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卫星标记在凡纳滨对虾遗传背景及抗WSSV性能分析中的应用
【图文】:
18图 2-1 同一个样本在 8 个位点中电泳信号Fig. 2-1 Electrophoresis signals in the same sample at 8 sites2.2 遗传参数信息根据 8 个微卫星位点的基因分型数据,利用 Cevurs3.0 软件分析数据,母本和子代的遗传多样性参数如表 2-2 和图 2-2 所示。所有样本 8 个微卫星位点平均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为 13.5,最大等位基因数为 27,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 0.706,平均观测杂合度为 0.657,平均期望杂合度为 0.731,M1103、TUMXLv9.103、Lv12、TUMXLv10.33、TUMXLv8.256 、TUMXLv7.56 这 5 个位点观测杂合度小于期望杂合度,表现为杂合子的缺失。8 个位点全部偏离哈迪温伯格平衡,,其中有 7 个位点极显著偏离。8 个位点的平均无效等位基因为 0.063。从 8 个位点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图 3-2 6 个品牌凡纳滨对虾主成分分析Fig.3-2 Principal coordinate analysis ( PCA) for the six brands’s L. vannamei图 3-3 根据遗传一致度构建的 UPGMA 树Fig.3-3 UPGMAdendrogram based on genetic identity of 6 brands’ L. vannamei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968.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Cao Jiawang;Kong Jie;Luo Kun;Luan Sheng;Cao Baoxiang;Shi Xiaoli;Lu Xia;Meng Xianhong;;Immune Priming Induced by Heat-inactivated 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 in Fenneropenaeus chinensis Cultur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J];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2017年06期
2 李凯;江录志;夏文旭;潘迎捷;王永杰;;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新株型WSSV-CN-Pc的毒力研究[J];微生物学杂志;2018年02期
3 WU Yingying;MENG Xianhong;KONG Jie;LUAN Sheng;LUO Kun;WANG Qingyin;ZHENG Yongyun;;Screening 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Resistant Molecular Markers from Fenneropenaeus chinensis[J];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2017年01期
4 刘敬文;于洋;李富花;张晓军;相建海;;A new ALF from Litopenaeus vannamei and its SNPs related to WSSV resistance[J];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2014年06期
5 李凡;曹煜成;胡晓娟;王善龙;文国j;吴垠;李卓佳;;微囊藻和小球藻携带WSSV量的变化及对水体游离WSSV的影响[J];南方水产科学;2014年02期
6 肖广侠;孔杰;孟宪红;罗坤;栾生;曹宝祥;刘宁;;中国明对虾WSSV携带量、生长和抗WSSV育种值的相关性分析[J];水产学报;2013年07期
7 王平;孙成波;庄健进;李咏;李义军;李婷;徐安敏;;5种饵料对日本囊对虾早期生长及感染WSSV存活率的影响[J];热带生物学报;2010年04期
8 逄锦菲;孔杰;孟宪红;栾生;罗坤;曹宝祥;刘宁;;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黄海2号”人工感染WSSV的荧光定量分析[J];海洋与湖沼;2013年03期
9 王兵;桂朗;李富花;相建海;;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结合cDNA MICROARRAY技术在中国明对虾WSSV感染后差异表达基因研究上的应用[J];海洋与湖沼;2008年05期
10 孙成波;何建国;黎子兰;陈锚;;凡纳滨对虾和斑节对虾对WSSV敏感性的比较[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Hong Shi;Guangran Guo;Rongdiao Liu;Chuanqi Wang;Xun Xu;Lingwei Ruan;;Membrane associated protein flotillin-2 in Litopenaeus vannamei plays a role in WSSV infection[A];福建省海洋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6年
2 王志伟;李诗豪;李富花;相建海;;凡纳滨对虾VEGF基因的鉴定及其在WSSV感染过程中的功能分析[A];“全球变化下的海洋与湖沼生态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3 Rajeev Kumar Jha;;Production of recombinant enveloped structural proteins from the Chinese WSSV isolate[A];生物技术对水产业的促进作用——2005水产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Hong Shi;Lingwei Ruan;Xinfu Yan;Defu Yao;Xun Xu;;The role of Litopenaeus vannamei p38 in 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infection[A];福建省海洋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福建省科协第十四届学术年会分会场论文集[C];2014年
5 Hong Shi;Xinfu Yan;Lingwei Ruan;Xun Xu;;A novel JNK from Litopenaeus vannamei involved in 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infection[A];福建省海洋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福建省科协第十四届学术年会分会场论文集[C];2014年
6 Chu Fang Lo;Chuan-Fu Tsai;Cheng-Chi Yen;Hsiao-Fen Grace Chang;Ping-Hua Teng;Pei-Yu Lee;;Validation of a commercial insulated isothermal PCR-based POCKIT test for rapid and easy detection of 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infection in Litopenaeus vannamei[A];中国水产学会鱼病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3年
7 刘强;房文红;周俊芳;王元;李新苍;周帅;;毒死蜱胁迫下凡纳滨对虾对WSSV敏感性评价[A];中国水产学会鱼病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3年
8 ;ORF390 of 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genome is identified as a novel anti-apoptosis gene[A];湖北省生物工程学会2004年年会学术报告及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9 刘海鹏;陈荣元;张秋霞;彭会;王克坚;;红螯螯虾造血组织干细胞感染WSSV后的差异表达基因筛选研究[A];中国甲壳动物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韦秀梅;绳秀珍;唐小千;邢婧;战文斌;;兔抗对虾白斑症病毒(WSSV)独特型抗体的制备及其特性分析[A];新型疫苗研发及基因工程疫苗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冬春;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的PCR检测条件优化及浮游动物中间宿主的调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2 王晓洁;对虾白斑症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盒的研制及其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3 梁艳;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粘附蛋白及与其相互作用的对虾细胞膜蛋白定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年
4 袁丽;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对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中和抗体及感染相关蛋白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6年
5 王志民;对虾白斑病毒(WSSV)囊膜蛋白蛋黄抗体及凋亡抑制基因ORF390R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6 姜有声;用单克隆抗体研究对虾白斑症病毒(WSSV)的黏附蛋白[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7 吴文林;对虾Rab GTPase在抗病毒免疫中的作用以及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膜蛋白与对虾蛋白的互作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8 赖晓芳;中国对虾应答WSSV侵染相关基因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张家松;浮游生物传播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10 冯继兴;酪氨酸磷酸化蛋白和胞质动力蛋白在对虾白斑症病毒(WSSV)感染过程中的作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振朋;微卫星标记在凡纳滨对虾遗传背景及抗WSSV性能分析中的应用[D];上海海洋大学;2019年
2 刘晓娉;WSSV变异分析及wsv089和wsv150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的构建[D];上海海洋大学;2019年
3 刘华春;凡纳滨对虾GSK3β在WSSV感染过程中功能的初步研究[D];厦门大学;2018年
4 王筱珊;对虾病毒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与NM23相互作用的WSSV结构蛋白的筛选[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5 郭宁宁;过氧化物还原酶(Peroxiredoxin)4在日本囊对虾抗WSSV病毒感染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6 张慧静;克氏原螯虾中PI3K信号通路对调节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复制的作用[D];海南大学;2018年
7 马艳丽;WSSV极早期蛋白WSV249和WSV403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鉴定[D];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18年
8 殷嵘;转vp28基因蓝藻防治日本沼虾WSSV的有效性和安全性[D];上海海洋大学;2018年
9 张小明;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致病的原因及机制初步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8年
10 吴倩萍;转vp28基因蓝藻抗WSSV重组疫苗的稳定性和安全性[D];上海海洋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659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2665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