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孔石莼、小球藻与刺参混合养殖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2 07:46
   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在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区金场村大连金砣水产食品有限公司进行了孔石莼、蛋白核小球藻与刺参混合养殖模式的研究实验,设置了孔石莼,蛋白核小球藻分别与刺参混养的实验组,及刺参单养对照组。研究内容包括分析各组水体理化因子,探讨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密度、多样性及均匀性的变化。而后于大连海洋大学辽宁省水生生物重点实验室进行了参藻混养生态系统中孔石莼、蛋白核小球藻与刺参的相互作用研究实验,设置了高浓度小球藻(109cell/L)、低浓度小球藻(108cell/L)实验组,孔石莼,小球藻(108cell/L)对照组及海水空白对照组。研究内容包括分析各实验组氨氮,硝酸氮,亚硝酸氮及活性磷含量变化,孔石莼重量,刺参重量及蛋白核小球藻密度的变化。本研究旨在探究参藻混养模式的优越性及模式中各养殖生物的互相作用。室外实验研究结果如下:氮磷方面,8#氨态氮及硝酸态氮含量在2014年6、7月份显著低于其余两个池塘的情况下,在8月份以后基本都高于其余两个池塘(P0.05),可以说明孔石莼和小球藻对水体中氨态氮及硝酸态氮的吸收有一定作用。氮磷其余指标组间差异不是很明显,所以说明孔石莼,小球藻对无机氮中氨态氮及硝酸态氮的吸收作用较明显,对有机氮的吸收作用有限。浮游生物方面,8#池塘发现浮游植物种类40种,9#实36种,9#39种,10#29种,各组浮游植物组成均以硅藻门占优势,8#及10#次级浮游植物优势门为甲藻门,9#实及9#次级优势门为绿藻门。而浮游动物方面,则均以桡足类及原生动物为主。根据相关性分析,四组浮游植物密度主要受温度及氮限制,且8#对氮的敏感度比较低。浮游植物多样性方面,8#,9#实,9#多样性级别主要为3、4级,10#主要为2、3级。室内试验研究结果如下:小球藻对孔石莼有显著抑制作用,且高浓度(109cell/L)小球藻抑制作用更明显。但同时孔石莼对小球藻也有抑制作用,高浓度的小球藻受到抑制作用更显著。而孔石莼对刺参的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综上所述,孔石莼与刺参混养模式能有利于促进刺参的生长,控制水体氨氮和硝酸氮含量,同时,在孔石莼生长繁殖速度过快时可加入小球藻抑制孔石莼的生长与繁殖,从而使刺参养殖高效绿色。之前的研究很少有室内室外实验相结合来比较养殖生物在参藻混养模式中的相互作用,所以本研究对刺参养殖生产及今后的刺参藻模式研究有重要指导意义。
【学位单位】:大连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6
【中图分类】:S968.9;S968.4
【部分图文】:

地点,日立,分光光度计


2.3法氮酸硝性氮磷解学化.2 样品的测定养殖水法[54]。使用Tab.2-1 A测定指氮(NH3-N)酸氮(NO3-N硝酸氮(NO2-性磷(PO3-P)氮(TN)(mg/L磷(TP)(mg/L解氧(Do)(mg学需氧量(COD化物(mg/L)的测定水体理化指用仪器及方法表 2Analytical me指标(mg/L)N)(mg/L)-N)(mg/L)(mg/L)L)L)g/L)D)(mg/L)Fig.2指标的方法均法名称见表2-1 养殖水体ethods and in日立 U日立 U) 日立 U日立 U日立 U日立 U图 2-1 实验2-1 Location均参照《养表 2-1。体理化指标的nstrumentati测定仪器-2900UV/VI-2900UV/VI-2900UV/VI-2900UV/VI-2900UV/VI-2900UV/VI滴定管滴定管滴定管验地点ns of study养殖水环境化的测定及使用ion in analyz器S 分光光度计S 分光光度计S 分光光度计S 分光光度计S 分光光度计S 分光光度计管管化学实验》仪器zing the Aqu计 次溴计 锌计 萘乙二计 钼计 过硫酸计 过硫酸碱性[53]和国标测uaculture Wa测定方法溴酸盐氧化法-镉还原法二胺分光光度-锑-抗法酸盐联合消化酸盐联合消化碘量法性高锰酸钾法碘量法测定ater法度法化法化法法

密度图,小球藻,密度,对照组


组G4.3组和一直至第组别GroupsABCDE.3 小球藻实验过程和对照组的直保持平稳第 15 天后保实060 3960 560 62--藻生长情况程中蛋白核小小球藻数量稳,有缓慢下保持平稳态实验时间 Exp129.45±3.09a1.2±2.62b2.34±2.47c--况小球藻数量量在前六天下降趋势,高态势,于第 2periment time2426.34±2.642.9±3.254.19±2.7--量变动情况总天均有上升,高浓小球藻组27 天再次有e(d)64a14.320b29.4572c50.23总结于图 4-低浓小球藻组小球藻数有明显下降P362±4.11a5±4.51b3±2.84c---2。由图 4藻组和小球数量于第六天降。减重百分比Percentage ofweight loss(%)76.1350.9216.28--4-2 可见,实球藻对照组此天后迅速下f实验此后下降,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倩倩;佟少明;侯和胜;;干出胁迫对孔石莼生长及生理影响[J];海洋渔业;2011年04期

2 蔡恒江;唐学玺;;孔石莼和赤潮异弯藻相互作用的初步研究[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3 李秀辰,张国琛,崔引安,雷衍之;孔石莼对养鲍污水的静态净化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1998年01期

4 杨凤,马燕武,张东升,孙培海,李庆宏,刘彤;孔石莼和臭氧对养鲍水质的调控作用比较[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5 李世国;杨帆;吴倩倩;乔坤;佟少明;侯和胜;;孔石莼在干出胁迫下上调表达基因消减cDNA文库的构建及分析[J];海洋渔业;2011年02期

6 郭赣林;董双林;董云伟;;温度及其波动对孔石莼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7 吕冬伟;刘峰;李兴佐;;大型海藻孔石莼在工厂化海水养殖中的生物修复及其应用前景[J];海洋科学;2012年12期

8 吕景才;徐海生;赵元凤;吴益春;周永;刘长发;;孔石莼分泌物对混合重金属在牙鲆组织中蓄积的影响[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9 顾宏;徐君;张贤明;李川;韩敏;;孔石莼对养殖废水中营养盐的吸收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年07期

10 邵魁双,王金霞,周百成;孔石莼外植体再生及发育途径的研究[J];海洋科学;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吴志军;徐祖洪;李智恩;;孔石莼热水提取多糖的结构分析[A];第七届全国海洋湖沼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王忠田;孔石莼——可产生替代能源[N];中国海洋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巧晗;环境因子节律性变动对潮间带大型海藻孢子萌发、早期发育和生长的影响及其生理生态学机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景德清;得克隆对孔石莼幼体发育的影响及其机制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6年

2 王师;孔石莼对DP异构体生物富集的动力学机制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6年

3 张智华;孔石莼繁殖、发育及N、P营养盐吸收对UV-B辐射的响应[D];大连海洋大学;2016年

4 李朝政;孔石莼、小球藻与刺参混合养殖模式研究[D];大连海洋大学;2016年

5 石虹梅;孔石莼脂肪酸含量测定及生长素类似物对其生长和成分的影响[D];苏州大学;2009年

6 杨帆;干出胁迫下孔石莼上调表达基因消减cDNA文库的构建与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7 王艳梅;孔石莼主要化学组分的提取分析及多糖生物活性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0年

8 高波;孔石莼中体外抗氧化活性物质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9 王帅;孔石莼(Ulva pertusa Kjellm)繁殖细胞的获得及早期发育的观察[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10 狄兰兰;孔石莼中防污活性物质的提取与分离[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241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28241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7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