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微生态制剂对罗氏沼虾生长、免疫及肠道健康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4 16:28
   本研究通过从养殖罗氏沼虾肠道内筛选出一株乳酸片球菌,研究该株菌及酵母菌和β-葡聚糖单一/复合添加于罗氏沼虾配合饲料中对罗氏沼虾生长性能、饲料利用、消化酶、免疫活性和肠道健康的影响,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乳酸片球菌的筛选与鉴定。从罗氏沼虾养殖池塘中采集健康罗氏沼虾(约10g)10尾,分离肠道内容物后在MRS培养基上进行实验室培养。基于生理生化实验结果确定3株优势乳酸菌;进一步开展嗜水气单胞菌的抑制实验,取最大抑菌圈的菌株GYP,经16S rDNA序列鉴定为乳酸片球菌。2微生态制剂对罗氏沼虾生长、饲料利用、体组成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选取罗氏沼虾幼虾2560尾(均重0.19±0.01 g),随机分为8组,每组四个平行,每个平行80尾虾,分别饲喂含有不同微生态制剂的饲料开展养殖实验,养殖时间为60天。其中,Gc组为空白对照组,Gs组为酵母菌组,Gg组为β-葡聚糖组,Gp组为乳酸片球菌组,Gsg组为酵母菌+β-葡聚糖组,Gps组为酵母菌+乳酸片球菌组,Gpg组为β-葡聚糖+乳酸片球菌组,Gpgs组为酵母菌+β-葡聚糖+乳酸片球菌组。结果显示:与Gc相比,Gs、Gsg、Gps和Gpgs能够显著提高罗氏沼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P0.05),同时降低饲料系数(P0.05)。,Gg和Gps的淀粉酶活性最高(P0.05),Gg、Gps、Gpg和Gpgs的脂肪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微生态制剂添加组蛋白酶活性与Gc组相比显著提高(P0.05)。除Gs中罗氏沼虾肌肉水分显著高于Gc外,各组间肌肉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微生态制剂添加组罗氏沼虾机体的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微生态制剂对罗氏沼虾免疫和肠道健康的影响,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能显著提高罗氏沼虾的细胞吞噬活性(P0.05),Gp、Gps、Gpg、Gpgs组罗氏沼虾总血细胞数(THC)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Gg、Gpg和Gc组罗氏沼虾呼吸爆发活性显著低于Gs和Gps组(P0.05);对血清免疫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Gsg、Gps和Gpgs组罗氏沼虾血清的PO活性最高,Gps、Gpg和Gpgs组的LZM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其它微生态制剂添加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s组、Gg组和Gp组的CAT活性最高,Gpg组和Gpgs组的NOS活性最高(P0.05),Gpgs组SOD活性最高(P0.05);对肝脏免疫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Gs组、Gg组、Gp组和Gsg组与Gc组相比,LZM活性增强(P0.05),Gpgs 和Gg组CAT活性显著高于Gc组(P0.05),Gp组、Gsg组和Gpgs组的NOS活性最高(P0.05),Gp组、Gsg组、Gps组和Gpgs组SOD活性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嗜水气单胞菌攻毒实验结果表明,7天后,各组罗氏沼虾累计死亡率差异显著(P0.05),其中,Gps组累计死亡率显著低于Gs组、Gg组和Gc组(P0.05),且Gs组、Gg组和Gc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对肠道组织切片进行观察的结果表明,微生态制剂添加组罗氏沼虾肠壁厚度、绒毛宽度和绒毛高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Gpgs组的肠壁厚度最大(P0.05),Gs组和Gpgs组的绒毛宽度最大(P0.05),Gpgs组的绒毛高度最大(P0.05)。
【学位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S966.12
【部分图文】:

微生态制剂,罗氏沼虾,非特异性免疫,肝胰腺


Pancreas?in?M?rosenbergii??4.3.4微生态制剂对虾抗病力的影响??微生态制剂对虾抗病力的结果见图4-4,?GP组、Gsg组,Gps组,GPg组和GPgjl与对照??组相比,累计死亡率显著下降(P<〇.05),其中Gps组的累计死亡率为6%,与Ge组相比??死亡率显著降低(尸<0.05)。??7〇?d??6〇?1?-??5〇?P?^?(????I?§?I?^?^??i40?i?i?i?i?S?__??|?3〇?I?I?I?I?I?4?I?l??-2〇?I?I?I?I?I?I?I?I??illlilil??國_1??Gc?Gy?Gg?Gp?Gsg?Gsp?Gsg?Gsgp??图44微生态制剂对罗氏沼虾抗病力的影响??Fig.?4-4?Effect?of?Microbial?Ecological?Agents?on?Disease?Resistance?of?M.?rosenbergii??4.?3.?5微生态制剂对虾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对奸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见表4-5,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微??生态制剂添加组罗氏沼虾肠壁厚度显著高于Gc组(P<0.05),其中GPgs组的肠壁厚度最高??(尸<0.05),其它各添加组间肠壁厚度差异不显著(Z^O.05)。微生态制剂添加组罗氏沼??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忠添;吴铁军;甘西;;罗氏沼虾种内杂交育苗试验[J];广西水产科技;1997年03期

2 黎灿宁;黄光华;;罗氏沼虾选苗技术[J];广西水产科技;2017年01期

3 施守琪;;罗氏沼虾饵料中添加麦饭石、沸石的效果试验[J];广西水产科技;1994年Z2期

4 陆代荣;■仁孙;邹广生;;浅水小池塘养殖罗氏沼虾试验[J];广西水产科技;1995年Z1期

5 黄汉章;潘华龙;篮惠柏;;稻田深沟养殖罗氏沼虾试验示范技术总结[J];广西水产科技;1995年Z2期

6 米强;;冬季低温长途运输罗氏沼虾亲虾试验报告[J];广西水产科技;1995年Z2期

7 余晓丽;邓志欢;李增崇;吕业坚;;大面积罗氏沼虾高产养殖示范[J];广西水产科技;1997年04期

8 潘能;;罗氏沼虾越冬养殖试验小结[J];广西水产科技;2004年04期

9 黄文博;;广西南宁罗氏沼虾良种场建设项目通过初步验收[J];广西水产科技;2005年04期

10 黄文博;;广西南宁罗氏沼虾良种场通过国家级资格验收[J];广西水产科技;200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林锋;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致病性及其快速检测技术研究[D];江苏大学;2018年

2 刘军;罗氏沼虾两种不同的热休克蛋白70分子生物学特征和功能[D];浙江大学;2005年

3 曹俊霞;罗氏沼虾雄性生殖系统特异性分子机制[D];浙江大学;2006年

4 钱冬;罗氏沼虾Nodavirus的分离、致病性与检测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张化俊;罗氏沼虾诺达病毒(MrNV)及其卫星病毒(XSV)的生物学特性[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病毒研究所);2007年

6 李晔;罗氏沼虾雄性生殖系统相关的Kazal型蛋白酶抑制剂(MRPINK)的生物学功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7 修云吉;中华绒螯蟹螺原体侵染罗氏沼虾血细胞过程中互作蛋白的筛选及功能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8 马文明;罗氏沼虾雄性生殖系统特异性蛋白(TAP)的分子特征和生理功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树浩;生物发酵饲料对罗氏沼虾生长性能、消化酶和免疫酶活性的影响[D];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17年

2 邱庆庆;罗氏沼虾生长性状候选基因的克隆及mRNA表达规律研究[D];广西大学;2019年

3 赵臣泽;微生态制剂对罗氏沼虾生长、免疫及肠道健康的影响研究[D];扬州大学;2019年

4 顾雯雯;罗氏沼虾病原非O1/O139群霍乱弧菌分离鉴定及对宿主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D];扬州大学;2019年

5 柳佳彤;冻藏罗氏沼虾品质劣变现象及其机理研究[D];江南大学;2019年

6 于丽霞;冻结方式和冻藏条件对罗氏沼虾品质的影响研究[D];江南大学;2018年

7 伍磊;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与Kruppel样因子在罗氏沼虾先天免疫中的初步功能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

8 李威霖;罗氏沼虾肢体再生转录组及其差异表达基因的基础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8年

9 刘金磊;雌激素相关受体(ERR)对雌性罗氏沼虾生殖的影响[D];广东海洋大学;2018年

10 江婷佳;罗氏沼虾四种不同DnaJ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D];中国计量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703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28703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c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