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人工鱼礁区泥沙输运的数值模拟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2 12:32
   人工鱼礁作为现代海洋牧场建设的重要内容,人工鱼礁的投放将对天然海域流场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也会改变海底底床泥沙的冲刷与淤积过程。研究自然海域条件下的人工鱼礁区的流场环境和底床冲淤效果对分析人工鱼礁投放后的物理稳定性和生态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非结构网格,采用有限体积法的三维海洋数值模型FVCOM及其泥沙模型来展开研究,建立了以马鞍列岛人工鱼礁区为主要研究区域的东中国海潮流数值模型,非结构网格对人工鱼礁在模型网格中得到良好体现,网格具有较高的分辨率。采用将鱼礁近似概化为密闭、无透水的固体,减去相应礁体高度的水深的方法来计算人工鱼礁在天然海域对周围海域流场和泥沙活动的影响,并实验模拟了人工鱼礁山的应用。采用马鞍列岛多个站点的潮位和流速流向以及泥沙资料对模型潮流动力场计算结果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潮位验证精度较高,流向的验证结果好于流速值,具有较好的精度,可以作为泥沙场运算基础。通过对模型中泥沙参数的测定和调试,并对5个站点悬浮泥沙含量在大小潮期间分别进行了率定,大、小潮期间的表层、0.6H、底层的悬浮泥沙含量的周日相对误差的平均值小于15%,表明对泥沙场的模拟达到一定精度。依据模型结果分析了人工鱼礁区在大、小潮期间涨急、落急时的表、底层流速分布及其对比有无人工鱼礁时的差异,通过潮流场、悬浮泥沙含量、底床层厚的分析结果表明,嵊山人工鱼礁区与黄礁人工鱼礁山的悬浮泥沙含量和底床层厚的变化主要受到潮流的影响,由人工鱼礁引起的悬浮泥沙浓度差异为±0.015g/l以内,而底床厚度变化则在±1m范围内。人工鱼礁对底床冲刷的影响范围在30-100m,距离礁体100m以上基本不受到影响。对于海洋牧场人工鱼礁区的建设而言,由人工鱼礁引起的流场变化和泥沙侵蚀、悬浮、输运、沉积等过程是局部过程,对于较大区域的海域而言,在更长的时间范围内,其冲淤的影响范围是比较小的,底床层厚也将趋于稳定。
【学位单位】:上海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S953.1
【部分图文】:

全域,计算网格,水深,开边界


图 2-1 全域计算网格和水深Figure 2-1 Global compute grid and bathymetry边界与初始条件设置用冷启动,开边界处设置潮边界条件,其余开边界条件设 55 个开边界点。模型主要由开边界的潮汐调和常数驱动参数来自于 TPXO8 数据集,主要包括 8 个半日和全日分O1,P1,Q1,以及分别代表半月和月周期的 Mf和 Mm分潮,个分潮的振幅和迟角。外模态计算时间步长取 0.1s,内模的温度取定值为 25℃、盐度取定值为 35。模型运行时间0 时至 2018 年 11 月 12 日 0 时共 42 天。本算例模型未考的影响。算采用冷启动,初始流速为 0,经开边界潮汐驱动水位起采用冷启动,即设置初始悬浮泥沙浓度为 0,待经过 42

点分布,观测站,鱼礁,十字型


图 2-2 研究区域观测站点分布Figure 2-2 Study area observation site distribution2.3 人工鱼礁的设置马鞍列岛人工鱼礁区投放的礁体采用十字型框架钢筋混泥土结构,分为Ⅰ型单层十字型鱼礁和Ⅱ型双层十字型鱼礁,Ⅰ型鱼礁中心主体为 2m×2m×2.3m,两侧各延展 1m,总体积为 27.6 空方;Ⅱ型鱼礁中心主体为 2m×2m×4m,两侧各延展 1.5m,总体积为 64 空方(图 2-3)。投放的单位鱼礁群也分为两种投放方式,共 11 个鱼礁群(图 2-4),图中黑点分别表示鱼礁群的中心点和四个角点。嵊山后头湾内两行平行排列的礁群单体由Ⅱ型双层十字型鱼礁组成,外侧每个中心点与角点均以5个Ⅱ型鱼礁单体组成(图2-4),单位礁群布设面积为70m×70m;内侧为Ⅱ型鱼礁 5×5 的方阵排列,单位礁群布设面积为 50m×50m;最内侧的则由Ⅰ型鱼礁单体组成,也为5×5的方阵排列,单位礁群布设面积为40m×40m。

点分布,鱼礁,单体,Ⅱ型


图 2-2 研究区域观测站点分布Figure 2-2 Study area observation site distribution置礁区投放的礁体采用十字型框架钢筋混泥型双层十字型鱼礁,Ⅰ型鱼礁中心主体为体积为 27.6 空方;Ⅱ型鱼礁中心主体为 2m为 64 空方(图 2-3)。投放的单位鱼礁群也图 2-4),图中黑点分别表示鱼礁群的中心排列的礁群单体由Ⅱ型双层十字型鱼礁组型鱼礁单体组成(图2-4),单位礁群布设面5 的方阵排列,单位礁群布设面积为 50m成,也为5×5的方阵排列,单位礁群布设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金强;王俊生;;澄海菜芜人工鱼礁礁区管理方案初探[J];汕头科技;2008年04期

2 陈金强;王俊生;;认真落实资金配套又好又快建设人工鱼礁[J];汕头科技;2009年03期

3 陈金强;;有关人工鱼礁几个问题的探讨[J];汕头科技;2009年01期

4 赵林;邓超;于振江;孙利元;涂忠;郑中强;常宗瑜;;组合式金字塔型人工鱼礁水动力学分析[J];渔业现代化;2018年06期

5 杨玉峰;梁浩亮;刘锦荣;刘贵明;李大胜;阮瑞森;;国外人工鱼礁研究动向及对我国的启示[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9年05期

6 廖秀丽;徐龙龙;;2018年国内外人工鱼礁专利技术分析[J];江西水产科技;2019年01期

7 张志伟;齐遵利;张云岭;赵广拓;申亮;;一种浮性人工鱼礁的理论设计[J];河北渔业;2019年05期

8 王宏;徐晓甫;刘长根;;人工鱼礁在自然海水条件下的腐蚀寿命研究(英文)[J];Marine Science Bulletin;2019年01期

9 李东;侯西勇;唐诚;张华;;人工鱼礁研究现状及未来展望[J];海洋科学;2019年04期

10 罗茵;;惠州东山海将投放大型人工鱼礁3252个[J];海洋与渔业;2018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恩辰;海洋牧场建设及其升级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2 唐衍力;人工鱼礁水动力的实验研究与流场的数值模拟[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3 姜昭阳;人工鱼礁水动力学与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4 吴忠鑫;山东俚岛人工鱼礁区生态效果初步评价[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5 刘彦;人工鱼礁水动力特性数值与实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6 郑延璇;人工鱼礁流场效应与物理稳定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7 张玉香;海上退役石油平台造礁工程生态效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8 陈应华;大亚湾大辣甲南人工鱼礁区的生态效应分析[D];暨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荣荣;长岛挡浪岛人工鱼礁生态修复效果初步评价[D];浙江海洋大学;2019年

2 李英雪;基于AHP的江苏省如东县人工鱼礁选址生态适宜性评价[D];上海海洋大学;2019年

3 史佰佰;人工鱼礁新型材料性能分析及效益评价[D];上海海洋大学;2019年

4 杨昊陈;基于Ecopath模型的唐山海洋牧场人工鱼礁区生态效果评估[D];大连海洋大学;2019年

5 吴星辰;人工鱼礁区泥沙输运的数值模拟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9年

6 肖云松;人工鱼礁山礁体选型实验的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9年

7 王志超;超声波遥测技术探索与应用[D];大连海洋大学;2018年

8 丁玲;人工鱼礁设计优化的试验与仿真研究[D];大连海洋大学;2018年

9 王文杰;广东沿海五座人工鱼礁区建设效果评价[D];上海海洋大学;2018年

10 刘海敌;基于机器视觉的人工鱼礁建设评估方法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670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28670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0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