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雄性花斑裸鲤消化道形态学参数及消化酶活性的测定

发布时间:2020-06-28 13:11
【摘要】:花斑裸鲤(Gymnocypris eckloni Herzenstein)作为重要的水生野生动物种质资源,经济价值较高,目前该鱼的人工养殖和饵料技术尚不够成熟。本文对其消化道的形态学参数和消化酶活性进行了研究,为花斑裸鲤消化生理机制及人工养殖提供理论依据,以更好的保护和开发该品种。本研究采用常规解剖学、组织学、组织化学及酶学技术对花斑裸鲤消化道各部位进行了形态学参数(黏膜褶数量及高度,黏膜下层、内环肌和外纵肌厚度,黏液细胞和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及分型)及消化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花斑裸鲤消化道由口咽腔、食道、前肠、中肠和后肠组成。肠道呈S形盘旋,平均肠系数(IC)为2.38±0.12(n=20)。消化道管壁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组成。口咽腔中所有参数与其他消化道相比差异显著(P0.05或P0.01)。食道肌层发达。前肠至后肠的皱褶数量和高度、黏膜层宽度、黏膜下层厚度均逐渐降低,且差异均显著(P0.01)。吸收细胞游离面的微绒毛高度和密度向后肠呈降低趋势;中、后肠吸收细胞游离面有较多吞饮小泡。花斑裸鲤消化道各段黏液细胞的分布密度为:食道后肠口咽腔中肠前肠;口咽腔和前肠的黏液细胞以Ⅲ、Ⅳ型为主,而食道、中肠及后肠以Ⅰ型和Ⅲ型为主。分泌能力以食道和前肠最强。肠道内分泌细胞形态多样,分为开放型和封闭型两类,从前肠向后肠密度呈现递减趋势,各肠段间分布密度差异极显著(P0.01)。前、中和后肠均检测出了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中、后肠的淀粉酶活性与脂肪酶活性变化互补。胰蛋白酶活性以前肠最高并向后呈降低趋势,与中肠、后肠差异显著(P0.01);淀粉酶活性以中肠最高,后肠与前肠、中肠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后肠脂肪酶活性最高,前肠次之,中肠与前两者差异显著(P0.01)。综上所述花斑裸鲤消化道的结构具有杂食性鱼类特征。口咽腔和食道是容纳、摄取及运输食物的主要通道,而前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中、后肠较多的吞饮小泡具有吞饮作用。消化道不同部位的黏液细胞和内分泌细胞的数目及类型与其功能密切相关。前、中和后肠均参与蛋白质、脂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917.4
【图文】:

花斑,消化道,解剖结构,食道


4.1花斑裸绪消化道宏观结构逡逑花斑裸趣的消化道由曰咽腔、食道和肠道构成,其中肠道又分为前肠、中肠和后逡逑肠,其宏观解剖结构见图1。逡逑花斑裸狸的口裂宽大,口亚下位或端位,无锋锐角质的颁具有伸缩性。唇较薄,逡逑下唇两侧叶狭窄,唇后沟不连续,两侧无须。口腔和咽分界不太明显,咽腔后与食道逡逑相连接。食道形态粗短,黏膜摺向内腔突起形成粗大、少量分支的皱错,呈花瓣状,逡逑后与膨大状的前肠相连,与肠界限不明显,食道平均长为7.5±0.35mm,食道长与消逡逑化道长比为化01邋±0.003。食道后段背方有撰的开曰,W此作为与肠的分界点。花斑裸逡逑狸整个肠道呈S形盘旋,通过发达的肠系膜连于体腔壁。肠攀数在3-5个之间,平均逡逑肠系数(1C)为2.38邋+化12邋(?=20)。从宏观形态上看,前肠到后肠的管径逐渐变细,且逡逑管壁逐渐变薄

花斑,中消,中肠,前肠


逦四川农业大学专业硕±学位论文逦逡逑Note:邋The邋data邋shared邋whh邋different邋C邱ital邋letter(A,巨,C)邋superscripts邋in邋the邋same邋row邋are邋significantly逡逑出fferentCPO.Ol),邋and邋values邋with邋diffei*ent邋lowercase(a?邋b,邋c)邋superscripts邋mean邋significant逡逑出yG邋rence(尸邋<0.05).逡逑4.6花斑澡灥消化酶活性逡逑花斑裸崣不同肠段间消化酶活性见图4。族蛋白酶活性UJl前肠最高,向后逐渐降逡逑低,与中肠、后肠差异极显著作<0.01)。后肠脂肪酶活性最高,前肠次之,两者间差逡逑异不显著(/>>0.05),而中肠与前两者差异显著(fO.Ol)。淀粉酶活性W中肠最高,前肠逡逑与中肠之间其活性无显著差异(尸>0.05),而后肠与前肠、中肠相比差异极显著(尸<0.01)。逡逑3000邋r逦7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申志新;王思德;王国杰;王振吉;;花斑裸鲤驯化养殖试验研究[J];青海农牧业;2010年04期

2 申志新;王国杰;杨成;王振吉;简生龙;;青海省花斑裸鲤现状及保护对策[J];青海农牧业;2011年02期

3 陈修松;邓思红;李雪梅;苏华;;池塘养殖花斑裸鲤早期阶段死亡原因的探讨[J];水产养殖;2015年05期

4 赵娟;简生龙;;花斑裸鲤鱼种池塘培育应注意的问题[J];科学养鱼;2013年02期

5 唐文家;赵淑梅;袁军;张妹婷;;花斑裸鲤人工繁育技术[J];科学养鱼;2013年07期

6 刘家芳;杨代勤;阮国良;;黄鳝消化酶活性的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07年05期

7 赵永丽;夏明哲;吴蓉蓉;晁燕;祁得林;;基于高通量测序的花斑裸鲤转录组及功能分析[J];青海大学学报;2018年01期

8 张丽e

本文编号:27330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27330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c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