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海带粗多糖对斜带石斑鱼血清指标和肠道功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11-12 02:43
   本研究为深入探讨海藻多糖在水产生产养殖中的实际作用,选取规格一致的健康斜带石斑鱼120尾(90±2.6 g,15±2.25 cm),均匀分为4组,每组设两个重复共计30尾。对照组日粮中不添加海带粗多糖,实验组日粮中分别添加0.5%、1.0%、1.5%的海带粗多糖,经过48d饲喂,测定各生长指标、肠道功能及相关免疫指标。实验结果如下:1、生长性能和胃肠道酶活性:从结果可知,实验组0.5%组和1.0%组斜带石斑鱼的FAW, WGR, CF均明显高于实验对照组(P0.05), FCR的值也显著低于对照组FCR值(P0.05);0.5%组的内脏比和肝体比(HIS)也显著高于对照组比值(P0.05),而FCR极显著低于对照组值(P0.01)。胃、肠蛋白酶和麦芽糖酶活性影响变化中,0.5%组斜带石斑鱼各酶值均较对照组有极显著的提高(P0.01),1.0%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5%组和1.0%组中肠段乳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各肠段蔗糖酶活性虽有提高,但大体差异不显著(P0.05)。可见,饲料中添加0.5%的海带粗多糖时,可明显改善斜带石斑鱼生长性能和提高消化酶活性。2、肠组织形态和黏膜免疫: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肠绒毛长度、绒毛宽度和肌层厚度以及肠黏膜IELs和MCs数量均有所提高,中肠段IL-1β、IL-8和TLR2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此中,以0.5%组,1.0%组较对照组有极显著或显著的提高(P0.01或P0.05)。由此得出,日粮中添加海带多糖可明显改善斜带石斑鱼肠道组织形态,提高相关免疫细胞和免疫因子的水平,其中以0.5%的添加量效果最佳。3、血液生化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结果表明,海带粗多糖能够提高血清中IL-2、IL-6、IFN-a、TP水平,提高LZM、CAT及SOD酶活性,降低C3、C4含量,降低UREA、CREA水平和ALP酶活性,对AST和ALT酶活性影响不大。在三种添加比中,以0.5%的海带粗多糖添加剂量效果最明显。4、肠道菌群结构:结果表明,斜带石斑鱼肠道内的菌群结构较为简单,优势菌群种类较少,与空白组相比,海带粗多糖能明显丰富斜带石斑鱼肠道内菌群结构多样性,并提高某些优势菌群的相对含量,其中,多糖添加量为0.5%和1.0%时,其作用更为显著(菌群结构相似性为70%左右);1.5%时其菌群结构与空白组相似性较高(1次PCR为82%,2次PCR为80%),作用不明显。结论:海带粗多糖作为鱼功能性饲料添加剂,能明显促进斜带石斑鱼的生长、提高斜带石斑鱼的免疫功能、改善鱼肠道的菌群结构,且其添加量为0.5%时作用效果较明显。
【学位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S965.33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斜带石斑鱼的生物学特性
    2 海藻多糖的研究进展
    3 鱼类的营养与保健现状
    4 鱼类的免疫特点
    5 海藻多糖的临床应用
    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海带粗多糖对斜带石斑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三章 海带粗多糖对斜带石斑鱼胃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3.1 海带粗多糖对胃肠道蛋白酶活力的影响
        3.2 海带粗多糖对斜带石斑鱼各肠段二糖酶活性的影响
    4 讨论
第四章 海带粗多糖对斜带石斑鱼肠道组织形态和相关免疫细胞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3.1 肠道组织形态的变化
        3.2 海带粗多糖对斜带石斑鱼肠道相关免疫细胞数量的影响
    4 讨论
第五章 海带粗多糖对斜带石斑鱼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3.1 海带粗多糖对斜带石斑鱼血清中IL-2、IL-6和IFN-α的影响
        3.2 海带粗多糖对斜带石斑鱼中肠黏膜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8和TLR2mRNA表达的影响
    4 讨论
第六章 海带粗多糖对斜带石斑鱼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和血液生化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3.1 海带粗多糖对斜带石斑鱼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
        3.2 海带粗多糖对斜带石斑鱼血液生化的影响
    4 讨论
第七章 海带粗多糖对斜带石斑鱼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3.1 各组样品16S rDNA PCR扩增及检测结果
        3.2 各处理组与对照组斜带石斑鱼肠道菌群DGGE指纹图谱分析结果
    4 讨论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冉雪琴,李文笙,林浩然;重组斜带石斑鱼生长激素及其抗血清在放射免疫测定中的应用[J];动物学报;2003年05期

2 张海发,王云新,林蠡,刘付永忠,王宏东,黄国光;斜带石斑鱼血液性状及生化指标的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3 刘付永忠;赵会宏;刘晓春;林浩然;黄国光;张海发;王云新;;赤点石斑鱼♂与斜带石斑鱼♀杂交的初步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4 尹经逵;史燕;朱新平;;斜带石斑鱼干扰素调节因子1基因的克隆及其原核表达[J];中国水产科学;2009年05期

5 胡永乐;梁旭方;李观贵;王琳;黄志东;;斜带石斑鱼肝脂酶和脂蛋白脂酶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10年05期

6 李云;蔡生力;;半胱胺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生长激素及其受体mRNA水平的影响[J];海洋与湖沼;2011年02期

7 郑乐云;杨求华;黄种持;吴精灵;陈新明;;循环水养殖密度和氨氮对斜带石斑鱼生长和免疫力的影响[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8 罗晓春,李安兴,谢明权;斜带石斑鱼黏膜免疫系统结构的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2005年02期

9 洪飞鹏;;斜带石斑鱼仔鱼、稚鱼和幼鱼的摄食的初步研究[J];才智;2008年19期

10 孙云章;杨红玲;马如龙;宋凯;;斜带石斑鱼消化道乳酸菌在模拟胃肠道环境中的存活[J];中国水产科学;2010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韦友传;斜带石斑鱼TLR1、TLR2和MyD88基因的克隆与免疫应答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周婷;斜带石斑鱼IL-10和IL-16的原核表达及其在鱼体内组织特异性表达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5年

2 丁明岩;VA、VD对两种规格斜带石斑鱼生长、饲料利用、脂肪代谢及FAS、HL mRNA表达量的影响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5年

3 吴廷昌;斜带石斑鱼雌核发育的诱导及家系育种子代的培育[D];海南大学;2013年

4 王孝杉;斜带石斑鱼种苗对电解海水的适应性及其器官发育组织学和病理学的研究[D];集美大学;2013年

5 夏汉钦;活性和热灭活益生菌对斜带石斑鱼生长性能、肠道菌群和免疫基因表达的影响[D];集美大学;2013年

6 李文武;海带粗多糖对斜带石斑鱼血清指标和肠道功能的影响[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7 林希;紫菜粗多糖对斜带石斑鱼生长性能、血液生化、免疫功能的影响[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8 谢妙;低温胁迫对斜带石斑鱼生理、生化、脂肪酸的影响[D];广东海洋大学;2012年

9 刘冬娥;斜带石斑鱼早期发育阶段的生物学研究[D];集美大学;2007年

10 马如龙;5株斜带石斑鱼肠道原籍菌的益生作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801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28801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6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