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鳜回交子代与亲本子代间生长、形态及遗传特征比较

发布时间:2021-03-23 16:33
  鳜鱼是我国传统的名贵淡水经济鱼类,主要养殖种类有鳜(Siniperca chuatsi)和斑鳜(S.scherzeri),两者均为肉食性鱼类,但其外形、生长、摄食特性等都不相同。目前,已采用斑鳜♀×鳜♂杂交方式获得了杂交新品种—“秋浦杂交斑鳜(GS 02-005-2014)”。鉴于杂交在鳜鱼育种上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杂交鳜(斑鳜♀×鳜♂)基础上,采用回交方式获得了斑鳜(♀)×杂交鳜(♂)回交子代。论文通过比较回交子代与斑鳜、杂交鳜外形(体斑和体型)、生长和摄食特性;利用多重比较和杂种指数比较了回交子代与亲本子代的体型特征,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对回交子代与亲本子代进行形态学区分,并对回交子代体斑进行了初步分析;利用微卫星标记对回交子代和亲本子代进行区分,以及遗传特征的比较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鳜回交子代早期形态、生长与摄食特征45日龄,回交子代体侧斑纹呈规则分布,线状排列,与斑鳜相似,而杂交鳜斑纹稀疏,杂乱排列。回交子代、斑鳜和杂交鳜头部隆角分别为(25.48±0.85)°、(24.52±0.65)°、(29.44±1.34)°,体高/体长值分别为0.26±0.03、0.25±... 

【文章来源】: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鳜回交子代与亲本子代间生长、形态及遗传特征比较


回交子代、斑鳜和杂交鳜1-5日龄色素变化

回交,子代


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2棘、软棘基部,臀鳍基部也有分布,躯干后端中间位置分布明显;23-24日龄,斑纹初步形成,三种鱼背部出现5个黑色鞍状带,回交子代和斑鳜躯干后段中间位置出现黑色横带,杂交鳜沿背鳍硬棘基部向下出现纵带;43-45日龄,回交子代和斑鳜体侧斑块排列紧密,横向规则排布,而杂交鳜斑块较稀疏,排列不规则。回交子代斑鳜杂交鳜图2-2回交子代、斑鳜和杂交鳜体斑形成Fig.2-2BodyspotsformationofS.scherzeri,backcrossingprogenyandhybrid2.2.2头部隆角、体高/体长比较如表2-1所示,45日龄,回交子代、斑鳜和杂交鳜头部隆角分别为(25.48±0.85)°、(24.52±0.65)°、(29.44±1.34)°,回交子代、斑鳜与杂交鳜差异显著(P<0.05)。三种鱼体高/体长值分别为0.26±0.03、0.25±0.09、0.32±0.05,回交子代、斑鳜与杂交鳜差异显著(P<0.05)。

示意图,鳜鱼,性状,框架结构


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7开发有限公司。“秋浦杂交斑鳜”(以下简称“杂交鳜”)是由斑鳜♀×鳜♂杂交而得,回交子代由斑鳜♀×杂交鳜♂回交而得。3个群体均为同年8月龄鱼,平均体重分别为回交子代166.75g、斑鳜121.90g、杂交鳜426.89g,样本数量分别为回交子代92尾,斑鳜33尾,杂交鳜37尾。3.1.2形态参数测量和体斑观察可数性状有背鳍条、胸鳍条、腹鳍条、臀鳍条。可量性状[95]有头部隆角(头后背前与鱼体长轴间夹角)、全长、体长、体高、体宽、头长、头高、吻长、眼径、尾柄长、尾柄高。使用游标卡尺测量,精确度为0.01mm。框架结构性状[96]包括A(1-2)、B(1-11)、C(2-3)、D(2-10)、E(2-11)、F(3-4)、G(3-9)、H(3-10)、I(3-11)、J(4-5)、K(4-8)、L(4-9)、M(4-10)、N(5-6)、O(5-7)、P(5-8)、Q(5-9)、R(6-7)、S(6-8)、T(7-8)、U(8-9)、V(9-10)、W(10-11,图3-1)。使用游标卡尺测量,精确度为0.01mm。体斑观察为观察回交子代背部鞍状斑和体侧斑纹形状,统计不同体斑组合。图3-1鳜鱼框架结构性状示意图Figure.3-1Thediagramofframestructureofmandarinfish1.吻前端;2.隅骨后端;3.腹鳍起点;4.臀鳍起点;5.臀鳍末端;6.尾鳍腹部起点;7.尾鳍背部起点;8.背鳍末端;9.背鳍棘末端;10.背鳍起点;11.后背部末端1.Anteriorextremityofsnout;2.Posteriorpartofangulare;3.Startofventralfin;4.Startofanalfin;5.Endofanalfin;6.Abdomenstartofcaudalfin;7.Backstartofcaudalfin;8.Endofdorsalfin;9.Endofspinousdorsal;10.Startofdorsalfin;11.Endofback.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鳜回交子代与亲本子代间体型和体斑特征比较[J]. 魏磊,朱书琴,刘伟,赵金良,钱叶周,吴超,钱德.  南方水产科学. 2020(02)
[2]长江、珠江和黑龙江草鱼双列杂交组合遗传变异的微卫星分析[J]. 缪一恒,沈玉帮,徐晓雁,张猛,张学书,白玉麟,王荣泉,戴银根,冯晓宇,谢楠,李家乐.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9(06)
[3]棕点石斑鱼(♀)×蓝身大斑石斑鱼(♂)杂交后代与亲本的形态差异[J]. 吴玉萍,田永胜,李振通,张晶晶,李子奇,成美玲,王林娜,马文辉,庞尊方,翟介明.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19(06)
[4]黑鲷、真鲷及其杂交子代基因编码区微卫星序列及密码子偏好性分析[J]. 曹广勇,张志勇,张志伟,陈淑吟,祝斐,贾超峰,陈自强,曾海峰,汤晓建.  海洋与湖沼. 2019(05)
[5]鳜回交子代早期形态、生长与摄食特征[J]. 魏磊,赵金良,刘伟,钱叶周,吴超,钱德.  淡水渔业. 2019(05)
[6]不同生长阶段杂交鲟肌肉营养成分的比较研究[J]. 张美彦,曾圣,杨星,王艳艳,赵飞,杨兴.  动物营养学报. 2019(09)
[7]Genetic analysis of selected Sargassum fusiforme (Harvey) Setchell (Sargassaceae, Phaeophyta) strains with RAPD and ISSR markers[J]. YAO Jianting,SHUAI Li,LI Shengyao,XU Caolu,WANG Xiuliang.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2019(03)
[8]云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F1与亲本的形态学比较[J]. 李炎璐,陈超,陈建国,赵亭亭,张清雯,翟介明.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18(06)
[9]杂交黄颡鱼(黄颡鱼♀×瓦氏黄颡鱼♂)及其双亲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J]. 张佳佳,李杰,张国松,王涛,尹绍武,唐忠林,茆健强,王若然.  水产科学. 2018(05)
[10]泥蚶G2代快速生长家系遗传结构的微卫星分析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J]. 滕爽爽,方军,邵艳卿,林兴管,柴雪良,肖国强.  水生生物学报. 2018(04)

博士论文
[1]棕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F1代生长优势的转录组学研究[D]. 孙颖.中山大学 2016
[2]斑鳢(♀)和乌鳢(♂)杂交组合的分子遗传特性研究[D]. 朱树人.华东师范大学 2014
[3]海湾扇贝的选择和杂交育种[D]. 张守都.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13

硕士论文
[1]不同地区来源的翘嘴鳜与斑鳜自交及杂交子一代部分生物学性状比较研究[D]. 单建杰.天津农学院 2018
[2]黑格尔(♂)×松石(♀)和万宝路(♂)×红妃(♀)七彩神仙鱼杂交后代的遗传变异[D]. 鲁凯.上海海洋大学 2018
[3]鳜类的物种界定、系统发育和生物地理以及少鳞鳜属群体遗传现状和演化过程的研究[D]. 宋书莉.上海海洋大学 2017
[4]草鱼(♀)×赤眼鳟(♂)F1及其亲本的肠道结构和功能比较研究[D]. 孙念.湖南农业大学 2015
[5]淇河鲫组蛋白H2B和HLP1的克隆、表达及抑菌分析[D]. 费威.河南师范大学 2015
[6]斑鳜(♀)×鳜(♂)杂交一代的胚胎发育、形态特征及肌肉生长相关基因表达研究[D]. 许淼洋.上海海洋大学 2014
[7]利用微卫星和SNP标记对西门塔尔牛进行亲子推断的研究[D]. 郭立平.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
[8]瓯江彩鲤配套选育系生长和生理性状的遗传效应研究[D]. 朱丽艳.上海海洋大学 2013
[9]瓯江彩鲤生长、繁殖性状的杂交优势与遗传纯度的相关性分析[D]. 毕详.上海海洋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0960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30960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e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