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鲶鱼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3 08:38
鄱阳湖鲶鱼(Silirus asotus Linnaeus)是江西省鄱阳湖流域本地鲶鱼(俗称土鲶)。随着人们对鲶鱼营养价值认识的提高,市场需求日益扩大。但由于苗种供应严重不足,制约了鄱阳湖鲶鱼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在认识鄱阳湖鲶鱼繁殖生物学的基础上,对该品种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等技术环节进行了研究,以期建立鄱阳湖鲶鱼繁殖技术体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鄱阳湖鲶鱼胚胎发育观察通过人工授精方式,在18℃-26℃的水温条件下,观察鄱阳湖鲶鱼胚胎发育全过程,胚胎发育经过7个时期,从受精卵到孵化出膜约为47.08h。对比发现南方大口鲶孵化时间最短,其次为鄱阳湖鲶,然后是瓦氏黄颡鱼,用时最长的是鲶鱼。2、微孔增氧技术在鄱阳湖鲶鱼苗种培育中的应用效果研究通过对流水孵化池、纳米微孔充气流水孵化2种孵化方式孵化率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纳米微孔充气流水孵化效果最好,孵化率最高,平均达72%。3、池塘大规格苗种培育策略研究幼鱼在水泥池中饲养到平均全长3.0cm后,苗种成活率达到72%。转移到面积667m2池塘养殖,轮虫高峰期下塘仔鱼苗种15万尾。经过15d培育,鱼苗平均全长为5.15mm,出塘大规格鱼种11.2...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硬骨鱼类人工繁殖生物学
1.1.1 硬骨鱼性腺发育特点
1.1.2 硬骨鱼类性腺发育分明
1.1.3 硬骨鱼类性成熟期外部特征分化
1.1.4 硬骨鱼类繁殖行为
1.2 硬骨鱼类人工繁殖生理学理论基础及研究进展
1.2.1 外界环境因子与鱼类性腺发育的关系
1.2.2 鱼类繁殖与神经系统一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
1.2.3 渔业生产常用催产激素
1.2.4 水环境因子对人工繁殖品种胚胎发育的影响
1.3 国内对鲶科鲶属中相应品种开展的形态及繁殖生物学研究
1.4 硬骨鱼类苗种培育
1.4.1 硬骨鱼类早期发育阶段划定
1.4.2 鱼类发育早期适口饵料研究现状
1.5 国内已开展的针对本地鲶鱼人工繁殖的研究
1.6 本次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2章 鄱阳湖鲶鱼人工繁殖及其胚胎发育研究
2.1 材料
2.1.1 材料
2.2 方法
2.2.1 人工催产
2.2.2 人工授精和孵化
2.3 胚胎发育观察流程设计
2.4 试验条件
2.5 结果和讨论
第3章 鄱阳湖鲶鱼苗种前期培育过程中微孔增氧技术应用效果研究
3.1 增氧技术原理介绍
3.2 微孔增氧技术对育苗水体其他环境因子的改善作用
3.3 微孔增氧管线设备备设计及苗种投放设计
3.3.1 管线布设
3.3.2 试验用育苗池及其此次实验投放受精卵总数
3.3.3 微孔增氧开启时机的选择
3.3.4 微孔增氧机系统的保养要点
3.3.5 研究方法
3.4 结果和讨论
第4章 鄱阳湖鲶鱼大规格苗种池塘培育技术研究
4.1 方法和材料
4.1.1 试验场地
4.1.2 仔鱼来源
4.1.3 育苗水泥池条件下培育投喂策略
4.1.4 大规格鱼苗土池塘的选择和前期准备
4.1.5 大规格苗种土池育苗
4.2 结果分析
第5章 鄱阳湖鲶鱼对几种常用药的敏感性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用鱼
5.1.2 试验用水
5.1.3 试验用鱼药品种
5.1.4 试验方法
5.2 结果和分析
5.2.1 试验结果
5.2.2 结果分析
5.3 讨论与小结
第6章 小结
附图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鲶鱼和胡子鲶的两性异形与雌性个体生育力[J]. 樊晓丽,林植华,丁先龙,朱吉峰. 生态学报. 2014(03)
[2]3种半数致死浓度计算方法之比较[J]. 李翠萍,吴民耀,王宏元. 动物医学进展. 2012(09)
[3]雌雄鲶鱼肌肉和皮肤主要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J]. 姜巨峰,韩现芹,傅志茹,谢刚,李文雯,孟一耕,孙志景.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1)
[4]应用Excel软件计算半数致死量[J]. 谭苹.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0(10)
[5]洞庭湖鲶鱼体表黏液和肌肉营养组成对比分析[J]. 韩庆,李丽立,黄春红,朱志红,王波. 食品科学. 2010(03)
[6]半数致死量及其计算方法概述[J]. 顾兵,张政,李玉萍,余日跃,王心如. 中国职业医学. 2009(06)
[7]洞庭湖鲶鱼的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试验[J]. 韩庆,孙东方,彭友林,梁轩,宴铧,王文彬. 湖北农业科学. 2009(11)
[8]鲇幼鱼耗氧率与氨氮排泄率的初步研究[J]. 杨培民,刘刚,张涛,金广海,刘义新,吴瑞兰,于翔.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2009(05)
[9]敌百虫对斑点叉尾鮰的急性毒性试验[J]. 房英春,肖友红,周雪. 安徽农业科学. 2009(19)
[10]3种鲶鱼肌肉主要营养成分的对比分析[J]. 甄润英,陶秉春,马俪珍,陈成勋,闫师杰. 食品与机械. 2008(04)
本文编号:2974577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硬骨鱼类人工繁殖生物学
1.1.1 硬骨鱼性腺发育特点
1.1.2 硬骨鱼类性腺发育分明
1.1.3 硬骨鱼类性成熟期外部特征分化
1.1.4 硬骨鱼类繁殖行为
1.2 硬骨鱼类人工繁殖生理学理论基础及研究进展
1.2.1 外界环境因子与鱼类性腺发育的关系
1.2.2 鱼类繁殖与神经系统一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
1.2.3 渔业生产常用催产激素
1.2.4 水环境因子对人工繁殖品种胚胎发育的影响
1.3 国内对鲶科鲶属中相应品种开展的形态及繁殖生物学研究
1.4 硬骨鱼类苗种培育
1.4.1 硬骨鱼类早期发育阶段划定
1.4.2 鱼类发育早期适口饵料研究现状
1.5 国内已开展的针对本地鲶鱼人工繁殖的研究
1.6 本次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2章 鄱阳湖鲶鱼人工繁殖及其胚胎发育研究
2.1 材料
2.1.1 材料
2.2 方法
2.2.1 人工催产
2.2.2 人工授精和孵化
2.3 胚胎发育观察流程设计
2.4 试验条件
2.5 结果和讨论
第3章 鄱阳湖鲶鱼苗种前期培育过程中微孔增氧技术应用效果研究
3.1 增氧技术原理介绍
3.2 微孔增氧技术对育苗水体其他环境因子的改善作用
3.3 微孔增氧管线设备备设计及苗种投放设计
3.3.1 管线布设
3.3.2 试验用育苗池及其此次实验投放受精卵总数
3.3.3 微孔增氧开启时机的选择
3.3.4 微孔增氧机系统的保养要点
3.3.5 研究方法
3.4 结果和讨论
第4章 鄱阳湖鲶鱼大规格苗种池塘培育技术研究
4.1 方法和材料
4.1.1 试验场地
4.1.2 仔鱼来源
4.1.3 育苗水泥池条件下培育投喂策略
4.1.4 大规格鱼苗土池塘的选择和前期准备
4.1.5 大规格苗种土池育苗
4.2 结果分析
第5章 鄱阳湖鲶鱼对几种常用药的敏感性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用鱼
5.1.2 试验用水
5.1.3 试验用鱼药品种
5.1.4 试验方法
5.2 结果和分析
5.2.1 试验结果
5.2.2 结果分析
5.3 讨论与小结
第6章 小结
附图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鲶鱼和胡子鲶的两性异形与雌性个体生育力[J]. 樊晓丽,林植华,丁先龙,朱吉峰. 生态学报. 2014(03)
[2]3种半数致死浓度计算方法之比较[J]. 李翠萍,吴民耀,王宏元. 动物医学进展. 2012(09)
[3]雌雄鲶鱼肌肉和皮肤主要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J]. 姜巨峰,韩现芹,傅志茹,谢刚,李文雯,孟一耕,孙志景.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1)
[4]应用Excel软件计算半数致死量[J]. 谭苹.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0(10)
[5]洞庭湖鲶鱼体表黏液和肌肉营养组成对比分析[J]. 韩庆,李丽立,黄春红,朱志红,王波. 食品科学. 2010(03)
[6]半数致死量及其计算方法概述[J]. 顾兵,张政,李玉萍,余日跃,王心如. 中国职业医学. 2009(06)
[7]洞庭湖鲶鱼的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试验[J]. 韩庆,孙东方,彭友林,梁轩,宴铧,王文彬. 湖北农业科学. 2009(11)
[8]鲇幼鱼耗氧率与氨氮排泄率的初步研究[J]. 杨培民,刘刚,张涛,金广海,刘义新,吴瑞兰,于翔.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2009(05)
[9]敌百虫对斑点叉尾鮰的急性毒性试验[J]. 房英春,肖友红,周雪. 安徽农业科学. 2009(19)
[10]3种鲶鱼肌肉主要营养成分的对比分析[J]. 甄润英,陶秉春,马俪珍,陈成勋,闫师杰. 食品与机械. 2008(04)
本文编号:29745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2974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