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温度及雌雄配比对罗氏沼虾能量代谢和生长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11-05 03:40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俗称马来西亚大虾、淡水长脚大虾,为个体最大的淡水虾,是目前我国重要的养殖虾类,且随着在印度、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养殖业的兴起,罗氏沼虾全球产量与日俱增,逐渐成为人们日常饮食中的美味水产品。近年来,罗氏沼虾养殖业出现不稳定的发展状况,“铁壳虾”、“老头虾”和性早熟等养殖问题已成为制约罗氏沼虾养殖业发展的首要问题,摄食量减少、生长减缓、饵料系数低是上述现象共有的主要特征。目前虾类生长缓慢尚缺乏合适的鉴定标准和足够的参考资料,对于生长缓慢的原因更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因此目前仅靠人为判定含较强主观性,给科研工作和养殖生产开发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造成养殖户收益降低或亏损,影响水产养殖业的健康稳定发展。1罗氏沼虾生长缓慢的研究意义罗氏沼虾生长缓慢现象已经成为水产养殖业不可忽视的问题,养殖周期的延长增加了养殖成本,降低了养殖产量和养殖收益。随着养殖规模的增长、养殖区域的扩大,关于罗氏沼虾生长缓慢现象的研究愈加广泛,但截至目前仍缺乏高效可靠的针对性解决措施。除此之外,罗氏沼虾生长缓慢现象尚缺乏确切的鉴定标准,并且人为判别主观性较强,给相关科研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根据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学术上有种质、营养、管理和疾病等几个方面来阐述罗氏沼虾生长缓慢现象的原因。其中,种质问题是学术界广为认可的解释之一。由于人工养殖和选育的作用,部分基因或者基因型的缺失导致性状类型减少,降低了遗传多样性,并且种质问题多以地域性为主;饵料是养殖过程中虾类摄食营养的主要来源,同时添加必需氨基酸能够进一步改善养殖效果;罗氏沼虾养殖过程中的管理手段因地域而异,并需要根据气候特点、天气状况、池塘土质类型等因素适时调整;目前国内虾类病原对养殖的危害研究较为广泛,病毒和致病菌对宿主侵害的作用机制正在被揭示,对水产养殖业来说,防范病原的重要性始终大于治疗重要性,保持良好的养殖环境是防范病原侵害的有力保障。根据相关研究资料和养殖生产观察发现,罗氏沼虾生长缓慢现象的发生往往伴随着个体性早熟,即在成体规格之前性腺就已经发育完全并能够完成交配的现象。性早熟的发生影响罗氏沼虾常规的能量代谢平衡,阻碍罗氏沼虾生长和发育过程中物质能量积累进程。研究罗氏沼虾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能量代谢水平,有利于揭示罗氏沼虾能量利用和分配机制,为解决养殖过程中罗氏沼虾生长缓慢、生长停滞的症状提供参考依据。2温度及雌雄配比影响罗氏沼虾能量代谢水平通过比较分析不同温度下和雌雄配比下罗氏沼虾能量代谢情况,获得了温度和雌雄配比对罗氏沼虾能量代谢和生长影响的结果,这些结果有助于揭示罗氏沼虾生长发育过程中能量利用和分配机制。结果如下:温度试验中(20、22、26和30℃,雌虾体质量13.57±1.47g,雄虾体质量17.97±1.61g),雌、雄罗氏沼虾绝对摄入能水平在30℃时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7687±1063J/g和7167±851J/g,其中,雌虾与其余三个较低温度下的绝对摄入能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雄虾与20、22℃时的绝对摄入能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雌雄虾绝对排粪能随温度依次上升,30℃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383±417J/g和雄虾1865±825J/g,并且与其余三个较低温度下的绝对排粪能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雌雄虾绝对生长能在26℃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42±65J/g和477±126J/g,其中,雌虾与20、22℃时的绝对生长能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雄虾与其余三个温度下的绝对生长能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特定生长率(SGR)在30℃时显著大于其余三组温度水平(P0.05);在高温组(26、30℃)绝对生长能和绝对蜕壳能之和显著高于低温组(20、22℃)(P0.05)。在不同雌雄配比试验中,雌、雄虾单性饲养时,性成熟雄虾绝对摄入能水平随虾尾数的上升而逐步降低,其中,1尾雄虾绝对摄入能水平显著高于2尾和3尾水平(P0.05),绝对生长能水平和SGR与绝对摄入能变化相对一致,在1尾雄虾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04±66J/g和0.7%,且1尾雄虾绝对生长能水平显著高于2尾和3尾水平(P0.05),绝对蜕壳能差异不显著(P0.05),绝对呼吸能和绝对排泄能水平随雄虾尾数上升而上升,且3尾雄虾绝对呼吸能水平显著高于1尾和2尾水平(P0.05);雌、雄虾配对后(雌雄配比1:1、1:2和1:3),性成熟罗氏沼虾的绝对摄入能随配对比例的上升而逐步降低,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绝对排粪能水平与绝对摄入能水平变化相一致,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绝对生长能和SGR均逐步降低,且雌雄配比1:1水平显著高于1:2和1:3水平(P0.05),抱卵率和绝对蜕壳能水平上升。据此结合罗氏沼虾的生活习性,罗氏沼虾在高温组(26、30℃)比低温组(20、22℃)摄食水平更高,获得了更大生长或生长可能;罗氏沼虾雌雄配比1:1时比1:2和1:3时呼吸水平更低,生长效果更佳。性成熟罗氏沼虾由于相互打斗、占区和交配等行为阻碍了物质能量积累的进程,抑制了罗氏沼虾的生长,这可能是性早熟罗氏沼虾总伴随生长缓慢现象的原因之一。3不同雌雄配比影响罗氏沼虾生长水质是影响罗氏沼虾生长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次试验水质指标pH介于7.5-8.5,溶氧4.0g/L较为适和罗氏沼虾生长。本研究表明,在试验周期内(90d),罗氏沼虾雌虾体长与同期雄虾体长之比为80.9%-95.6%,雌虾体质量与同期雄虾体质量之比为46.2%-84.1%,表明罗氏沼虾雄虾个体普遍大于同期雌虾。雄虾在雌雄配比1:1水平下的肥满度增长率显著大于其他水平,说明与雌雄配比1:2和1:3水平相比,此条件下更加适合雄虾的生长;雌虾在雌雄配比1:1和1:2水平下的肥满度增长率显著大于1:3水平,说明与雌雄配比1:3水平相比,1:1和1:2水平是雌虾更加适宜的生长环境。基于雌、雄虾生长水平,雌雄配比1:1水平更加有利于罗氏沼虾生长发育。本研究还发现,雌雄虾配比影响罗氏沼虾的生长和能量积累,从而影响养殖效果。在试验周期内,在雄虾低密度水平下(雌雄配比1:1),罗氏沼虾雌、雄虾体长增长率和体质量增长率均显著大于其它试验组(雌雄配比1:2和1:3)(P0.05);在三组雌雄配对水平下,罗氏沼虾体长增长量分别达到2.74cm、2.27cm和2.15cm,体长增长率分别达到74.5%、59.6%和54.5%;罗氏沼虾体长增长量分别达到5.52g、4.36g和3.99g,罗氏沼虾体长增长率分别达到598.6%、414.3%和358%。罗氏沼虾苗期个体在足够的空间条件下个体接触的频率相对较低,摄食水平随体质量的增长而上升,机体代谢和物质能量积累水平上升,生长速度加快。随着个体的生长,个体间抢食、占区和互相残杀等行为就会加剧,由于雄虾运动能力更强,因而争斗更加剧烈。群体中随着雄虾比例的上升,个体间,尤其是雄性之间接触、搏斗或者躲避等行为频率增加,降低了有效摄食时间和摄食水平;同时,雄虾比例的上升,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供给个体自卫和争斗行为,从而降低了能量积累水平。
【学位单位】:上海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S917.4
【部分图文】:

雄虾,特定生长率,试验周期,饵料


验周期内不同温度下雌(a)、雄(b)虾能量类型占摄食饵料热y types of female (a) and male (b) shrimp as a percentage of energy itemperatures during the experimental period

性成熟,试验周期,雄虾,饲养条件


1-3 试验周期内单性饲养条件下性成熟雌、雄虾各类能量占摄食饵料热量百 The distributed proportions of the energy intake from feed of cultured separately fmale M. rosenbergii during the experimental period图 1-4 试验周期内性成熟雌、雄罗氏沼虾特定生长率状况4 Specific growth rates of mature male and female M. rosenbergii during the expe

试验周期,罗氏沼虾,特定生长率,性成熟


13图 1-4 试验周期内性成熟雌、雄罗氏沼虾特定生长率状况 growth rates of mature male and female M. rosenbergii durinperiod3 试验周期内罗氏沼虾不同雌雄配比下能量代谢结果统计istics of energy metabolism of female-male mating ratios of Mthe experimental periodation组别 Group1:1 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学洪;陈正兴;;罗氏沼虾养殖中常见病害及防治[J];水产养殖;2015年11期

2 曹健;;横道河子林区大林姬鼠肥满度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年19期

3 董学洪;;罗氏沼虾生长缓慢的综合防控措施[J];农村百事通;2015年13期

4 朱凝瑜;孔蕾;郑天伦;;2013年浙江省南美白对虾虾苗病毒携带情况分析[J];浙江农业学报;2015年05期

5 董学洪;马建社;陈正兴;;罗民沼虾“生长缓慢”的综合防控措施[J];科学养鱼;2015年04期

6 于宁;朱站英;冯文和;黄卫;赵朝阳;王军;华雪铭;;克氏原螯虾饲料最适能量蛋白质比[J];动物营养学报;2014年04期

7 安振华;孙龙生;陈佳毅;;罗氏沼虾“铁壳”现象出现原因探究[J];科学养鱼;2014年01期

8 沈蓓杰;徐志南;张艳;;降低幼蟹性早熟比例的技术研究[J];渔业致富指南;2013年09期

9 徐洋;沈锦玉;姚嘉赟;潘晓艺;郝贵杰;尹文林;;罗氏沼虾主要病害研究概况[J];生物学杂志;2012年06期

10 陈雪峰;杨国梁;孔杰;栾生;张宇飞;王军毅;高强;罗坤;宫金华;叶少群;;人工养殖与选育对罗氏沼虾遗传多样性的影响[J];水生生物学报;2012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程东远;虾肝肠胞虫的流行病学及其致对虾生长缓慢机理的探索[D];上海海洋大学;2017年

2 刘雅梅;虾肝肠胞虫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其与对虾生长相关性的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6年

3 慈元吉;中华绒螯蟹性早熟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4 周梦颖;养殖密度、盐度和温度对罗氏沼虾性别分化和早期性腺发育的影响[D];上海海洋大学;2014年

5 王宁;中华绒螯蟹体表钟形钟虫形态学研究及其固着类纤毛虫病调查[D];上海海洋大学;2013年

6 胡婷;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全基因序列的测定及快速诊断方法的建立[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710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28710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3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