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洞头海域大黄鱼增殖放流及其效果初步评价

发布时间:2020-06-16 10:15
【摘要】:大黄鱼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鱼种之一。为了探明大黄鱼的洄游分布,我国最初从20世纪60年代利用捕捞到的活体大黄鱼进行标志放流工作。70年代末由于过度捕捞致使东海大黄鱼越冬场遭到严重破坏,资源量严重衰退。80年代中后期,福建省首先突破了苗种培育技术,为大黄鱼的增殖放流提供了苗种基础,此后浙江省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1998年)开始了岱衢族大黄鱼的探索性规模化增殖放流工作,在大黄鱼的增殖放流工作方面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并在放流技术、规格及海区选择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和制定了相关标准,对大黄鱼大规模增殖放流提供了技术支撑。但大黄鱼放流效果的评估研究一直是难点,相关研究文献少之又少,多数则是对放流情况进行概括总结,或是对于种群划分、地理隔离及洄游路线的研究。随着放流工作的深入进行,有必要对放流后的效果进一步的评价,为今后大黄鱼增殖放流工作提供依据。本文材料来源于2013~2015年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承担的中海油生态补偿增殖放流项目在洞头海域实施的大黄鱼增殖放流有关数据资料。论文内容概述如下:第一章为前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章材料与方法,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放流苗种的相关要求及方法。第二部分交代了文中所用的调查方式:一是放流区海上定点调查;二是外围周边水域海上调查;三是放流海域开展各种捕捞作业方式的生产监测;四是开展社会调查和标志鱼回收。第三部分内容则是关于放流效果评价的方法:一是对比分析法分析大黄鱼资源密度时空分布变化及放流鱼在自然海域的生长情况;二是通过对上述数据的处理,运用多种方式估算资源量及渔获量;三是计算产出与投入比衡量经济效益;四是通过回捕率来评价标志鱼的放流效果。第三章详细具体阐述了2013~2015年洞头海域大黄鱼增殖放流实施情况。第四章是对放流情况调查结果的总结。放流区海上定点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比2013年同期9月份,生物量密度增加130%,尾数资源密度增加30.9%;由放流区外围周边海域调查分析,4、5月份大黄鱼资源密度呈现增长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分布范围总体呈逐年扩大的趋势;渔业生产动态监测调查获得捕捞大黄鱼的各作业船只数及其渔获量;社会调查分析了放流后不同时间、不同规格大黄鱼的市场价格和标志鱼回收尾数。第五章是对上述调查所得数据运用评价方法进行效果评价。(1)运用对比分析法得出2013~2015年放流大黄鱼体长体重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依据vasnctson的生长对数式计算大黄鱼生长速率,所得值基本分布在2.03~4.26之间,说明放流鱼生长良好;(2)通过三年间体长分布频率的对比体现了放流鱼年龄组成趋向复杂;(3)利用扫海面积法估算出2013年、2015年放流海域大黄鱼9月份瞬时资源量分别为4.13t和9.5t。(4)通过渔业生产动态调查,并结合社会调查结果推算出洞头县2013~2015年大黄鱼总的渔获量分别为114.43t、132.66t和134.42t,每年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由基于世代分析法模型和渔获量方程估算三年产量分别为90.3t、152.43t、156.26t。大黄鱼的洄游特性使得放流鱼不但使本县渔民收的良好收益,还为其他渔区渔民提供了捕捞渔获量。(5)根据估算的放流鱼提供的理论产值和苗种投入资金之比估算产出投入比,算得三年总的比值接近11:1,体现了良好的经济收益。根据标志鱼的回收情况计算可得2014年标志鱼回捕率为1.69%。(6)最后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角度出发对放流所产效果做整体评价。第六章对于文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1)运用相关系数的R2的结果探讨放流量与瞬时资源量、渔获量的关系。(2)评价方法的探讨与选取。(3)对影响评价方法的因素进行总结分析。第七章,总结全文。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931.5
【图文】:

渔获量,东海区,浙江省,资源量


第一章 前言海区的产量维持在 10 万吨左右(最高产量达 17.79 万吨)。60 年代资源量年在(17.8~26.5)×104t 之间,平均资源量为 21.7 ×104t ,捕捞产量维持在 6.吨之间,平均产量 11.97 万吨,捕捞能力显著上升,种群中高龄鱼比例开始减获组成中补充群体数量中有所增加,反映了资源过度利用的迹象。进入 70 年,产量继续维持在 9-20 万吨之间,平均产量 13.72 万吨,由于不合理地开发江外大黄鱼越冬场,闽东、闽中大黄鱼越冬场也遭到了敲鼓渔业的破坏,过渡捕黄鱼年渔获量和资源量急剧下降,资源衰败、一蹶不振[33]。80 年代渔获量继续,至 90 年代初仅有 0.17×104t。1995 年实行新的伏季休渔后,资源量有小幅回年来大黄鱼资源已严重衰竭到形不成渔汛。图 1-1 为东海区及浙江省近 60 年量变化.

浙江沿岸,浙北,象山港,海域


1998 14.3 4683 象山港口1999 30.2 4982 象山港口2001 100.2 4814 象山港口、南韭2002 156.2 - 象山港口、南韭2003 218.5 - 象山港口、南韭2004 419.9 19976 浙北海域2005 804.6 29156 浙北海域2006 895.3 浙北海域2007 1036.5 30046 浙北海域2008 383.5 38570 浙北海域2009 978.4 - 浙北海域2010 1136.1 54817 浙北海域2011 857.7 58556 浙北海域2012 860.7 86292 浙江沿岸2013 1902.8 10000 浙江沿岸2014 2089.4 45400 浙江沿岸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文飞;莱州增殖放流成效显著[J];中国渔业经济研究;2000年03期

2 马为军;沿江六省市首次同步大规模增殖放流[J];中国水产;2002年07期

3 ;厦门举行我国首次文昌鱼人工增殖放流[J];渔业致富指南;2005年23期

4 ;增殖放流和人工鱼礁成为渔业生态修复重要举措[J];天津水产;2005年03期

5 彭富明;杜民霞;;资江流域娄底段大规模增殖放流[J];内陆水产;2006年07期

6 ;河北省渔政处赴石家庄开展人工增殖放流监督工作[J];河北渔业;2008年01期

7 刘莉莉;万荣;段媛媛;王熙杰;王四杰;王云中;;山东省海洋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及其渔业效益[J];海洋湖沼通报;2008年04期

8 ;增殖放流节日有望设立 明年中央财政将加大对增殖放流的支持力度[J];天津水产;2008年Z1期

9 万;;重庆市开展大规模增殖放流活动——纪念第39个“世界地球日”[J];水利渔业;2008年03期

10 周军;李怡群;张海鹏;赵海涛;陈秀玲;;2007年河北省海洋渔业增殖放流效果评估[J];河北渔业;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四川省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珍稀特有鱼类增殖放流站会议交流材料[A];西南地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经验交流会交流材料[C];2010年

2 纵霄;常理;;北盘江梯级水电站鱼类增殖放流站方案研究[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环境保护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论文集[C];2008年

3 叶宁;杨峰;吴晓东;;高桥红树林海区渔业增殖放流初步研究[A];2008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周军;赵振良;李怡群;张海鹏;许玉甫;高文斌;付仲;;“十一五”期间河北省海洋渔业增殖放流现状与存在的问题[A];中国水产学会渔业资源与环境分会2011年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蔡珊珊;杨爽;张辉;张秀梅;王熙杰;王云中;王四杰;高天翔;;基于分子标记的中国对虾增殖放流绩效评价[A];中国水产学会渔业资源与环境分会2013年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6 陈丕茂;贾晓平;李纯厚;余景;唐振朝;李辉权;王宏;陶峰;张伟;方良;;大亚湾真鲷增殖放流效果评估[A];2007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暨水产微生态调控技术论坛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7 ;渤海两种重要增殖放流种类摄食习性的研究[A];中国水产学会渔业资源与环境分会2013年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林光纪;;海洋增殖渔业的生态学探讨[A];中国海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9 张锡佳;王云中;王熙杰;张永举;张宇;孙净;;山东沿海内湾海蜇增殖放流的研究[A];山东省科协重点学术研讨活动成果——山东生态省建设与发展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生;规范增殖放流模式需从四方面着手[N];中国渔业报;2008年

2 YMG记者 牟涛 通讯员 李宁;2009年度增殖放流结束[N];烟台日报;2009年

3 记者 范建;全国增殖放流突破240亿尾[N];科技日报;2010年

4 农业部渔业局;关于采取科学文明方式开展增殖放流活动的紧急通知[N];中国渔业报;2010年

5 高俊锁、魏秀娟、周占领;丰南增殖放流总量今年再创历史新高[N];唐山劳动日报;2010年

6 特约记者 刘立明;增殖放流惠及150万渔民[N];中国渔业报;2011年

7 赵欢 张耀华 何斌 吴忠勇;我州举行首次大鲵人工增殖放流活动[N];团结报;2011年

8 记者 寇勇 通讯员 江慧;长江江西段迎来史上最大规模增殖放流[N];科技日报;2011年

9 YMG记者 姜晓 通讯员 张宇 亚楠;我市将首次开展淡水鱼增殖放流[N];烟台日报;2011年

10 记者 赵佳;增殖放流:如何实现“双赢”[N];洛阳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海龙;渔业增殖放流及开发策略优化[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伟;金沙江观音岩水库增殖放流效果监测技术与评价体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2 邵帅;渔业增殖放流风险评估框架体系的构建与应用[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3 蔡珊珊;基于分子标记的三疣梭子蟹和中国对虾增殖放流效果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4 单斌斌;基于分子标记的卵形鲳湽增殖放流效果评估及三种增殖放流海洋鱼类的遗传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5 刘仕鑫;淀山湖鱼类群落结构及主要鱼种生物学和资源量估算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6年

6 王陌桑;中国对虾增殖放流群体溯源分析及迁徙动态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6年

7 马晓林;洞头海域大黄鱼增殖放流及其效果初步评价[D];浙江海洋大学;2016年

8 李陆嫔;我国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的初步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1年

9 李小芳;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亲本增殖放流遗传效果评估[D];西南大学;2012年

10 徐炳庆;山东近海中国对虾增殖放流的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159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27159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a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