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长江口中华绒螯蟹亲蟹遗传多样性及其增殖放流效果评估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5 04:31
  中华绒螯蟹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水产品种,在我国天然水域的分布非常普遍。然而因为过分捕捞、围垦造田、水域环境污染等人为活动的干扰,以及横穿长江的大型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中华绒螯蟹天然的生长和洄游的栖息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野生种群的丰度逐年锐减。为了补充中华绒螯蟹的种群数量和修复受损的天然栖息地环境,近十几年来长江中下游各个省市都采取了人工增殖放流的措施,特别是长江口水域的亲蟹增殖放流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关于长江口中华绒螯蟹亲蟹增殖放流活动的研究报道大都集中在标志方法和苗种大小的优化选择和适宜放流区域、时间及数量的探究等方面,对中华绒螯蟹增殖放流效果评估的方法也较为传统,主要是采用放流个体标记与回捕率分析,增殖放流的效果究竟怎样、放流群体和野生群体之间的遗传关系如何、放流群体是否会改变自然水域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等问题引起了相关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研究利用线粒体基因组的两个区段分子标记对长江口中华绒螯蟹亲蟹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其增值放流效果的评估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长江口中华绒螯蟹放流与野生亲蟹的遗传学比较研究为了探讨长江口中华绒螯蟹亲蟹的两个群体(... 

【文章来源】: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长江口中华绒螯蟹亲蟹遗传多样性及其增殖放流效果评估的研究


中华绒螯蟹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变异位点Fig.2-1VariablesitesofmitochondrialCOIgeneforE.sinensis

长江口中华绒螯蟹亲蟹遗传多样性及其增殖放流效果评估的研究


中华绒螯蟹放流与回捕地点Fig.3-1ReleasedandrecapturedsitesofE.sinensis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的三疣梭子蟹东海区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J]. 王景,张凤英,蒋科技,马春艳,宋炜,林楠,姜亚洲,李圣法,程家骅,马凌波.  海洋渔业. 2015(02)
[2]基于线粒体控制区序列的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亲蟹遗传多样性研究[J]. 杨爽,宋娜,张秀梅,王云中,王四杰,高天翔.  水产学报. 2014(08)
[3]海洋渔业生物增殖放流效果评估研究进展[J]. 刘璐,林琳,李纯厚,刘永,徐姗楠,周一兵.  广东农业科学. 2014(02)
[4]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生态风险及其防控措施[J]. 姜亚洲,林楠,杨林林,程家骅.  中国水产科学. 2014(02)
[5]长江中华绒螯蟹洄游群体与养殖群体形态差异分析[J]. 曹侦,冯广朋,庄平,侯俊利.  淡水渔业. 2013(06)
[6]中国对虾微卫星四重PCR技术的建立及其在模拟放流效果评估方面的应用[J]. 李伟亚,王伟继,孔杰,金显仕,阮晓红,罗坤.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2(05)
[7]长江口中华绒螯蟹和中华鲟的增殖放流及其效果评估[J]. 张航利,王海华,冯广鹏.  江西水产科技. 2012(03)
[8]基于线粒体COI基因比较分析野生与养殖厚壳贻贝种群的遗传多样性[J]. 管成林,李继姬,郭宝英.  安徽农业科学. 2012(13)
[9]分子标记在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中的应用[J]. 宋娜,高天翔,韩刚,张秀梅.  中国渔业经济. 2010(03)
[10]基于线粒体D-loop区与COI基因序列比较分析养殖与野生银鲳群体遗传多样性[J]. 彭士明,施兆鸿,侯俊利.  水产学报. 2010(01)

硕士论文
[1]微卫星标记在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增殖放流中的应用研究[D]. 陈睿毅.上海海洋大学 2013
[2]褐牙鲆标志技术与增殖放流试验研究[D]. 刘奇.中国海洋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0835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30835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0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