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循环养殖系统中曝气流量对尼罗罗非鱼生长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3-04 19:38
曝气流量是曝气推流循环养殖系统的重要控制性因素,为综合研究不同曝气流量对鱼类生长和鱼肉品质的影响,参照野外养殖基地,利用自行设计的室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型,在0、30和50 L/min三组曝气条件下,以尼罗罗非鱼[初始体质量为(23.61±3.50)g]为对象,进行为期56 d的研究。结果显示:①30 L/min组中尼罗罗非鱼的最终体质量和特定生长率分别为(79.56±3.82) g和(2.81±0.54)%/d,其中特定生长率比0和50 L/min组分别高出11.07%和8.49%,同时该曝气流量下血清中的总蛋白和甘油三酯浓度较高,而尿素氮浓度较低,比如第56天时总蛋白浓度比0和50 L/min组分别高出57.43%和10.43%,甘油三酯浓度则分别高出22.19%和12.32%,但尿素氮浓度降低了39.02%和37.50%。葡萄糖浓度受曝气流量影响不显著。50 L/min组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高于0和30 L/min组;②第56天时30 L/min组中鱼肉的硬度、弹性和咀嚼性高于0和50 L/min组,硬度分别比0和50 L/min组高出27.10%和15.85%,弹性高出9.1...
【文章来源】:水产学报. 2020,44(07)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1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循环水养殖模式下鱼生长对水环境因子的响应模型构建[J]. 程香菊,具家琪,胡佳纯,谢骏,余德光. 农业工程学报. 2019(11)
[2]总溶解气体过饱和对长薄鳅的急性和慢性致死效应研究[J]. 袁嫄,袁佺,王远铭,安瑞冬,李克锋. 工程科学与技术. 2017(S2)
[3]Application Effect of Micropore Aeration Technique in Rearing Process of Summer Fingerlings of Silurus asotus from Poyang Lake[J]. Yi YAO,Chunxian XIONG,Liangqing XU,Qinglong JIANG,Lan LAN,Lougen ZENG.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2016(05)
[4]微孔增氧技术在池塘养殖中的应用[J]. 张巧鸽. 河南水产. 2016(02)
[5]微孔曝气流量与曝气管长度对水体增氧性能的影响[J]. 程香菊,曾映雪,谢骏,龚望宝. 农业工程学报. 2014(22)
[6]黄颡鱼池塘养殖中使用微孔增氧技术与使用增氧机的效果分析[J]. 黄爱华,朱锦超. 渔业致富指南. 2014(13)
[7]微孔曝气增氧与叶轮增氧机增氧在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的应用比较[J]. 李燕,李建忠,叶军强,陈薇. 渔业现代化. 2012(06)
[8]流速对封闭循环水养殖大菱鲆生长、摄食及水质氮素的影响[J]. 孙国祥,李勇,田喆,刘鹰,高婷婷,柳阳,刘佳亮. 海洋科学. 2011(05)
[9]水动力学条件对鱼类生长影响的试验研究[J]. 刘稳,诸葛亦斯,欧阳丽,余伟,刘德富. 水科学进展. 2009(06)
[10]影响脆肉鲩鱼背肌质构特性的因素[J]. 林婉玲,关熔,曾庆孝,朱志伟.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4)
博士论文
[1]水流因子对红鳍银鲫(Barbodes schwanenfeldi)游泳行为、生长和生理生态影响的研究[D]. 宋波澜.暨南大学 2008
[2]微孔曝气最优气泡群理论及其在复氧工程中的应用[D]. 李尔.华中科技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63791
【文章来源】:水产学报. 2020,44(07)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1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循环水养殖模式下鱼生长对水环境因子的响应模型构建[J]. 程香菊,具家琪,胡佳纯,谢骏,余德光. 农业工程学报. 2019(11)
[2]总溶解气体过饱和对长薄鳅的急性和慢性致死效应研究[J]. 袁嫄,袁佺,王远铭,安瑞冬,李克锋. 工程科学与技术. 2017(S2)
[3]Application Effect of Micropore Aeration Technique in Rearing Process of Summer Fingerlings of Silurus asotus from Poyang Lake[J]. Yi YAO,Chunxian XIONG,Liangqing XU,Qinglong JIANG,Lan LAN,Lougen ZENG.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2016(05)
[4]微孔增氧技术在池塘养殖中的应用[J]. 张巧鸽. 河南水产. 2016(02)
[5]微孔曝气流量与曝气管长度对水体增氧性能的影响[J]. 程香菊,曾映雪,谢骏,龚望宝. 农业工程学报. 2014(22)
[6]黄颡鱼池塘养殖中使用微孔增氧技术与使用增氧机的效果分析[J]. 黄爱华,朱锦超. 渔业致富指南. 2014(13)
[7]微孔曝气增氧与叶轮增氧机增氧在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的应用比较[J]. 李燕,李建忠,叶军强,陈薇. 渔业现代化. 2012(06)
[8]流速对封闭循环水养殖大菱鲆生长、摄食及水质氮素的影响[J]. 孙国祥,李勇,田喆,刘鹰,高婷婷,柳阳,刘佳亮. 海洋科学. 2011(05)
[9]水动力学条件对鱼类生长影响的试验研究[J]. 刘稳,诸葛亦斯,欧阳丽,余伟,刘德富. 水科学进展. 2009(06)
[10]影响脆肉鲩鱼背肌质构特性的因素[J]. 林婉玲,关熔,曾庆孝,朱志伟.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4)
博士论文
[1]水流因子对红鳍银鲫(Barbodes schwanenfeldi)游泳行为、生长和生理生态影响的研究[D]. 宋波澜.暨南大学 2008
[2]微孔曝气最优气泡群理论及其在复氧工程中的应用[D]. 李尔.华中科技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637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3063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