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异位式生物絮凝系统吉富罗非鱼养殖效果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4 05:02
【摘要】:实际生产中仅约20%-30%的投喂蛋白质被转化成鱼获物,大部分不能被利用而存在于养殖水体中。研究者根据异养细菌生长代谢需求特征,提出应将养殖水体中的C/N提高到10以上,以促进养殖水体中异养细菌同化氨氮而优势生长形成微生物絮凝体(Biofloc),以控制养殖水体中氨氮积累。常规的生物絮凝养殖方式是在养殖池(槽)中直接培养生物絮凝体,可称为原位生物絮凝,由于系统稳定性不好控制,在生产规模的应用比较少。针对这个问题,本文提出异位生物絮凝养殖方式,重点解决罗非鱼生物絮凝养殖过程的稳定性、可控性,减少对养殖对象的干扰,为扩大养殖对象的范围,增加生物絮凝养殖的应用面提供可能。实验设计了原位组作为对照组,异位组作为实验组,将实验组按不同的水力停留时间HRT分为异位组2h组,4h组,6h组,实验内容分为以下三部分:1、异位式生物絮凝系统养殖吉富罗非鱼水质及絮体研究原位组和异位各组的三态氮及总氮变化趋势大体一致。第33天时原位组和异位各组中的氨氮浓度都达到峰值,分别达到11.85±2.20 mg/L、8.02±5.64 mg/L、9.78±4.12 mg/L、8.31±2.42 mg/L。在56天之后氨氮浓度基本稳定在3 mg/L以下。亚硝氮浓度在37天时达到峰值,分别达到12.33±1.85 mg/L、8.43±4.82 mg/L、5.38±5.95 mg/L、6.98±4.58 mg/L。在53天之后亚硝氮浓度基本稳定在2 mg/L以下。本实验投喂了粗蛋白含量40%的饲料。第30天的絮体粗蛋白含量达到30%,第60天时达到40%,养殖过程中所产生的絮体粗蛋白含量不断增长,末期粗蛋白含量分别为36.56±1.01%、41.69±3.83%、42.58±1.30%、38.10±1.27%。各组絮体第60天时粗脂肪含量较第30天有所增长,实验末期原位组和异位组絮体的粗脂肪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整个实验过程中,各组絮体的粗灰分含量都在不断的增长。实验末期,分别达到31.01±0.11%、29.47±0.68%、25.27±0.15%、26.17±0.25%。2、异位式生物絮凝系统养殖吉富罗非鱼生长状况及氮素平衡研究异位各组的终末平均体重大于原位组,各组实验鱼的终末体重大小和终末养殖密度分别是异位4h组异位6h组异位2h组原位组。其中异位组4h组养殖密度达到37.99±2.34 kg/m3。各组的饲料系数无显著差异(P0.05)。在实验末期异位组的肥满度高于原位组。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原位组的肌肉粗蛋白含量较异位各组含量要高,和全鱼粗蛋白含量表现一致。各组鱼体终末的氮素分别为4801.01±119.33 g、4878.90±337.68 g、5450.17±334.99 g、5147.08±235.62 g,占总氮素59.87±1.49%、61.10±4.32%、67.64±4.16%、64.17±2.94%。3、异位式生物絮凝系统养殖吉富罗非鱼消化免疫研究原位组和异位各组鱼体的胃蛋白酶的活力变化趋势相同均是在前90天下降,在第120天时有所上升,实验末各组胃蛋白酶活力均要小于初始活力。原位组和异位各组胃脂肪酶和肠脂肪酶活力都呈现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第60天时活力达到最高。原位组和异位各组AKP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一直在下降,缓慢下降至24.67±3.06 IU/L、20.67±3.79 IU/L、23.67±5.13 IU/L和25.00±8.54 IU/L。其中异位各组谷草转氨酶AST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一直在下降,下降至14.67±4.51IU/L、16.67±0.58 IU/L和12.67±0.58 IU/L。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表现一样,一直在上升。
【图文】:

工艺图,生物絮凝,水产养殖,工艺


由前人的研究数据可以估计,水温在 20~25℃范围,是获取稳定絮团的最佳温度[32]。Krishnaand VanLoosdrecht 曾观察到,在高温条件下,异养微生物可大量产生胞外多糖,容易使淤泥发生膨胀[33]。另一方面,温度也会使养殖对象产生异常的生理反应,甚至危及生命。不合适的温度容易导致养殖对象体内的酶活降低,引起机体功能紊乱,长时间持续会导致其死亡。1.2 生物絮凝模式分类生物絮凝养殖模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原位式生物絮凝(图 1-1-A),即生物絮凝生成和鱼类养殖在同一个区域[34-36],形成的团状絮体可直接被鱼类摄食[37]。第二种是异位式生物絮凝(图 1-1-B),养殖区域和生物絮体生成区分开,在外置反应器中创造条件生产生物絮凝体[38-40],,收集培养好的絮体再重新进行投喂或作为新型的鱼粉的替代物添加到水产饲料中[35, 41, 43]。异位式生物絮凝模式虽工艺较为复杂,但其具有更好的可控性及操作性,可与循环水养殖系统结合,实现养殖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40]。

结构图,原位,异位,结构图


原位式和异位式的结构图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965.1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赵宇华;;消化器中的生物絮凝[J];中国沼气;1986年03期

2 唐华钟;罗国芝;谭洪新;鲁璐;梁文艳;;生物絮凝对半咸水养殖水体中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效果[J];江苏农业科学;2013年02期

3 张楠;罗国芝;;生物絮凝技术在罗非鱼养殖中的应用[J];渔业现代化;2014年03期

4 张楠;罗国芝;谭洪新;马念念;刘文畅;;生物絮凝技术中碳源的添加策略——以养虾为例[J];水产科技情报;2013年06期

5 ;[J];;年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绍根;城市污水生物絮凝吸附工艺的特性及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盛凯;异位式生物絮凝系统吉富罗非鱼养殖效果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6年

2 江娟;化学—生物絮凝提高二沉池出水水质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唐华钟;序批式生物絮凝技术处理水产养殖固体废弃物的初步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2年

4 李文清;不同盐度条件下生物絮凝—罗非鱼养殖效果的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5 刘娟;生物絮凝—再生工艺研究及特性参数的测定[D];安徽建筑工业学院;2010年

6 赵二燕;生物絮凝—再生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数学模拟[D];安徽建筑工业学院;2010年

7 薛二军;洗毛废水生物絮凝中试处理及后继处理可行性的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02年

8 倪丙杰;城市生活污水生物絮凝吸附工艺处理的实验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9 林俊峰;污水厂升级改造分析及化学/生物絮凝方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张婷;兼氧生物絮凝反应器预处理城镇污水的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628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26628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0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