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星突江鲽、石鲽及其杂交种的性状差异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8 02:08
【摘要】:杂交是鱼类育种中最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以星突江鲽(Platichthys stellatus)、石鲽(Kareius bicoloratus)及其正反杂交种为研究对象,从胚胎发育特征、形态学特征及生长性能、肌肉营养成分、染色体核型等四个方面探讨其性状差异,为杂交育种提供参考。试验在山东省威海市山东科合海洋高技术有限公司进行,主要研究内容如下:试验一:星突江鲽和石鲽正反杂交种的胚胎发育观察采用人工湿法授精,进行星突江鲽与石鲽正反杂交,观察杂交种的胚胎发育。受精卵均为浮性卵,分散、无油球,正交种(星突江鲽♀×石鲽♂)受精卵卵径1.14-1.25mm,反交种(石鲽♀×星突江鲽♂)受精卵卵径1.09-1.16mm。观察胚胎发育的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胚孔关闭期、眼泡和肌节形成期、尾芽形成期、晶体形成期、听囊形成期、出膜前期、出膜期等典型时期的发育特征。在9-10℃水温下,正交种受精卵经过126h仔鱼孵出,初孵仔鱼全长2.90-3.12mm,卵黄囊长径1.57-1.83mm、短径0.80-0.87mm;反交种受精卵经过134h仔鱼孵出,初孵仔鱼全长2.85-3.09mm,卵黄囊长径1.45-1.66mm、短径0.71-0.78mm。结果表明,星突江鲽和石鲽正反杂交种胚胎发育特征相似。试验二:星突江鲽和石鲽正反杂交种的形态变异分析及生长性能比较对星突江鲽、石鲽及其正反杂交种的形态特征及生长性能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正交种和反交种左眼型比例分别为66.9%和57.3%,介于星突江鲽(84.7%)和石鲽(0%)之间;正反杂交种体表未见似石鲽的长骨板样结构,在此大致位置处仅分布有星突江鲽体表相似的鳞片;杂交种的背鳍、臀鳍及尾鳍上均有比星突江鲽偏小、颜色偏淡的条纹,但侧线均与母本相似,正交种在胸鳍末端处弯曲,而反交种近似直线形;两杂交种可数性状的杂种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0.73和20.76,可量性状的杂种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7.16和26.47,卡方检验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两杂交种的性状总体上偏向于母本;利用判别分析构建了4种鱼的判别公式,综合判别准确率达到97.50%;主成分分析显示,提取的4个主成分对总变异的累积贡献率为82.562%,主成分1对主成分3的散点图显示两杂交种在形态差异上独立于星突江鲽和石鲽;4种鱼的生长性能没有显著差异。研究表明:星突江鲽与石鲽的正反杂交种在眼睛位置、鳞片和鳍的形态特征上更倾向于星突江鲽,而侧线、可数、可量性状则更多地遗传了母本的形态特征。这为星突江鲽、石鲽及其正反杂交种的形态判别和亲缘关系鉴定以及杂交选育方向提供了理论依据。试验三:星突江鲽、石鲽及其正反杂交种肌肉的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以体重为338.32 445.98g的星突江鲽、石鲽及其正反杂交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对其肌肉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并对其营养品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正交种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反交种(P0.05),与星突江鲽、石鲽差异不显著(P0.05);正交种的粗脂肪含量最高,为1.44%,显著高于其他3种鱼(P0.05);反交种粗脂肪含量最低,为0.43%,与星突江鲽差异显著(P0.05),与石鲽差异不显著(P0.05)。正交种的水分含量显著低于反交种(P0.05),与星突江鲽、石鲽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反交种的水分含量最高。4种鱼的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正交种的液体、水分、脂质流失率均显著低于星突江鲽和石鲽(P0.05),其熟肉率显著高于反交种(P0.05)。正交种的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和氨基酸总量均明显高于其他3种鱼,且支/芳值接近人体正常水平。4种鱼的必需氨基酸总量均高于FAO/WHO标准,尤其是正交种,还高于鸡蛋蛋白质标准。正交种的氨基酸评分、化学评分和必需氨基酸指数也均为最高,而反交种均为最低。研究表明,正交种营养价值较高,其肌肉品质更优于星突江鲽和石鲽,在营养物质方面具有一定的杂交优势;反交种未表现出明显的杂交优势,这为星突江鲽和石鲽杂交育种性状的选择提供了参考。试验四:星突江鲽和石鲽正反杂交种染色体核型分析采用活体注射PHA和秋水仙素、头肾细胞体内培养、体外低渗处理并固定、冷滴片、空气自然干燥、吉姆萨染液染色法制备星突江鲽和石鲽正反杂交种染色体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星突江鲽和石鲽正反杂交种染色体数目均为48条,有47条端部着丝点染色体和1条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未发现单倍体、多倍体、异型性染色体、次缢痕和随体等现象。染色体核型公式均为:2n=48=1sm+47t,臂数NF=49。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917.4
【图文】:

条纹,石鲽,外部形态,杂交种


Ⅳ28~30、Ⅴ33~35、Ⅵ38~40、Ⅶ45~46、Ⅷ50~51 的鳍条膜上;臀鳍起始于肛门,止于尾柄前端下边缘,以第 11~16 根鳍条较长,有 5~7 个条纹,分别位于Ⅰ5~6、Ⅱ10~11、Ⅲ15~16、Ⅳ19~21、Ⅴ25~27、Ⅵ31~32、Ⅶ37~38 的鳍条膜上;尾鳍上的条纹分布不规律。反交种和正交种相似,但背鳍以第 30~36 根鳍条较长,有 7~9个条纹,分布位置分别为Ⅰ6~7、Ⅱ12~13、Ⅲ18~19、Ⅳ22~24、Ⅴ28~30、Ⅵ34~36、Ⅶ41~43、Ⅷ46~47、Ⅸ51~52 的鳍条膜上;臀鳍以第 13~18 根鳍条较长,有 5~6个条纹,分别位于Ⅰ7~8、Ⅱ13~14、Ⅲ20~22、Ⅳ26~28、Ⅴ32~33、Ⅵ39~40 的鳍条膜上。两杂交种的侧线前端在鳃盖上边缘处分叉,一条到达上眼后缘下部,一条到达背鳍的第 4~5 根鳍条基部,与两亲本非常相似;但正交种的侧线在胸鳍末端处弯曲,与母本星突江鲽相似,而反交种的侧线近似直线形,在胸鳍末端处无明显的弯曲,与母本石鲽相似。正交种的有眼侧灰青色,有黑色斑点和更显眼、似珍珠的白色斑点,无眼侧白色,分布有极少量的黑斑,与母本星突江鲽相似;反交种的有眼侧深灰色,有黑色斑点,半数以下有少量白色斑点出现,无眼侧白色,有大面积的黑斑分布,与母本石鲽相似。

石鲽,杂交种,聚类分析,欧式距离


3.67±0.58b2.77±0.43a3.02±0.11a71.66 2.97±0.62.00 27.16 的 HI 平均数;②除去体长/全长、吻长/全长、眼径/全长、眼性状比值的 HI 平均数。proportional values of traditional metric characters; ②HI averas of traditional metric characters except standard length/total ltal length, eye diameter/total length, and interorbital width/total leng聚类分析(图 3-2)和欧氏距离的计算结果(表 3-6)显最为接近,先聚为一支,欧式距离最小,为 3.782;再与欧氏距离为 4.537;最后与父本石鲽聚为一支,欧式距江鲽的欧式距离为 6.567,与石鲽的欧氏距离为 9.307。一支,欧式距离最大,为 13.983。

散点图,主成分,石鲽,海洋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intestine length/total length内脏团重/体重visceral weight/body weight0.343 0.697 各主成分贡献率contributive proportion of eachprincipal component(%)31.164 23.281 各主成分累积贡献率cumulative contributiveproportion of each principalcomponent(%)31.164 54.4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爱军;庄志猛;李晨;孙先领;王新安;雷霁霖;;星突江鲽生物学特性及养殖前景[J];海洋水产研究;2006年05期

2 齐国山;李迪;陈四清;庄志猛;刘长琳;宋宗诚;邓永生;;星突江鲽的形态特征及内部结构研究[J];中国水产科学;2008年01期

3 李迪;陈四清;刘志鸿;谭杰;庄志猛;张秀梅;刘长琳;常青;;星突江鲽染色体核型分析[J];渔业科学进展;2009年02期

4 刘长琳;庄志猛;陈四清;邹健;李学文;;星突江鲽精子的超微结构[J];渔业科学进展;2009年04期

5 臧坤;柳学周;徐永江;张凯;史宝;史学营;李存玉;;星突江鲽生长激素基因的克隆及体外重组表达分析[J];水产学报;2014年09期

6 张永举;韩兵;王桂青;;星突江鲽工厂化养殖技术研究[J];中国水产;2007年10期

7 张修峰;刘长琳;衣服田;刘立波;万初坤;;星突江鲽工厂化养殖技术及其经济效益分析[J];北京水产;2008年03期

8 陈艳翠;高天翔;陈四清;庄志猛;刘长琳;;星突江鲽(Platichthys stellatus)群体同工酶分析[J];南方水产;2008年01期

9 陈四清;刘长琳;庄志猛;邹健;李学文;李迪;齐国山;;星突江鲽胚胎发育的研究[J];渔业科学进展;2009年01期

10 李晨;马爱军;庄志猛;尤锋;;星突江鲽同工酶的遗传多样性研究[J];海洋水产研究;2008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王森;星突江鲽鱼试养成功[N];盘锦日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曹栋正;星突江鲽、石鲽及其杂交种的性状差异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6年

2 臧坤;星突江鲽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生理功能及体外重组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4年

3 李迪;星突江鲽(Platichthys stellatus Pallas)染色体核型和消化生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4 齐国山;饥饿对星突江鲽幼鱼影响的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069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28069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6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