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循环水处理技术在罗氏沼虾苗种繁育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10-27 22:32
我国于1976年由日本引进罗氏沼虾进行人工繁育实验并取得成功,后在全国推广,罗氏沼虾已成为我国重要虾类养殖品种。近年来罗氏沼虾苗种繁育遭遇诸多困难,当前我国罗氏沼虾苗种经过多年的人工繁育,部分优良经济性状(如生长性能、抗病能力等)均有不同程度的衰退;随着罗氏沼虾养殖业规模日益扩大,对周边水体环境严重影响,造成罗氏沼虾整个产业病害泛滥,且具有相当的连锁效应;随着罗氏沼虾产业不断发展,高密度、高换水率的养殖模式下,养殖废水肆意排放,大量有机无机污染物输入周边水体,造成周边养殖源水水质日益恶化。随着我国水产养殖规模逐年扩大,急需改革过于粗放的养殖模式,加之目前工业化进程加快,沿海养殖生产空间挤压,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可见,如何净化养殖用水、改善养殖环境应成为养殖生态研究的重点,研究开发有效的养殖水净化系统及相关技术,优化现有水产养殖模式,对于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是适用性强、通用性好、节能高效的环境友好型生产模式,是水产养殖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是实现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重点将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应用于罗氏沼虾苗种繁育的两个关键阶段(亲虾越冬、育苗),以探讨循环水处理技术在工厂化罗氏沼虾苗种生产中应用的可行性,为发展罗氏沼虾新型生产工艺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循环水罗氏沼虾育苗实验,选用两口育苗池(7m×3.5m×1.2m)作实验池,两口对照池。实验设计了将过滤器,紫外消毒器和生物过滤器组合成简易工厂化循环水处理系统进行了40天的育苗实验。四口池布苗量与曝气设施等基本条件与生产管理相同。实验期间,实验池未曾用药和换水,利用实验筛选所得循环水处理系统最佳流量,按序每天以12m3/h、8 m3/h、6 m3/h、4m3/h流量中的一种循环处理池水,每天定时定点采取两实验池水处理系统进出水口水样及对照池水样,用以测定p H、TAN、NO2--N、CODMn、细菌总量与弧菌数等指标,据此可得每一流量去除有害物质的效果,从而筛选出循环水处理系统最佳流量。后进行最佳流量循环处理育苗试验池水实验,水处理系统最佳流量循环处理育苗实验池水质效果测定。两套水处理系统分别以筛选的最佳流量循环处理生产性实验池。整个育苗周期内水处理系统有效控制苗池水质指标,主要水化学指标与微生物指标均在合适范围内:氨氮、亚硝氮和CODMn平均浓度分别为0.506mg·L-1、0.344 mg·L-1和10.20 mg·L-1,p H 8.14,细菌、弧菌总数分别为21000cell·m L-1,2 cell·m L-1。育苗实验池与对照池均获得了30%的出苗率,结果表明,循环水处理系统可有效处理罗氏沼虾育苗废水,将育苗池主要水质指标均控制在幼体发育变态的合适范围内。罗氏沼虾亲虾越冬循环水养殖技术实验,实验选用两口亲虾池(6m×6.5m×1.2m)为实验池,两口对照池。实验所用罗氏沼虾亲虾为公司引进马来西亚品种繁衍子代,各池饲养约600尾、雌雄按约5:2比例选配的罗氏沼虾。自行将筒式过滤器、紫外杀菌器和生物滤器等设备装配成简装循环水处理系统,实验用水为河水经预沉淀、消毒处理后进入该系统进行循环处理。在不用药,未换水的条件下,结合循环水处理系统开展周期为40天的越冬实验,根据亲虾越冬期间水环境状况将整个实验分两个阶段。水质检测结果表明,实验全周期内(40d)水处理系统有效控制亲虾越冬池水质指标均在合适范围内:总氨氮、亚硝基氮和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分别为0.469 mg·L-1、0.273 mg·L-1和10.35 mg·L-1;p H为7.53;细菌,弧菌总数分别为95683 cell·m L-1,12 cell·m L-1。实验结束时,两个实验池饲养亲虾成活率分别达97.4%、93.1%。实验结果表明,该循环水处理系统维持了罗氏沼虾亲虾越冬合适的水环境条件,为生产绿色苗种提供了健康亲本,同时有效节水和减少污水排放,循环水处理系统可有效用调控罗氏沼虾亲虾越冬池水环境,确保亲虾顺利饲养越冬,为循环处理罗氏沼虾亲虾越冬池水质模式建立与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学位单位】:上海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S966.12;S959
【部分图文】:
(1)筒式过滤器筒式过滤器为澳大利亚产品图 2-1 生物滤器结构Fig.2-1 Structure of the bio-filter澳大利亚产品(WATERCO 有限公司,C75 型,,内装 50μm 滤
);下层放有生物球(厚度 15cm)(详见图 2-1)。通过调节生物使滤料始终处于浸没状态,滤箱水量维持平衡。采用实验筛选流量作为滤器进出水流量。育苗实验之前,采用常规法培养生验[72]。
图 2-3 育苗周期内育苗实验池 TAN 含量的变化状况Fig. 2-3 The changes of TAN in breeding ponds during shrimp culture图 2-3 为育苗周期内各育苗池 TAN 含量随育苗时间的变化曲线,表 3 为育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59158
【学位单位】:上海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S966.12;S959
【部分图文】:
(1)筒式过滤器筒式过滤器为澳大利亚产品图 2-1 生物滤器结构Fig.2-1 Structure of the bio-filter澳大利亚产品(WATERCO 有限公司,C75 型,,内装 50μm 滤
);下层放有生物球(厚度 15cm)(详见图 2-1)。通过调节生物使滤料始终处于浸没状态,滤箱水量维持平衡。采用实验筛选流量作为滤器进出水流量。育苗实验之前,采用常规法培养生验[72]。
图 2-3 育苗周期内育苗实验池 TAN 含量的变化状况Fig. 2-3 The changes of TAN in breeding ponds during shrimp culture图 2-3 为育苗周期内各育苗池 TAN 含量随育苗时间的变化曲线,表 3 为育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恩生,万全;罗氏沼虾的养殖现状与发展前景(综述)[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2 江伟,江远清;生物转盘处理水产养殖废水的氨氮研究[J];北京水产;2002年03期
3 孙傅;陈吉宁;曾思育;;HACCP体系用于给水处理厂浊度控制的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7年13期
4 江林源;黄光华;卢小花;冯鹏霏;邓潜;;罗氏沼虾健康育苗技术研究[J];南方农业学报;2011年04期
5 陈俐彤;黄文芳;;蛹虫草菌丝对罗氏沼虾免疫功能的影响[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6 梁友,薛正锐;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牙鲆鱼技术初步研究[J];海洋水产研究;2002年04期
7 刘海春;董学洪;刘志国;;罗氏沼虾健康养殖水质调控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11年05期
8 杨国梁;;罗氏沼虾人工育苗及养殖新技术(上)[J];科学养鱼;2008年10期
9 魏小岚;李纯厚;颉晓勇;戴明;廖秀丽;胡维安;肖雅元;李朋;;对虾高位池循环水养殖水体浮游动物生态特征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3年01期
10 杨国梁;陈雪峰;王军毅;高强;潘茜;张宇飞;;罗氏沼虾产业在中国持续增长的经济与社会原因分析[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强;半滑舌鳎养殖循环水系统的设计与试验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591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2859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