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刺鳅(Mastacembelus armatus)微卫星标记开发及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学位单位】:广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S917.4
【部分图文】:
1989; Pethiyagoda, 1991; Shrestha, 1994),在我国则主要分布于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海南省和福建省河流中(成庆泰和郑葆珊,1987)。其肉质结实细嫩、味佳、无肌间刺,深受消费者欢迎,但由于数量稀少,渔民大肆捕捞,加上水质恶化,导致其野生资源日渐枯竭。大刺鳅为底栖淡水鱼类,体呈黑褐色,腹部灰白色,头侧有一黑色纵带,身体有几条纵向曲折线在后侧相连形成网状图案,随着个体增大,网纹逐渐模糊,吻突出,前鳃盖骨后缘具有 2~3 根棘(Talwar&Jhingran, 1991),因表皮具有黏液腺,大刺鳅表皮光滑而具有粘性(陈忠,2005)。Anand et al.(2012)等发现大刺鳅下颌突出,口腔狭小,咽部宽,牙齿小而锋利,向内倾斜。主要捕食小虾、蚯蚓等底栖小型动物,且幼鱼和成鱼的食性没有明显差异。大刺鳅胃壁厚,粘膜层有明显的纵向褶皱,有利于增加对食物的吸收面积,肌肉层较厚,有利于对食物的初步磨碎。
结果A 法开发大刺鳅微卫星位点扩增结果如图 2-1 所示,将 400~1000 bp 的 DNA 片段回收,步筛选图如 2-2,毛细管电泳结果如图 2-3。通过 PIMA 法共开发 6 对微卫星引物,位点信息如表 2-2。300AC8 和 S289AAT5)为单态信息位点。等位基因数为 1~4 为 2.333,期望杂合度 HE和观测杂合度 HO分别介于 0~0.610.300(平均 0.139)之间。有 4 对引物经校正后仍偏离 Hardy– Microchecker 软件进行无义等位基因(null allele)的检测,结基因存在的现象。多态信息含量介于 0~0.533 之间,平均多态表 2-3)。
期望杂合度 HE和观测杂合度 HO分别介0(平均 0.139)之间。有 4 对引物经校正后仍偏离rochecker 软件进行无义等位基因(null allele)的存在的现象。多态信息含量介于 0~0.533 之间-3)。 2-1 RAPD 引物琼脂糖凝胶电泳图(marker 为 D200sult of PCR products of RAPD primers tested by agarose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金钊;陈诏;陈子桂;徐鸿飞;赵何勇;吕业坚;;五个红罗非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水生生物学报;2017年02期
2 穆方申;苗亮;李明云;胡谋;陈炯;张浩;;微卫星技术筛选大黄鱼耐低温标记[J];生物学杂志;2017年01期
3 唐首杰;毕详;王成辉;张飞明;张友良;谢志强;;团头鲂3个选育群体遗传纯度的微卫星分析[J];水产科技情报;2016年05期
4 林伟强;廖显平;陈挺;许政生;梁文浪;苏怡林;;大刺鳅人工繁殖技术研究[J];海洋与渔业;2016年07期
5 谢少林;吕子君;周爱国;陈金涛;李正光;邹记兴;;基于线粒体Cytb和COⅠ基因对珠江、海南和红河长臀鮠群体遗传结构分析[J];生态科学;2016年03期
6 蒋志刚;江建平;王跃招;张鹗;张雁云;李立立;谢锋;蔡波;曹亮;郑光美;董路;张正旺;丁平;罗振华;丁长青;马志军;汤宋华;曹文宣;李春旺;胡慧建;马勇;吴毅;王应祥;周开亚;刘少英;陈跃英;李家堂;冯祚建;王燕;王斌;李成;宋雪琳;蔡蕾;臧春鑫;曾岩;孟智斌;方红霞;平晓鸽;;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J];生物多样性;2016年05期
7 毛守康;马爱军;丁福红;闫喜武;罗海忠;李伟业;徐宝荣;王怀忠;王宝义;王广宁;;梭鱼(Liza haematocheila)4个野生地理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J];渔业科学进展;2016年02期
8 杨华强;李强;舒琥;岳磊;林婷婷;刘远波;;华南及邻近地区大刺鳅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水生生物学报;2016年01期
9 鲁翠云;曹顶臣;李永发;李超;孙志鹏;孙效文;白庆利;;利用虹鳟微卫星标记评价白斑红点鲑养殖群体的遗传结构[J];水产学杂志;2016年01期
10 韩承慧;马海涛;姜海滨;刘阳;韩慧宗;王斐;;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微卫星标记开发及野生、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J];海洋与湖沼;201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初冠囡;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微卫星标记筛选及遗传连锁图谱构建[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2 任桂静;玉筋鱼和松江鲈微卫星标记的开发及群体遗传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3 廖小林;长江流域几种重要鱼类的分子标记筛选开发及群体遗传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强;基于多基因位点的长江流域及淮河流域沙塘鳢属鱼类遗传多样性与种群遗传结构分析[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2 李红梅;基于基因组信息的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微卫星标记开发及应用[D];浙江海洋学院;2014年
3 徐丹丹;基于微卫星标记和线粒体cytb基因序列的鲇遗传多样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4 司从利;珠江水系鳜鱼的遗传多样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5 孙杨;基于微卫星和rpS7标记的银鮈种群遗传结构与系统发育地理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2年
6 刘佳瑶;鲮微卫星分子标记的筛选及遗传多样性分析[D];上海海洋大学;2012年
7 王佳实;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微卫星标记的筛选及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745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2874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