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光照强度、波长对珍珠龙趸幼鱼行为、生理和生长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9-22 11:08
   本文以珍珠龙趸幼鱼(体长5.64±0.16cm,体重4.99±0.46g)为实验对象,在8种光照强度:0Lx、50Lx、100Lx、200Lx、400Lx、800Lx、1600Lx、3200Lx及5种光照波长:460-470nm(蓝光)、515-530nm(绿光)、585-595nm(黄光)、620-630nm(红光)、全光谱(白光)下,于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30天养殖实验。基于生态学、生理学及免疫学的理论基础,对幼鱼的行为活动、摄食情况进行实时观察,并在0d、5d、10d、15d、20d、25d、30d七个时间阶段对幼鱼生长情况进行测量,以及对其体内抗氧化物酶、酸碱磷酸酶、皮质醇生理指标进行检测,以求从表观到内在分析幼鱼在不同光照强度和波长下的综合表现,寻找其生长的最适光照条件,为实际生产提供光照调控的理论依据。通过研究分析,本实验得出以下结果:1.光照强度、波长对珍珠龙趸幼鱼行为的影响不同光照强度下,0Lx、50Lx照度组的幼鱼可快速(1d)适应环境,状态自由,摄食积极;1600Lx、3200Lx照度组适应性较差,长时间处于紧张应激状态,于低水层高密度集群;其余各照度组在第10d后达到完全适应状态。摄食水层随着照度的降低而升高,表现出较强的规律性:0Lx50Lx100Lx200Lx400Lx800Lx1600Lx3200Lx,且15d前0Lx、50Lx的摄食水层显著高于1600Lx、3200Lx照度组(p0.05);摄食状况水平0-800Lx照度普遍优于1600Lx和3200Lx照度组,且10d前两者差异(p0.05)。不同光照波长下,蓝光、绿光下可幼鱼可快速(2d)适应环境,活动自由、摄食积极;其余波长组则在15d后达到完全适应状态;摄食水层在不同光照波长下存在差异,表现为:蓝光波长绿光波长红光波长黄光波长白光波长,且25d前蓝光波长的摄食水层显著高于白光波长组(p0.05);摄食等级的评估表现为:蓝光波长绿光波长红光波长黄光波长白光波长。2.光照强度、波长对珍珠龙趸幼鱼生理的影响本实验所有光照条件下,珍珠龙趸幼鱼体内SOD、CAT活力均呈现“上升—缓慢下降—逐渐平稳”的变化趋势,GSH呈现“小幅下降—大幅上升—大幅下降并逐渐平稳”的变化趋势;AKP活力呈现“小幅上升—大幅上升—大幅下降逐渐平稳”的变化趋势,ACP活力则呈现“下降—上升—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皮质醇呈现“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上述酶活力和激素含量均在5d-15d阶段内产生较大波动,并于20d-30d阶段回落到实验前期的稳定水平。在高照度和短波长光照(蓝、绿光)下SOD活力较中低照度组和长波长光照组下的高,反映其胁迫较大,而中低照度和长波长光下胁迫则相对较轻;在CAT活力上升阶段,其活力随着照度下降而提高,短波长光照组也在施加光照条件后保持着较高活力,反映中低照度和短波长光下幼鱼具有较高的H_2O_2清除能力;GSH-PX的活力高峰期阶段,中低照度与长波长光照组活力较高,具有较好的H_2O_2清除能力。AKP与ACP活力在中低照度下均处于较高水平,表现出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而不同波长下各组间的活力则无明显差异。皮质醇含量在5d阶段下,中高照度组显著高于低照度组(p0.05),且在10d、15d阶段大幅提高,相对于低照度组出现明显的延后;相似短波长的蓝绿光和红光5d阶段快速响应,含量显著高于白光和黄光组,且在后续阶段短波长的的蓝绿光皮质醇含量逐步降低,其他波长组的下降则有所延后。整个实验进程中,0-800lx的中低照度下幼鱼表现出较低环境胁迫,各抗氧化酶效率更高,能有效清除体内有害物质,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短波长的蓝绿光也与之相似,可快速适应环境。3.光照强度、波长对珍珠龙趸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30天养殖实验中,珍珠龙趸幼鱼均保持着近100%的成活率,在0-1600lx中低照度下总摄食量显著高于3200lx的高照度环境(p0.05),饵料系数、饲料转化率等均表现较优;短波长蓝绿光同样有着较大的摄食量和较优的饵料系数及饲料转化率,黄色光则表现最差。不同光照强度下珍珠龙趸幼鱼在0-800lx中体长较大,显著高于3200lx组(p0.05);体质量也在0-800lx下较大,且0-200lx组显著大于3200lx组(p0.05);体长日增长、日增重、增重率、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均在0-100lx下显著高于3200lx组(p0.05);而体长特定生长率、增长率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整体均反映0-800lx的照度下幼鱼具有优秀的生长性能。不同光照波长下幼鱼的体长和体质量大小均表现为:蓝光绿光红光白光黄光,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体长体重的特定生长率、日增长、日增重、增重率及增长率均在15d阶段存在部分显著性差异,但整体则差异不显著性(p0.05)。综合各指标,0-800lx和短波长的蓝绿光下,幼鱼具有较好的生长性能。
【学位单位】:广东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S917.4
【部分图文】:

系统结构图,系统结构图,养殖水,泛光灯


图 2-1 循环水养殖系统结构图Fig. 2-1 The diagram of 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A.养殖水槽 B.污水集收管 C.离心式鼓风机 D.给氧管 E.给水管 F.颗粒物去除器 G.生物滤池 H.污水收集池 I.逸汽洒水管 J.给水给氧歧管 K.污水泵 L.给水泵 M.控制阀门 N.LED 泛光灯A. Rearing tank B. Sewerage pipe C. Centrifugal Blower D. Oxygen tube E. Water tube F. Particle removerG. Biofilter pool H. Sewerage tank I. Gas escape sprinkler J. Oxygen and water injection pipe K. Sewage pumpL. Water supply pump M. Control Valves N. LED light光照强度部分:实验期间设置 8 个光照强度梯度,每个梯度 2 个平行水槽,通过调整色温为 5000-12000K 的正白 LED 泛光灯到养殖水槽水面的距离,兼利用黑色KT 板进行围闭,通过 SMART SENSOR AR813A 数字照度计使进行测量,使养殖水槽内水体表面营造 0Lx、50±5 Lx、100±10Lx、200±10Lx、400±20Lx、800±50Lx、1600±100Lx 和 3200±100Lx 的光照强度梯度。实验中每一个养殖水槽内放养 60 尾幼鱼,养殖 30 天,每天早上 8:00 和晚上 18:00 各投喂一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5.0%。从实验开始,以每 5 天为一个养殖阶段进行数据的汇总与统计,分为 5d、10d、15d、20d、25d 和 30d 共 6 个阶段。光照波长部分:实验组设置 5 个波长范围,每个梯度 2 个平行水槽。通过在养殖水槽上方悬挂不同波长的 LED 泛光灯,在其内营造白色光(全光谱)、红色光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仇登高;徐世宏;刘鹰;宋昌斌;迟良;王顺奎;于凯松;;光环境因子对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大西洋鲑生长和摄食的影响[J];中国水产科学;2015年01期

2 叶乐;胡静;王雨;吴开畅;;光周期和光照强度对克氏双锯鱼仔鱼存活、生长和发育的影响[J];琼州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3 王成桂;梁华芳;黄东科;吴耀华;赖艺雄;;不同盐度对龙虎斑生长和摄食的影响[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4 刘忠优;张健东;周晖;陈刚;施钢;潘传豪;李向民;;不同饵料强化剂对龙虎斑仔稚鱼生长、存活率、消化酶活力及体成分的影响[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5 王帅;陈阿琴;吕为群;;光照强度对褐牙鲆血浆皮质醇、渗透压和生化指标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14年11期

6 郭文学;尹家胜;佟广香;张永泉;白庆利;;养殖方式、光照强度对哲罗鱼稚鱼生长与存活的影响[J];海洋与湖沼;2014年02期

7 李超;王亮;覃乐政;张秀梅;;4种岩礁性鱼类视网膜感光细胞和最小分辨角的比较[J];水产学报;2014年03期

8 李芹;邓丽蓉;刁晓明;;禁食对瓦氏黄颡鱼幼鱼皮质醇及糖代谢的影响[J];淡水渔业;2014年01期

9 黄国强;李洁;唐夏;张灵燕;;光照周期对褐牙鲆幼鱼生长、能量分配及生化指标的影响[J];水产学报;2014年01期

10 郭泽雄;郑冠雄;沈铭辉;翁文明;李玉笑;张娅;周海珠;;珍珠龙胆石斑鱼鱼苗室内水泥池培育(标粗)技术研究[J];科学养鱼;201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马荣荣;王印庚;廖梅杰;张正;荣小军;李彬;杨先乐;;珍珠龙胆石斑幼鱼病毒性神经坏死病初步研究[A];中国水产学会鱼病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芳;光照对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娥;草幼鱼对氨氮胁迫的形态及生理学响应[D];山东大学;2013年

2 冯煜;珍珠龙胆与斜带石斑鱼稚鱼卵磷脂及鱼油利用比较研究[D];海南大学;2013年

3 冯连华;低盐环境对斜带石斑鱼幼鱼生长、生理的影响[D];广东海洋大学;2012年

4 谢妙;低温胁迫对斜带石斑鱼生理、生化、脂肪酸的影响[D];广东海洋大学;2012年

5 于淼;拥挤胁迫对鲤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243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28243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7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