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马氏珠母贝微胶囊饲料的研发及养殖效果评价

发布时间:2020-07-06 17:29
【摘要】:为了研发和评价马氏珠母贝微胶囊饲料的养殖效果,本研究分三个阶段对微胶囊饲料进行研究。第一阶段配制了微胶囊饲料D0。首先测定了自主研发的马氏珠母贝微胶囊饲料的粒径范围、悬浮性和稳定性,及其对马氏珠母贝存活、生长和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饲料粒径小于48μm,其中约80%饲料颗粒粒径在28~48μm之间;分散性和悬浮性能良好;浸泡后氮保留率高;养殖45天后,室内投喂D0的实验组(FEG)与自然海区养殖的对照组(FCG)比较,FEG的壳长、壳宽、壳高和总重的绝对增长率和相对生长率均显著低于FCG(P0.05);FEG软体部脂肪含量和肝胰脏淀粉酶活力显著大于FCG(P0.05);FEG与FCG的存活率、软体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灰分含量以及肝胰脏纤维素酶、蛋白酶活力无显著差异(P0.05)。第二阶段优化饲料配方,制备微胶囊饲料D1、D2和D3。实验设置SEG1(投喂D1)、SEG2(投喂D2)、SEG3(投喂D3)、SEG4(投喂D1+亚心形扁藻)、SEG5(投喂D2+亚心形扁藻)、SEG6(投喂D3+亚心形扁藻)6个实验组和对照组SCG(投喂亚心形扁藻)。60天后,首先比较了微胶囊饲料对马氏珠母贝的生长性状、生化成分、免疫酶活性及其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表明:各组间存活率和壳长的绝对生长速率(AGR)、相对生长率(RGR)没有显著差异(P0.05);各组间总重的绝对生长速率(AGR)、相对生长率(RGR)存在显著差异(P0.05);壳长及总重的绝对生长速率(AGR)、相对生长率(RGR)的最高组和最低组分别是SEG5组和SEG1组。各组间软体部粗脂肪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粗蛋白含量和灰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单独投喂人工饲料组的软体部粗蛋白含量低于混合投喂人工饲料和微藻组及对照组SCG。各组间软体部总氨基酸(TAA)和必需氨基酸(EAA)存在显著差异(P0.05);单独投喂人工饲料组的总氨基酸(TAA)、必需氨基酸(EAA)和呈味氨基酸(DAA)含量均低于混合投喂人工饲料和微藻组及对照组SCG;各组间ALP酶活性和ALP mRNA的相对表达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SEG5组ALP酶活性最高,ALP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间SOD酶活性和SOD mRNA的相对表达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SEG5组的SOD酶活性和SOD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间POD酶活性和GPx mRNA的相对表达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SEG5组的POD酶活性最高,GPx mRNA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分析微胶囊饲料D1和D2对马氏珠母贝外套膜矿化基因表达量的影响。实验设置了5个组合,实验组SEG1和SEG2分别单投喂饵料D1和D2,实验组SEG4和SEG5分别投喂D1+亚心形扁藻与D2+亚心形扁藻,SCG组投喂扁藻,经过60天的养殖后,比较了各组的生长率及矿化基因nacrein与pif177的相对表达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各组间的壳宽、壳高绝对增长率与相对增长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SEG5组具有最高的壳宽、壳高绝对与相对增长率,单独投喂饲料的SEG1和SEG2组的壳宽与壳高增长率均小于对照组或投喂混合饲料的SEG4和SEG5组;各组间外套膜nacrein相对表达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SEG5中央膜nacrein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SEG1、SEG2和SEG4组(P0.05),与SCG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SEG5边缘膜的nacrein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SEG1和SEG4组(P0.05),与SEG2和SCG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间外套膜pif177相对表达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SEG5中央膜和边缘膜的pif177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SEG1和SEG4组(P0.05),与SEG2和SCG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壳宽与壳高的增长率与矿化基因的表达量存在正相关性。第三阶段继续优化饲料配方,配制微胶囊饲料D4并分析微胶囊饲料对马氏珠母贝植核贝产珠性状的影响。实验共设置4个组合,实验组TEG1、TEG2和TEG3分别投喂微藻、D4与微藻混合物、人工饲料D4,对照组为自然海区。养殖90天后,统计植核贝的成活率、留核率、珍珠层厚度、商品珠率,估算珍珠产量。结果表明,实验组TEG1、TEG2和TEG3的育珠贝的存活率显著高于与对照组TCG(P0.05),但TEG1、TEG2和TEG3之间的育珠贝的存活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留核率、珍珠层厚度、商品珠率及平均每粒珍珠的质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每万只育珠贝珍珠的产量由高到低依次是TEG1组、TEG2组、TEG3组与TCG组。研究结果说明,该微胶囊饲料粒径小、稳定性较好,能被马氏珠母贝消化与吸收,并且可以增强马氏珠母贝的免疫力、矿化基因的表达及珍珠产量,能代替部分单胞藻饵料,为马氏珠母贝工厂化养殖提供条件基础。但需要继续改进饲料配方、完善室内养殖技术方案。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91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佳垠;;马氏珠母贝3倍体生产[J];国外水产;1989年03期

2 吕仕洪,莫秀珍;马氏珠母贝激光育苗的研究[J];水产科技情报;1991年01期

3 王志成;梁志辉;杨家林;李详兴;赖陈民乐;;北海营盘近海区马氏珠母贝自然资源调查[J];广西科学;2008年02期

4 郑惠娜;章超桦;刘书成;曹文红;;马氏珠母贝蛋白的分离及分子量分布研究[J];水产科学;2008年09期

5 邓陈茂;童银洪;符韶;;马氏珠母贝的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02期

6 李世杰;纪丽丽;宋文东;范润珍;董静静;杨维;;马氏珠母贝正常贝肉与黑壳病贝肉成分对比[J];河北渔业;2009年10期

7 李志敏;吉宏武;王博;章超桦;高加龙;;复合发酵马氏珠母贝酶解液工艺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0年03期

8 秦培文;纪丽丽;范润珍;肖碧红;唐晓丹;宋文东;;黑壳病马氏珠母贝贝肉微量元素及挥发性成分分析[J];南方水产;2010年02期

9 郭健;覃亮;宋文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对马氏珠母贝贝壳的研究[J];科技资讯;2010年22期

10 郭健;覃亮;宋文东;罗杰;梁飞龙;;不同剖面马氏珠母贝贝壳的差热-热重同步分析[J];科技传播;2010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石耀华;黄海燕;王爱民;;马氏珠母贝精子携带法转基因研究[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会分会第十四次学会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2 陈素文;喻达辉;李夏;;马氏珠母贝卵子电击参数的研究[A];贝类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摘要[C];2003年

3 李世杰;苗东亮;胡世伟;刘娟花;纪丽丽;宋文东;;马氏珠母贝贝壳氨基酸,脂溶性成分及微量元素分析[A];2010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衣美艳;范秀萍;吴红棉;胡雪琼;;马氏珠母贝各组织及其糖胺聚糖中四种重金属含量分析[A];广东省食品学会第六次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李军;陈金辉;张扬;喻子牛;;马氏珠母贝同种移植炎症因子-1的克隆和表达分析[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会议摘要集[C];2011年

6 何毛贤;;马氏珠母贝生长定向选择进展[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会分会第十四次学会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7 陈秀丽;;温度对马氏珠母贝氮磷排放和礁膜对氮磷吸收的影响[A];2010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邓岳文;王庆恒;杜晓东;符韶;;马氏珠母贝“速长”系培育与推广应用[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会议摘要集[C];2011年

9 王爱民;石耀华;吴星;;四种防治马氏珠母贝多毛类寄生病方法的比较[A];贝类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摘要[C];2003年

10 刘文广;何毛贤;;海洋酸化与水温升高对马氏珠母贝基因表达的影响[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会议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记者 韩倩;放流500万只马氏珠母贝原种贝苗[N];北海日报;2010年

2 周元;海南珍珠养殖能否漂亮翻身?[N];海南日报;2006年

3 记者 袁琳 通讯员 毕朝斌;北部湾首次放流原种贝苗[N];广西日报;2010年

4 康存栋;为近海渔业开发提供强力支撑[N];中国渔业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爱民;马氏珠母贝生长相关杂种优势和EST序列分析[D];上海海洋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殷小龙;马氏珠母贝室内循环养殖系统初步研究[D];海南大学;2015年

2 田群莉;马氏珠母贝外套膜不同区域差异microRNA的筛选和功能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5年

3 郭妍妍;马氏珠母贝多糖的结构分析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5年

4 刘晓丽;马氏珠母贝外套膜不同区域差异矿化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5年

5 朱家萍;马氏珠母贝血清抗菌活性蛋白的分离纯化与鉴定[D];广东海洋大学;2015年

6 陈琼;马氏珠母贝表型性状的遗传效应以及与微卫星标记的相关性[D];海南大学;2015年

7 田荣荣;马氏珠母贝胆碱能免疫调节系统的初步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6年

8 梁金连;马氏珠母贝collagen Ⅵ(COLⅥ)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6年

9 杨创业;马氏珠母贝微胶囊饲料的研发及养殖效果评价[D];广东海洋大学;2016年

10 张政委;酶解马氏珠母贝肉制备降血压肽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439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27439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b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