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是典型的草食性鱼类,为我国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本文以草鱼为研究对象,探究鱼粉及混合植物蛋白源(豆粕和大豆浓缩蛋白)对草鱼生长性能、免疫应答以及肉质的影响,并阐述草鱼应对不同蛋白源的摄食反应。设计三种等氮等能饲料,分别为以秘鲁鱼粉为唯一蛋白源的FM组;以混合植物蛋白(豆粕和大豆浓缩蛋白)替代80%鱼粉的PPB80组及以混合植物蛋白替代100%鱼粉的PPB100组。随机选用初始体重为(153.4±0.3)g的草鱼180尾,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以上内容分三部分论述,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第一章不同蛋白源饲料影响草鱼摄食反应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蛋白源对草鱼生长性能、摄食调控相关激素水平及摄食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FM组终末体重(Final body weight,FBW)、增重率(weight gain rate,WGR)、特定生长率(special growth rate,SGR)等生长指标显著降低(P0.05),而饲料系数(Feed conversion rate,FCR)显著升高(P0.05)。从摄食量结果来看,1~3周FM组与PPB80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均显著高于PPB100组(P0.05);3周以后出现FM组显著低于PPB80组及PPB100组的现象并持续到试验结束(P0.05),FM组甚至出现厌食现象。饲喂8周后,餐后3h及6h,各处理组间血浆中神经肽Y(NPY)、瘦素(Leptin)和脑肠肽(Ghrelin)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餐后24h,FM组血浆中Leptin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PPB100组的NPY、Ghrelin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说明餐后24h,FM组处于厌食状态,而对照组和PPB100组处于饥饿并积极索饵状态。从摄食调控相关因子表达结果来看,餐后3h,摄食调控中枢下丘脑中Ghrelin/Leptin-NPY/POMC(阿片-促黑素细胞皮质素原,proopiomelanocorein)信号通路上,FM组Leptin上调(P0.05),刺鼠基因相关蛋白(agouti gene-related protein,Ag RP)下调(P0.05),抑制摄食通路激活;外周消化道表达情况与之相反,FM组Ghrelin现在上调(P0.05),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echanistic target of rapamycin,m TOR)及Leptin下调(P0.05),外周有继续摄食的需求。这种摄食中枢对外周的食欲不能进行有效响应是造成其厌食的主要原因。餐后24h时,下丘脑中FM组抑食因子Leptin和POMC上调(P0.05)而PPB100组促食因子Ag RP上调(P0.05),消化道中FM组m TOR、核糖体S6激酶1(ribosome protein subunit 6 kinase 1,S6K1)和Leptin的表达均为上调(P0.05),提示长期的高鱼粉摄入会造成草鱼外周和中枢摄食调控系统食欲敏感性下降,进一步加剧厌食症状。综上所述,长期摄入高鱼粉饲料引起的厌食现象是其导致草鱼生长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草鱼摄食低水平鱼粉饲料(PPB80)可保持持续性旺盛摄食和生长,草鱼对PPB100组饲料虽然在前期摄食相对较低,但4周后出现逆转,并持续保持旺盛摄食和快速生长。第二章不同蛋白源影响草鱼免疫反应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蛋白源对草鱼血液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及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草鱼摄食高植物蛋白使血浆中谷丙转氨酶(ALT)和乳酸脱氢酶(LDH)显著升高(P0.05)而摄食高鱼粉饲料使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I)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显著升高(P0.05),但各检测值均在正常范围之内;鱼粉显著升高(P0.05)血浆及肝脏抗氧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同时鱼粉中的鱼油会增加(P0.05)脂质氧化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血浆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发挥清除自由基的作用而显著降低(P0.05),其他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植物蛋白激活鱼体免疫系统,使血浆中IL-8、C3、NBT和Ig M的浓度显著升高(P0.05),各处理组间血浆IL-1α和MPO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总体而言,适量鱼粉(PPB80)对免疫系统的起到保护作用。高鱼粉和高植物蛋白饲料均会导致鱼体氧化应激或炎症反应。第三章不同蛋白源影响草鱼肉质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蛋白源对草鱼全鱼体成分、肌肉游离氨基酸组成及生熟鱼片肉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植物蛋白使草鱼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灰分含量显著升高(P0.05),粗蛋白、水分和能量各处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草鱼肌肉呈味氨基酸含量FM组显著高于PPB100组(P0.05),与PPB80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肌肉总游离氨基酸及生物胺前体含量各处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草鱼生熟鱼片的质构特性差异较大。鲜鱼片FM组的硬度、黏性、咀嚼力、回弹力、滴水损失及剪切力均分别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胶原蛋白含量FM组显著高于PPB100组(P0.05),其他各项指标3处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蛋白源对草鱼熟鱼片质构特性无显著影响(P0.05)。根据结果,高鱼粉饲料会增加草鱼鱼体脂肪蓄积。不同蛋白源对肌肉游离氨基酸影响不显著。以混合植物蛋白全部替代鱼粉后,草鱼熟鱼片风味和品质未见显著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965.1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景宏,茌亚青,陆书凯,盛福全;新型饲用动物蛋白源的开发利用[J];中国饲料;1992年06期
2 王玉堂;渔用植物性蛋白源的开发与深加工[J];农村实用工程技术;1996年03期
3 朱钦龙;虹鳟鱼饲料的新蛋白源[J];四川畜禽;1997年05期
4 郭沛涌,王运涛;应用新蛋白源饵料饲喂对虾的试验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5 柳旭东;;不同加工温度的蛋白源对水产动物影响的研究[J];广东饲料;2007年06期
6 刘行彪;付熊;吴晗冰;杨雨虹;;水产动物对植物蛋白源利用的研究进展[J];饲料工业;2010年24期
7 侯文璞;梁明青;;不同蛋白源与对虾的生长[J];饲料研究;1987年12期
8 大治;;介绍一种优良的海产动物蛋白源——“海虹”牌贻贝蛋白[J];水产科技情报;1989年06期
9 吾福荣;;酵母在养殖中的应用[J];科学养鱼;1990年03期
10 刘明江;;血浆用作蛋白源[J];国外畜牧学(饲料);199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饲料蛋白源应用新技术研讨会暨蛋白源大会日程[A];2010年饲料蛋白源应用新技术研讨会暨蛋白源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第二届饲料蛋白源应用新技术研讨会暨蛋白源大会日程安排[A];2012第二届饲料蛋白源应用新技术研讨会暨蛋白源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饲用蛋白源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A];2012第二届饲料蛋白源应用新技术研讨会暨蛋白源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宋兵;高露姣;艾春香;陈立侨;陈亚瞿;徐彦明;;鲟鱼蛋白质营养需求及饲料蛋白源研究[A];动物学专辑——上海市动物学会2000年年会论文集[C];2000年
5 陈东明;;普罗宝酶解大豆蛋白——低抗原、功能性蛋白源[A];中国猪业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4年
6 赵朝阳;周洪琪;陈建明;叶金云;;花沣对饲料中磷营养需求的研究[A];中国海洋湖沼动物学会鱼类学分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朱元鼎教授诞辰110周年庆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梁萌青;常青;A.Aksnes;;优质蛋白源及诱食剂意味着降低污染(英文)[A];可持续水产养殖——资源、环境、质量——2003水产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3年
8 盛洪建;薛敏;刘海燕;郑银桦;张伟;胡亮;;不同饲料蛋白源对西伯利亚鲟生长性能、免疫功能的影响[A];2008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丁玉华;秦贵信;姜海龙;王淑萍;;不同类型蛋白源饲喂断奶前后仔猪效果的研究[A];第四届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张晶;单安山;李牧;;Alcalase酶解作用四种蛋白源制备蛋白水解物反应条件的初探[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4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邓君明;动植物蛋白源对牙鲆摄食、生长和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2 米海峰;不同蛋白源和大豆抗营养因子对牙鲆蛋白消化酶的活性与基因表达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3 林仕梅;奥尼罗非鱼对植物蛋白源利用及提高利用率途径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4 陈伟;抗营养因子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利用大豆蛋白源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5 张璐;鲈鱼和大黄鱼几种维生素的营养生理研究和蛋白源开发[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阳;低蛋白日粮蛋白源对仔猪生长性能、氮平衡及其消化动力学的影响[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2 韩慧慧;日粮蛋白源对仔猪生长性能、氮平衡及蛋白质周转代谢的影响[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3 于晓彤;不同蛋白源对草鱼摄食反应、免疫应答及肉质的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4 李二超;大豆浓缩蛋白作为中华绒螯蟹饵料蛋白源的综合评价[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夏继桥;不同蛋白源对断奶仔猪粗蛋白消化吸收的影响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4年
6 代伟伟;半滑舌鳎赖氨酸需求及其蛋白源替代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7 陈权文;中华绒螯蟹对常用饲料蛋白源利用性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8 王永玲;四种植物蛋白源及其不同添加水平对异育银鲫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1年
9 李肖;饲料蛋白源对意大利蜜蜂繁蜂效果及蜂王浆品质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10 仲维玮;植物性替代蛋白源在罗非鱼饲料中的研究与利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
本文编号:
2705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