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黄、渤海海域香螺遗传多样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2 16:12
   本研究以黄、渤海海域(大连市大连湾(DL)、大连市獐子岛县(ZZ)、大连市旅顺盐场(LS)、烟台市八角港(YT)、威海(WH)、蓬莱市长岛县(PL))六个群体的香螺(N.arthritica cumingii)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变量形态学方法,对其体重等可测量性状指标进行了测量及回归分析,比较分析了不同海域间香螺的形态学差异;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六个群体香螺的COXⅠ及CYTB基因片段进行了扩增测序分析;同时对香螺及其他蛾螺科2种经济螺类(水泡蛾螺(Buccinium pemphigum)、略胀管蛾螺(Neptune subdilatata)进行了线粒体全基因组测序,分析比较了三种螺类的线粒体基因结构及亲缘关系。具体结果研究如下:1、数量性状分析显示:六个群体可分为两个大类群:第一类群包括DL,ZZ,LS,YT;第二大类群包括WH和PL。通过壳高对体螺层高、壳口宽的回归关系建立的回归方程分析,发现体螺层高对壳高的影响较为显著。通过标准化后的14个形态学参数壳重与壳高的比值为指标的差异系数得出,随着纬度降低,差异系数有升高趋势。其中WH群体与ZZ群体的差异系数达到了划分亚种水平(C.D1.28)。2、通过对六个群体香螺的线粒体COXⅠ基因片段进行扩增测序,分析了60个个体1536bp的碱基序列。结果显示:A与T碱基占比为65.9%,共有141个多态性核苷酸位点,11种单倍型,来自DL的单倍型10变异位点数最多为115个。群体内遗传多样性比较中,核苷酸差异系数K值最高为DL群体的31.133,遗传多样性指数Pi最高值为DL群体的0.02121。群体间DL群体和LS群体的核苷酸差异系数K最高为24.971,YT和PL群体K值最低为2.094。聚类分析得到分属6个自然群体的90个个体没有明显的聚类,AMOVA分析结果说明其群体内分化占主要地位,说明遗传分化并不明显。3、通过对六个群体香螺的线粒体CYTB基因片段进行扩增测序,分析了60个个体1140bp的碱基序列,结果显示A与T碱基占比68.4%,没有发现插入突变位点,检测到34个多态性核苷酸位点,14种单倍型。群体内遗传多样性比较中,核苷酸差异系数K值最高为LS群体的13.444,遗传多样性指数Pi最高值为旅顺群体的0.01236。群体间DL群体和旅顺群体的核苷酸差异系数K最高为11.497,YT和PL群体K值最低为1.395。聚类分析得到分属6个自然群体的90个个体没有明显的聚类,AMOVA分析得到群体内分化远大于群体间分化,说明遗传分化并不明显。4、通过对香螺、水泡蛾螺以及略胀管蛾螺进行的线粒体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香螺线粒体全基因组基因片段长为15256bp、水泡蛾螺线粒体基因组全长为15265bp、略胀管蛾螺线粒体全基因组基因片段长为15402bp。通过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制作了系统发育树,可以看出香螺与略胀管蛾螺以及水泡蛾螺的亲缘关系最近。
【学位单位】:大连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S917.4
【部分图文】:

香螺


图 1.1 香螺Figure1.1 N.arthritica cumingii1.1 蛾螺科简介蛾螺科建立于 1815 年[1],目前已发现 150 属或亚属,共 1500 种左右[2]。广泛分布于两极至热带的淡水及海水中,大部分种类生活在海洋中(淡水仅有 Clea 种类)[3],其分地域由淡水或潮间带到海水及海底,甚至热液口,主要栖息于珊瑚礁、泥砂、岩石及软质海底中。其体型从 10mm 到几百 mm 不等,随着栖息地海水深度和低温程度而出现物体型增大壳质变厚的趋势。蛾螺科贝壳呈卵圆形或纺锤形, 壳质坚硬,一般由螺旋部和螺层组成。贝壳表面常有壳皮、螺肋、结节突起或短绒毛,有的种具有缝合钱。壳色多通常为黄色、乳白色、棕色及黑色。其软体部分较脆弱,螺旋于壳的螺旋部中, 头部具对触角呈扁圆锥形,眼部在触角基部外侧。口内含具有环纹的长圆柱形的吻。口前端底具成排的锉刀状结构, 称为齿舌。齿式为 1

本文编号:28246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28246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9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