠微生物菌群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5年

8 邵佳慧;解淀粉芽孢杆菌SQR9吲哚乙酸合成途径及促生效应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9 陈玉龙;解淀粉芽孢杆菌CQBA03菌株基因组文库的构建和抗菌相关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10 李冰;根际促生解淀粉芽孢杆菌SQR9对土传病原菌的拮抗机制及拮抗基因根际表达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小江;2株海洋生境芽孢杆菌的抑菌促生长作用及有关控制基因[D];青岛科技大学;2015年

2 高菊梅;宁夏地区牛源无乳链球菌主要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的检测与序列分析[D];宁夏大学;2015年

3 杨洪帅;无乳链球菌浓度与水温对罗非鱼免疫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D];广东海洋大学;2015年

4 曾垞聪;罗非鱼无乳链球菌LrrG-Sip融合蛋白的制备及其免疫保护作用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5 郭佳;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疫苗的制备及其免疫保护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6 李晓雪;Sip蛋白高亲和性噬菌体介导的牛源无乳链球菌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7 倪晗;用分子模拟的方法研究无乳链球菌GlnR因子与DNA相互作用[D];广西科技大学;2015年

8 王松艳;鱼源无乳链球菌转录组分析及其毒力相关基因筛选和sRNA预测[D];广东海洋大学;2016年

9 白野;氟苯尼考对罗非鱼无乳链球菌药动/药效学同步模型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6年

10 蒙爱云;22株无乳链球菌的鉴定以及温度对其溶血价和透明质酸酶活性的影响[D];海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571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26571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4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