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似鲇高原鳅传染性溃疡症病原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3 00:30
【摘要】:2014年2-3月,四川乐山某似鲇高原鳅养殖场暴发一种流行性传染病,死亡率达30%,主要临床特征为体表褪色,皮肤多处溃疡,腹部出血,鳃丝充血、肿胀与断裂等。为明确其病因,本研究在病理学检查的基础上,开展了病原学的研究。患病鱼剖检见血色腹水,肝脏肿大,可见坏死灶,肠腔内见淡黄色粘液,脑膜充血、出血,脾与肾肿大。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皮肤坏死,肌间隙增宽、水肿,肌细胞变性、坏死、溶解;心肌出血;鳃上皮细胞肿胀、脱落,部分鳃小片增生连成板状;脾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含铁血黄素沉着;肾间造血组织坏死、出血,炎症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肝索结构紊乱,中央静脉淤血,肝细胞变性,灶性坏死;脑膜水肿,脑基质疏松呈“海绵状”,神经细胞肿胀,核固缩,小胶质细胞增生。取病鱼的鳃、体表粘液和溃疡坏死物涂片镜检,未发现寄生虫与真菌。肝、肾和脾触片后革兰氏染色,镜检也未发现细菌。无菌条件下,取病鱼的肝、肾和脾组织分别划线接种LB平板和BHI平板,28℃恒温培养48 h,未见细菌生长。将病鱼的肝、肾和脾组织研磨过滤菌后接种到鲤鱼上皮瘤细胞(epithelioma papulossum of carp, EPC),盲传3代出现坏死,脱落,形成空斑等典型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 CPE),收集细胞液,离心,取上清液继续接种EPC细胞,分离到一株病毒。将分离病毒液分别腹腔和肌肉注射20尾健康似鲇高原鳅,试验鱼出现与自然发病鱼相同的症状而对照组无异常,证实分离病毒为该病的病原。取细胞病毒液电镜下观察,发现病毒颗粒呈单个或多个晶格状排列分布,单个病毒颗粒为正六边形,对称20面体,对角线直径约103±7nm,与虹彩病毒颗粒形态相似。分离病毒在EPC细胞中增殖,其TCID50值能达到1053.4/0.1mL,用BrdU处理分离病毒,病毒滴度下降了4.4个单位,病毒分别经过乙醚、酸、碱、胰蛋白酶和热处理后,其TCID50均下降2个单位以上,表明病毒粒子具有囊膜,对酸、碱、热和胰蛋白酶敏感。合成一对虹彩病毒主要衣壳蛋白(maior capsid protein, MCP)基因的引物(5'-GAC TTG GCC ACT TAT GAC-3',5'-GTC TCT GGA GAA GAA GAA-3'),对出现CPE的细胞及自然发病鱼的内脏器官进行PCR检测,均能扩增出约500bp的特异性条带,扩增产物测序后在GenBank中进行NCBI-Blast比对,发现扩增序列与蛙病毒属病毒的同源性最高,达97%以上。为进一步明确分离病毒的分类地位,分别设计蛙病毒DNApol、RNR-α和RNR-β基因的4对引物对分离病毒的相应基因进行PCR扩增、T-克隆、测序及系统发育分析。在基于以上4个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部分同源性较高的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上,分离病毒与中国大鲵蛙病毒(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virus CGSV)、苏黎世侧褶蛙蛙病毒(Zuerich pelophylax collection ranavirus, ZPCR)、梭鲈虹彩病毒(Pike-perch iridovirus, PPIV)和蛙病毒3型(Frog virus 3, FV3)等聚类,其中与CGSV聚为一支。在联合以上4个基因构建的多基因系统发育树上,分离病毒更接近于两栖类蛙病毒亚群。本研究利用EPC细胞从患病似鲇高原鳅体内分离到一株病毒,经人工感染试验,形态学、理化性质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认似鲇高原鳅传染性溃疡症的病原是蛙病毒属成员,这是首次报道蛙病毒可自然感染似鲇高原鳅并致死。
【图文】:

溶解坏死,骨骼肌,肌细胞,小片


图2-5魄小片肿胀,呼吸上皮细胞肿胀邋图2-6夬小片上皮细胞严重增生,相邻鲍小逡逑(★),与毛细血管分离比E400逦片姇合(★),炎性细胞浸润H.E200逡逑Fig.2-5邋swelling邋of邋TBill邋and邋i*espiratory逦Fig.2-6邋deeply邋hyperplasia邋of邋gill邋epithelium逡逑epithel山m邋(★),separation邋from邋capillary邋(★),fusion邋of邋adjacent邋gill邋lamellaes邋H.E邋200逡逑layer邋H.E邋400逡逑25逡逑

肌纤维,小片,红细胞,呼吸上皮


图2-5魄小片肿胀,呼吸上皮细胞肿胀邋图2-6夬小片上皮细胞严重增生,相邻鲍小逡逑(★),与毛细血管分离比E400逦片姇合(★),炎性细胞浸润H.E200逡逑Fig.2-5邋swelling邋of邋TBill邋and邋i*espiratory逦Fig.2-6邋deeply邋hyperplasia邋of邋gill邋epithelium逡逑epithel山m邋(★),separation邋from邋capillary邋(★),,fusion邋of邋adjacent邋gill邋lamellaes邋H.E邋200逡逑layer邋H.E邋400逡逑25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9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跃东;王泰;苏远君;蔡心强;久升;让准;;似鲇高原鳅人工繁殖试验[J];阿坝科技;2009年01期

2 张艳萍;娄忠玉;王太;杜岩岩;焦文龙;;黄河玛曲段似鲇高原鳅的种群遗传多样性[J];淡水渔业;2013年06期

3 赵柳兰;代敏;杨淞;吴应斌;汤巨平;杨世勇;杜宗君;;成年似鲇高原鳅外周血细胞及血细胞发生的观察[J];淡水渔业;2018年02期

4 覃平良;;常规尿检整合分类对预测肾病理损伤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年16期

5 刘丹;耿毅;汪开毓;余泽辉;陈德芳;欧阳萍;黄小丽;牟维豪;李亚军;;大鲵蛙病毒感染大鲵的动态病理损伤及病原的组织分布[J];中国水产科学;2017年01期

6 马吉飞,高洪,马卓;氯化镉对小鼠的病理损伤和硒的保护效应[J];畜牧与兽医;1998年01期

7 黄兰妹;;银耳及香灰菌生物学特性观察[J];食用菌;1987年01期

8 杜咸遂;;谈谈猪的生物学特性与科学养猪[J];四川农业科技;1987年04期

9 陈庚辉;;漆树主要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J];中国生漆;1987年04期

10 张榕湘;;书(虫风)(Cneliter Cancroides)生物学特性的初步观察[J];中国养蜂;198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涂相林;;e抗原阳性和阴性慢乙肝重度病理损伤的对比分析[A];第6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宫立众;夏顺中;张翼军;张红宾;史曦凯;钟大平;裴莉;张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大小两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比较[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3 林字玫;冯起;徐金汉;;桉蓑蛾生物学特性初探[A];2008年福建省科协第八届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4 周健;宋永平;魏旭东;符粤文;张煈莉;房佰俊;;单相淋巴细胞混合反应中T淋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5 高贺武;王旭昭;刘秀英;;樗蚕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A];全国园林植保第十三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刘亦仁;;鼠类疟原虫的生物学特性[A];第五届广东、湖南、江西、湖北四省动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7 于海光;王晓燕;杨洪健;付瑞明;王晓丽;;一例兔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病原的生物学特性鉴定[A];第八届(2018)兔业发展大会论文集[C];2018年

8 王婷;赫晓燕;;羊驼生物学特性[A];2013中国驼业进展[C];2013年

9 李幼忱;王德文;刘杰;;毛囊真皮鞘细胞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A];第六届全国生物医学体视学学术会议暨第九届全军军事病理学学术会议、第五届全军定量病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10 何柳;陈涛;宋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自发转化后生物学特性的变化[A];中国解剖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吴俊燕 房腾 陈娇;“天天培养细胞也不枯燥”[N];科学时报;2011年

2 ;苦草生物学特性[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7年

3 河北农哥种业 银洲 李丽花 师娜;棉花的生物学特性与栽培管理[N];河北农民报;2006年

4 ;獭兔的生物学特性[N];中国特产报;2003年

5 ;猪的生物学特性及猪的品种(2)[N];湖北科技报;2005年

6 孙允柱 聂勇 孙艳红 蒋世军;台湾甜蜜桃生物学特性[N];云南科技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韩丹翔;蓝藻念珠藻属系统发育和分子进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6年

2 陈达丽;鳜类及其两种牛首科寄生虫的系统发育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范玉蕾;似鲇高原鳅传染性溃疡症病原学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2 韩小丽;致肉牛运输热溶血曼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某些生物学特性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9年

3 鲁星池;唐棣种子萌发及引种地生物学特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4 傅超群;两株拜氏色盐杆菌病毒的生物学特性研究[D];云南大学;2017年

5 张在;猪源益生细菌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的研究[D];广西大学;2017年

6 熊飞;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建立及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评价[D];苏州大学;2017年

7 丁银环;长角(虫兆)亚科系统发育初步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8 陈俊;基于系统发育和功能性状的森林群落构建机制[D];湖北民族大学;2019年

9 黄章平;广西石灰岩洞穴植物群落系统发育多样性模式和机理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7103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27103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d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