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不同饵料对稀有鮈鲫生长和繁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1-08 18:06
  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为我国特有鱼类,隶属于鲤形目、鲤科、鮈鲫属,具有繁殖周期短,对水环境的物理、化学变化极其敏感的特点,是我国化学品管理中推荐使用的本土受试动物。饵料对鱼类生长发育和繁殖具有重要影响,但至今鲜有关于稀有鮈鲫标准化养殖体系建立的报道,因此本研究通过对稀有鮈鲫仔稚鱼期消化道发育程度及消化酶活力的测定,更深入了解饵料与消化道发育之间的关系,找到最适宜仔稚鱼期投喂的饵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幼鱼期、成鱼期直至性成熟期间最适宜的投喂策略,为标准化养殖提供实验依据以及补充基础理论资料。为了筛选稀有鮈鲫仔稚鱼期合适的饵料,将初孵仔鱼随机分为3个组:活饵组、饲料组、混合投喂组,每组3个平行,均从3 dah(day after hatching)开始投喂相应饵料,在10、15、20、25、30、35 dah时统计生长指标和存活率,并进行35 dah仔稚鱼消化道组织学及消化酶活性研究。结果显示:(1)35 dah时,活饵组存活率最高;(2)从15 dah开始,活饵组表现出最好的生长性能,并维持这种趋势;(3)活饵组的消化道各部肌层厚度、黏液细胞数目均最高,提示该组仔稚...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不同饵料对稀有鮈鲫生长和繁殖的影响


稀有鮈鲫仔稚鱼体质量和体全长(N=15)

稀有鮈鲫,仔稚鱼,特定生长率,存活率


图 2 稀有鮈鲫仔稚鱼存活率、特定生长率Fig. 2 Survival rate and specific growth rate of larva and juvenile G. Rarus存活率和特定生长率总样本量分别为 150 和 15。The total samples of survival rate and specific growth rate are 150 and 15 respectively2.2.2 不同饵料对稀有鮈鲫仔稚鱼消化道结构的影响35 dah 稀有鮈鲫仔稚鱼消化道由口咽腔、食道、前肠、中肠、后肠组成。消化道组织形态指数见表 4。口咽腔 口腔壁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组成。黏膜层由扁平上皮细胞、杯状细胞、味蕾等组成,为复层扁平上皮。杯状细胞基本分布于黏膜层表层,为梨形或椭圆形。味蕾呈不规则卵形或瓶形,由长梭状细胞和圆锥形细胞组成,顶端开口于口咽腔。黏膜下层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与基膜层分界不明显。肌层发达,由横纹肌组成(图版Ⅰa-c)。食道 食道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组成。黏膜层向管腔内凸出形成高低、大小不同的黏膜褶皱。黏膜上皮由复层扁平上皮细胞组成,其表层主要由

稀有鮈鲫,消化酶活力,仔稚鱼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版Ⅰ 不同饵料对稀有鮈鲫仔稚鱼消化道发育组织学影响PlateⅠEffects of different diets on the histology of the digestive tract development in juvenile G.rarusa—c:口咽腔横切;d—f:食道横切;g—i:前肠横切;j—l:中肠横切;m—o:后肠横切a—c: cross-section of buccopharyngeal cavity; d—f: cross-section of esophagus; g—i: cross-section of anteriorintestine; j—l: cross-section of middle intestine; m—o: cross-section of posterior intestineCM:环肌;GC:杯状细胞;MC:肌层;Mu:黏膜层;MF:黏膜褶皱;Se:浆膜层;SM:黏膜下层;SCE:单层柱状上皮;TB:味蕾CM: circular muscle; GC: goblet cell; MC: muscular; Mu: mucosa; MF: mucosal fold; Se : serosa; SM: submucosa;SCE: stratified squamous epithelium; TB: taste bud2.2.3 不同饵料对稀有鮈鲫仔稚鱼消化酶活力的影响实验鱼投喂至 35 dah 时,三组间淀粉酶和脂肪酶比活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活饵组和饲料组的胰蛋白酶比活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显著低于混合投喂组(P<0.05)(图 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稀有鮈鲫饲料营养及饲养技术的实验研究[J]. 吴本丽,罗思,熊小琴,李慧慧,王剑伟.  实验动物科学. 2017(05)
[2]纳米二氧化钛对稀有鮈鲫幼体生长的影响[J]. 吴声敢,吕露,安雪花,陈丽萍,柳新菊,关文碧,赵学平.  浙江农业科学. 2017(10)
[3]鱼类催产激素对齐口裂腹鱼繁殖的影响[J]. 杨军,董舰峰,冯德品,易家新,汪波.  湖北农业科学. 2017(12)
[4]稀有鮈鲫的组织学切片制作和苏木精-伊红染色[J]. 赵颖,赵德明,王剑伟,李爱华,杨利峰.  实验动物科学. 2017(02)
[5]稀有鮈鲫成体神经发生相关基因的分子克隆及序列分析[J]. 洪响声,覃剑晖,王子健,查金苗.  生态毒理学报. 2017(02)
[6]DBP与DEHP对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的急性毒性评价[J]. 廖朝选,赵亚洲,王森,欧明烛,张清海.  贵州科学. 2017(01)
[7]鱼类性别决定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J]. 于建华,任绍杰,李树国,常杰.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7(01)
[8]饵料对稀有鮈鲫幼鱼和成鱼生长的影响及摄食优化策略研究[J]. 王绿平,赵华清,殷浩文.  生态毒理学报. 2016(06)
[9]养殖模式与饲料原料对鱼类肉质影响的研究进展[J]. 谌芳,吉维舟,刘晓娜,黄春红.  饲料研究. 2016(21)
[10]17α-甲基睾酮对稀有鮈鲫体内激素水平的影响[J]. 刘少贞,吕晓也,高广斌,吕文琪,王秀丽,曹谨玲.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6(Z1)

博士论文
[1]水体镉暴露对稀有鮈鲫肝脏毒性及脂代谢影响的初步研究[D]. 刘小红.西南大学 2016
[2]EDCs暴露对稀有鮈鲫脑中生殖调控相关基因表达及转录组的影响[D]. 秦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
[3]稀有鮈鲫近交系的遗传质量检测[D]. 邵燕.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2007

硕士论文
[1]双酚A对稀有鮈鲫雌性亲本胚胎及子代骨骼发育的影响[D]. 王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2]双酚A对稀有鮈鲫氧化应激及精巢组织细胞连接损伤的研究[D]. 陶诗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3]泥鳅仔稚鱼消化系统及外鳃发育的研究[D]. 张建业.华中农业大学 2014
[4]水体中镉暴露对稀有鮈鲫氧化应激及组织学影响[D]. 刘燕.西南大学 2014
[5]17β-雌二醇对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的生态毒性研究[D]. 王星.新疆农业大学 2012
[6]稀有鮈鲫角蛋白18基因全序列和启动子的克隆及转基因技术在荧光稀有鮈鲫培育上的应用[D]. 叶莹.上海海洋大学 2011
[7]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精子发生的初步研究[D]. 晏正碧.西南大学 2011
[8]稀有鮈鲫Foxl2和斑马鱼Zar1L基因克隆及其时空表达分析[D]. 江文波.华中师范大学 2011
[9]中华沙鳅消化系统结构的初步研究[D]. 李春涛.西南大学 2009
[10]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消化系统的发育及不同养殖条件下消化酶活性的比较[D]. 张伟.华东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29650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29650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5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