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尼罗罗非鱼Ikaros基因克

发布时间:2020-09-15 10:55
   罗非鱼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之一,具有生长快、繁殖力高、适应性强和食性广等优点,已在世界各地进行了广泛引种与养殖。但是自2009年以来,罗非鱼链球菌病在罗非鱼养殖中大规模暴发且频繁发生与流行,给罗非鱼养殖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培育罗非鱼抗病品系是解决罗非鱼链球菌病害的重要途径之一。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是一种高效的育种方法,利用分子标记可以定向选育罗非鱼抗病品系,增加选育强度从而加速其遗传改良进程。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因具有标记数量多且易于检测等特点成为MAS中最为常用的分子标记。Ikaros是一种C2H2型锌指蛋白类转录因子,对淋巴细胞的正确发育及其免疫功能的正常发挥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在罗非鱼中的研究还未见相关报道。因此,开展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免疫相关候选基因Ikaros基因的相关功能研究,并从中筛选抗病相关SNP分子标记,这可为实现分子标记辅助罗非鱼抗病选育奠定基础。本研究对尼罗罗非鱼Ikaros基因的cDNA序列和基因组DNA序列进行了克隆,对基因的结构特征、组织分布及其对无乳链球菌感染的响应进行分析,初步了解Ikaros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对Ikaros基因5'调控区序列中的SNPs进行检测,并与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抗性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期获得抗病相关的SNPs,为尼罗罗非鱼遗传育种研究提供新的分子标记,研究结果具体如下:1.尼罗罗非鱼Ikaros基因的克隆与组织表达本试验采用RT-PCR和RACE等方法克隆了尼罗罗非鱼Ikaros基因的cDNA序列以及利用PCR和染色体步移技术克隆了Ikaros的基因组DNA序列。对Ikaros基因序列分析发现,Ikaros基因组DNA为20454 bp,包括7个内含子和8个外显子,经可变剪接可形成6种不同的mRNA剪接异构体,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均具有Ikaros家族典型的锌指结构域且与硬骨鱼类Ikaros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70.6%~93.7%)。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了Ikaros mRNA在尼罗罗非鱼中的组织分布及其对无乳链球菌感染的响应。结果显示,Ikaros基因在健康尼罗罗非鱼11种被检测的组织或器官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血液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为胸腺、脾脏和头肾。人工感染无乳链球菌后,血液、胸腺、脾脏、头肾中Ikaro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上调,并在48h达到峰值,这表明Ikaros基因参与调控尼罗罗非鱼抵御无乳链球菌的免疫应答反应。2.尼罗罗非鱼Ikaros基因5'调控区序列的克隆与分析通过染色体步移法从尼罗罗非鱼的基因组中克隆获得Ikaros基因5'调控区序列,长度为4178 bp。使用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对Ikaros基因5'调控区序列进行预测与分析,预测尼罗罗非鱼Ikaros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位于起始密码子(ATG)上游931 bp位置,核心启动子位于转录起始位点-57 bp~48 bp的区间;预测的Ikaros基因启动子区域具有真核生物启动子基本结构元件:TATA框、CCAAT框、八聚体元件等。转录因子结合位点预测显示,在Ikaros基因5'调控区-2200 bp~1200bp的序列中存在丰富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包含GATA-1、Homeobox、CDP CR3+HD、AP-1等。CpG岛分析显示Ikaros基因具有2个CpG岛,分别位于启动子和第一外显子上。3.尼罗罗非鱼Ikaros基因5'调控区序列的SNPs及其与无乳链球菌抗性的关联分析采用直接测序法在亲本(F0)尼罗罗非鱼的Ikaros基因5'调控区序列中筛查到5个SNPs,分别将其命名为SNP1(g.562,GA)、SNP2(g.217,GT)、SNP3(g.-53,CT)、SNP4(g.-220,TC)和SNP5(g.-579,TC)。经分析发现这些SNPs均分布在启动子的各种调控元件中,可能会对Ikaros基因的精确表达产生重要影响。通过Snapshot方法对5个SNPs在子一代(F1)尼罗罗非鱼易感群体和抗病群体中进行基因分型及与无乳链球菌抗性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发现SNP2(g.217,GT)、SNP3(g.-53,CT)、SNP4(g.-220,TC)和SNP5(g.-579,TC)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易感群体和抗病群体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明这4个SNPs与无乳链球菌抗性显著相关。连锁不平衡分析发现,这5个SNPs可形成一个单倍块和5种单倍型,其中GGCTT单倍型与抗病性显著相关(P0.05),GGTCT和GTCCC单倍型与易感性显著相关(P0.05)。此外,还发现SNP2(g.217,GT)和SNP5(g.-579,TC)处于完全连锁状态(r2=1,LOD=57.25,D'=1),可作为罗非鱼遗传育种的标签SNP。
【学位单位】:上海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S91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建萌;胡欣欣;卢迈新;陈琼;刘志刚;陈昆平;;尼罗罗非鱼补体C9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与抗无乳链球菌感染的关联分析[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7年03期

2 Yingzhi Fan;Duo Lu;;The Ikaros family of zinc-finger proteins[J];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2016年06期

3 黄嘉荣;;罗非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产业瓶颈[J];海洋与渔业;2016年10期

4 卞光明;胡则辉;柴学军;王跃斌;胡成硕;;SNP标记技术及其在水产动物遗传学中的应用[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4期

5 周远扬;王玉梅;曹俊明;万忠;李思发;;2015年广东罗非鱼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建议[J];广东农业科学;2016年06期

6 于海川;吴娇;翟鹏飞;姚瑞宁;马月月;隋娟;;基于CRISPR/Cas9技术的GATA-1基因敲除K562细胞系的构建[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6年05期

7 王春晓;卢迈新;高风英;刘志刚;曹建萌;朱华平;可小丽;王淼;叶星;叶卫;;尼罗罗非鱼ghrelin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相关SNP位点的筛选[J];水生生物学报;2016年01期

8 赵海军;杨彬彬;郝跃;陈荣溢;黎锐恒;岑坚;陈飞;霍琪;刘建芳;;我国罗非鱼出口现状及对策[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5年12期

9 付瑞雪;周纳宇;刘金相;王旭波;贺艳;张全启;于海洋;;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丝氨酸蛋白酶Ⅰ-1基因多态性[J];渔业科学进展;2015年05期

10 贺立彩;陈尚;朱真锋;干军;虞慧敏;;Ikaros的3种亚型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5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任刚;转录因子、染色质重塑复合物以及远程染色质相互作用对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王海军;Ikaros和CK2在人类白血病细胞内对KDM5B表达调控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3 李风铃;鱼类适应性免疫系统的早期发生以及Ikaros基因的克隆和表达[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胡欣欣;尼罗罗非鱼补体C9和穿孔素基因的克隆及其与链球菌病抗性相关SNP标记的筛选[D];上海海洋大学;2016年

2 解丽然;IKZF1和AFF3基因多态性与中国1型糖尿病及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关联[D];吉林大学;2016年

3 邢贺飞;半滑舌鳎抗病相关SNP标记的筛选及两种免疫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初步分析[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4 王文静;草鱼3个Toll样受体基因克隆和表达及与细菌性败血症关联分析[D];上海海洋大学;2014年

5 刘敬文;凡纳滨对虾免疫基因SNPs开发及其与WSSV抗性的关联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4年

6 马瑞芹;牙鲆三种细胞色素P450酶基因SNP与繁殖内分泌相关性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7 栾海霞;中国汉族人群C1qA、IKZF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8 刘扬声;ETS1、IKZF1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系统性红斑狼疮表型的相关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9 孔令敏;CD147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的初步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188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28188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f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