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氏原螯虾体表固着类纤毛虫的物种鉴定和周年变化
【学位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S941.5
【部分图文】:
高盘累枝虫(图 2-1c,d),椎体累枝虫(图 2-1e)。盖虫属物种包括:瞄新盖虫(图 2-1f)和节盖虫(图2-1 g)。独缩虫属物种包括螅状独缩虫(图 2-1 h)。图 2-1 固着类纤毛虫的手绘图a. 卵圆累枝虫. b. 蔡甸累枝虫. c. 高盘累枝虫种群 I. d. 高盘累枝虫种群 II. e. 椎体累枝虫. f. 瞄新盖虫. g. 节盖虫. h. 螅状独缩虫. 比例尺: a, e-h = 10 μm; b-d = 20μmFig. 2-1 Drawing from in vivo sessilid species.a. Epistylis ovalis sp. n. b. Epistylis caidianensis sp. n. c. Population I of Epistylis thickpatella n. sp. d. Population IIEpistylis thickpatella n. sp. e. Epistylis conica sp. n. f. Opercularia miaoxinensis sp. n. g. Opercularia articulata. h.Carchesium polypinum. Scale bars: a, e-h = 10 μm; b-d = 20μm2.1 累枝虫属累枝虫属物种的形态特征为:营群体生活,柄内无肌丝,具有膨大的口围唇,口区纤毛在口围盘环绕的圈数低于 2 圈(Lynn 2008)。本研究从克氏原螯虾体表分离并鉴定了 4 种累枝虫属的物种。
2 卵圆累枝虫活体照片缩泡;In, 口漏斗;Ma, 大核;PD, 口围盘;PL, 口围唇;St, 柄.:a = 400 μm; b, d-h = 10 μm; c = 50 μm; i = 20 μm-2 Photomicrographs of Epistylis ovalis sp. n in vivontractile vacuole; In, infundibulum, Ma: macronucleus; PD, peristomial disk; PL, peristomial lip; St, Stalbars: a = 400 μm; b, d-h = 10 μm; c = 50 μm; i = 20 μm蛋白银染色结果:经过蛋白银染色,可见反口纤毛环(ATB)围绕虫体后四(图 2-3a)。在虫体口区开口处,单毛基列和复毛基列同时出现且彼此平行 1.75 圈后,向相反方向螺旋向下延伸至口漏斗底部(图 2-3b)。口区小膜(在单毛基列和复毛基列开口处(图 2-3b)。生发毛基列(G)呈波浪型,位列上方(图 2-3b,c)。复毛基列在与单毛基列分开后形成咽膜 1-3(P1-3)分别由 3 条毛基列组成;P1 的 3 条毛基列发生于同一点,且末端等长(;P2 靠里的 2 条毛基列与 P1 发生于同一点,靠外毛基列的发生处稍微偏
图 2-3 卵圆累枝虫蛋白银染色照片ATB, 反口纤毛环; EM, 口区小膜; G, 生发毛基列; H, 单毛基列; Ma, 大核; P1–3, 咽膜 1–3; P, 复毛基列.比例尺= 10 μmFig. Photomicrographs of Epistylis ovalis sp. n. after protargal-stainedATB, aboral trochal band EM, epistomial membrane; G, germinal kinety; H, haplokinety; Ma, macronucleus; P1–3,peniculi 1–3; P, polykinety. Scale bars= 10 μm分子序列分析:获得卵圆累枝虫 SSU rDNA 序列长度为 1669bp,GC 含量为42.18%,BLAST 结果显示与该序列最相似的物种是绿累枝虫(Epistylischlorelligerum登录号 KM096375),相似度为 98.4%,相差 26 个碱基。获得卵圆累枝虫 LSUrDNA序列长度为1842bp,GC含量为43.3%,BLAST结果显示金龟累枝虫(E.chrysemydis,登录号 KY675197)与该物种的相似度最高,为 98.7%,相差 22 个碱基。获得孝感累枝虫 ITS1-5.8S-ITS2 序列长度为 464bp,GC 含量为 32.8%,BLAST 结果显示金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纯洁;路吉坤;葛溧;唐兴本;赵士力;李前方;;2018年江苏省克氏原螯虾产业现状与分析[J];河北渔业;2018年12期
2 罗亚平;刘小燕;谭进;;克氏原螯虾疾病研究进展[J];科学养鱼;2019年03期
3 史振鹏;王爱民;陈开健;胡毅;刘飞;於叶兵;田红艳;刘波;;克氏原螯虾营养与饲料的研究进展[J];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02期
4 常智伟;朱端亚;严维辉;郑友;;克氏原螯虾提早繁育试验总结[J];水产养殖;2019年06期
5 石林林;许晓辉;张龙;李艳和;;雌雄克氏原螯虾染色体核型比较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9年02期
6 黄鸿兵;陈友明;李佳佳;尹思慧;邵俊杰;唐建清;俞雅文;;冷泉水区域克氏原螯虾繁育与养殖场设计[J];水产养殖;2019年08期
7 任信林;凌武海;余红喜;;HACCP体系在稻田克氏原螯虾养殖中的应用[J];科学养鱼;2019年11期
8 白海锋;杨公社;高志;袁永锋;李引娣;;黄河盐碱地养殖克氏原螯虾肌肉营养成分分析[J];渔业致富指南;2019年21期
9 蔡德森;张仁展;江青松;赵学山;;克氏原螯虾春苗秋繁技术初探[J];水产养殖;2019年11期
10 孙存鑫;刘波;周群兰;;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下克氏原螯虾投喂技术[J];科学养鱼;2017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陈丹丹;克氏原螯虾C-型凝集素PcLT抗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及抗弧菌作用机理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2 姜虎成;克氏原螯虾转录组测序数据发掘和性腺发育相关基因功能初步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3 李艳和;克氏原螯虾在我国的入侵遗传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4 董超华;克氏原螯虾两种模式识别受体基因的克隆、重组表达及功能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5 王庆;克氏原螯虾繁育机制及养殖生态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6 孙晨;甲壳动物抗菌肽及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的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7 陈安静;泛素化与类泛素(SUMO)化在甲壳动物免疫反应中的功能[D];山东大学;2013年
8 兰江风;抑制素和JAK/STAT信号途径关键因子在甲壳动物免疫反应中的功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9 王显伟;十足目甲壳动物C型凝集素功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昌霞;重金属Cd~(2+)扰动克氏原螯虾proPO-AS活性的毒性通路研究[D];山西大学;2019年
2 孙珂;克氏原螯虾室内养殖与繁育生态学研究[D];长江大学;2019年
3 孟愔;复方中草药对克氏原螯虾生长、免疫功能及肝肠组织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9年
4 周彤;克氏原螯虾体表固着类纤毛虫的物种鉴定和周年变化[D];华中农业大学;2019年
5 周锋;几种环境基质对克氏原螯虾生存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5年
6 王紫微;超声辅助酶解制备克氏原螯虾调味料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7 陈博堃;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对克氏原螯虾的感染研究[D];鲁东大学;2019年
8 张广凯;克氏原螯虾的生物耦合特性研究及其在触土部件上的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18年
9 杨彩桥;克氏原螯虾布氏柠檬酸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分析[D];安徽农业大学;2018年
10 李聪;稻—虾综合种养系统中不同碳/氮投喂模式对克氏原螯虾食性、可食部分营养组成及稻田水质的影响初探[D];上海海洋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459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2845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