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水体铅暴露对长江上游6种常见鱼类的急性中毒效应

发布时间:2020-09-15 12:27
   为了检验长江上游6种常见鱼类对水体中铅(Pb)的耐受能力的差异,在水体温度为(27.5±0.2℃)、硬度为(10.0±0.5 CaCO3 mg/L)、pH值为(7.0±0.1)等条件下,测定了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22.13±0.31 g)、鲫鱼(Carassius auratus)(25.36±0.36 g)、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21.28±0.20g)、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21.39±0.20 g)、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22.34±0.32 g)和中华倒刺渻(Spinibarbus sinensis)(21.36±0.21 g)这6种鱼经水体Pb急性暴露96 h后的半致死浓度(96 h LC50),以及Pb在鱼体内的累积量。本实验所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对草鱼、鲫鱼、南方鲇、团头鲂、胭脂鱼和中华倒刺渻进行急性水体Pb暴露实验中,6种鱼的死亡率随着水体Pb浓度的升高而明显升高。运用直线内插法,求得水体Pb对6种鱼的96 h LC50分别为3.73 mg/L、11.59 mg/L、6.59 mg/L、3.27mg/L、0.33 mg/L和3.00 mg/L。2.测定了6种鱼的Pb暴露致死鱼体和未死亡鱼鱼体的Pb积累量。同种鱼中Pb暴露致死鱼体和未死亡鱼体内的Pb累积量均分别随着暴露的浓度的升高而增加。3.统计分析表明,同种鱼不同时间段死亡鱼体中的Pb累积量没有显著性差异;每种实验鱼因Pb暴露致死群体的平均Pb累积量均分别高于其未死亡鱼群体,除南方鲇外,其余5种鱼二者间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0.05)。通过讨论得到以下结论:1.6种鱼对水体Pb的耐受能力顺序从大到小为鲫鱼南方鲇草鱼团头鲂中华倒刺渻胭脂鱼。2.相比本实验中其它5种鱼,水体Pb对鲫鱼的96 h LC50较高,表明鲫鱼对Pb毒性具有较高的耐受能力,原因可能是鲫鱼较强的耐低氧能力和较高的重金属Pb排泄能力。3.相比本实验中其它5种鱼,水体Pb对胭脂鱼的96 h LC50较低,表明胭脂鱼对Pb毒性的耐受能力较低。水体重金属Pb污染可能是造成胭脂鱼濒危的关键因素。4.水体硬度和鱼体重会影响重金属Pb对鱼类的96 h LC50。较高硬度水体暴露的Pb对鱼体的毒性较小,同种鱼体重较大的个体对重金属Pb的耐受能力较强。5.急性水体Pb暴露致死鱼体的Pb累积量高于未死亡鱼体。
【学位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6
【中图分类】:X52;S91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玉凯;戴玉凯理事长在首届全国水体环境评价学术交流会上的讲话[J];水资源保护;1998年04期

2 王磊,张启慧,侯立军;上海滨岸带水体自然净化作用及其评价[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年02期

3 郭光武;王明祥;余跃生;曾苏祺;;黔南地区水体环境单元的模糊聚类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8年24期

4 姜应和;合理规划城区 保护水体环境[J];科学中国人;1998年Z1期

5 李真;黄民生;何岩;张勇;;铁和硫的形态转化与水体黑臭的关系[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年S1期

6 杨阳;马小雪;商栩;;温州市温瑞塘河水体黑臭评价[J];浙江农业科学;2012年04期

7 余道龙;崔郁郁;马伶;;长江武汉段水体中20种元素的赋存状态及其环境化学特征的研究[J];重庆环境科学;1992年01期

8 张凯;黄春保;黄晓敏;;矿物粉体对水体的活化作用[J];湖北农业科学;2007年02期

9 浦跃朴,卢纯惠,戴修道;农村饲养业排出物污染水体的卫生学评价[J];农村生态环境;1991年01期

10 许峰;祁士华;;三峡库区水体多氯联苯污染特征与环境交换[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冯春涛;;武汉市土地利用变化对水体环境的影响研究[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杨威;“908专项”夏季水体环境准同步调查北方海区备航工作完成并通过检查[N];中国海洋报;2006年

2 辛力;我国近海水体环境调查启动[N];中国矿业报;2006年

3 张文革邋徐晓丽;“套养”巧治水体病害[N];中国渔业报;2007年

4 记者 何俊;保护长江水体锁住事故“污龙”[N];中国石化报;2009年

5 周翔 耕俊 古月;我市启动“水体监测船”研发[N];扬州日报;2014年

6 崔小健;2006年水体环境调查全面启动[N];中国海洋报;2006年

7 ;台风灾害过后恶化水体调解法[N];中国海洋报;2003年

8 记者 钱秀丽;我国最大规模的近海水体环境调查全面铺开[N];中国海洋报;2006年

9 赵陕雄;垃圾对环境的影响[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10 陈国强;厦门大学召开夏季水体环境航次调查动员会[N];中国海洋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永敏;水体悬浮颗粒物对零价汞的吸附及其对汞循环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4年

2 吴玲玲;长江口水体中典型有机污染物的分布及其对鱼类的毒性效应[D];同济大学;2007年

3 席峰;海水养殖生态环境系统演化机制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4 张玉涛;光照和DOM对水体中汞转化的影响机制及动力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黄飞;蜡状芽孢杆菌对水体中镉的吸附特性与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6 江成;水体扰动对藻生长机制与QCS水库富营养化控制的影响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7 金晓丹;水体和表层沉积物不同形态磷分布及其迁移转化[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8 邓红梅;西江流域水体有机污染物及大分子有机质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9 郑耀通;闽江流域福州区段水体环境病毒污染、存活规律与灭活处理[D];福建农林大学;2002年

10 牟冰;基于静止轨道水色卫星GOCI的渤海浑浊水体遥感信息提取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佐琛;藻源型湖泛过程水体光学特性及水色变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2 白雪;水体氧胁迫对不同水生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3 邓贵友;磁性炭化谷壳对水体中砷的去除效果及机理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4 高姗姗;利用物理及微生物法改善什刹海水体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5 李邵龙;水体垂向扰动条件下溶质在沉积介质中的迁移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6 方盼;高效工程菌对水体中类固醇污染物的降解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7 林挺;层结水体中异重流沿坡运动的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8 俞思绮;农药吡虫啉在水体和土壤中的残留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9 程新锋;水生植物对风浪消减及水体再悬浮和营养盐的影响[D];淮北师范大学;2016年

10 潘天扬;水体铅暴露对长江上游6种常见鱼类的急性中毒效应[D];西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189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28189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4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