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圈养模式下养殖密度对大口黑鲈生长、生理指标以及肌肉品质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7 20:05
  养殖模式绿色转型升级是水产养殖业重要的发展趋势。池塘零排放圈养模式是一种节能减排、生态高效的养殖模式。养殖密度是水产养殖生产中非常关键的因素,较高的养殖密度不仅可以使养殖水体得到充分的利用,还可以提高养殖产量、降低生产成本;但高养殖密度也可能对养殖鱼类产生拥挤胁迫,对其生长、健康福利和肌肉品质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探究圈养模式下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最适养殖密度对大口黑鲈养殖健康高效发展以及圈养模式的推广升级具有重要意义。试验选取健康活跃、规格一致的大口黑鲈,初始平均体质量9.71±3.75g,初始平均体长7.66±0.98cm,随机分为1000、2000、4000尾/圈(0.42 kg/m3、1.03 kg/m3、1.88kg/m3)共3个密度组,分别记为LSD、MSD和HSD,进行了180 d的养殖试验,测定了大口黑鲈的生长指标、血液生化、肝脏抗氧化性能以及肌肉品质相关指标,试验得出以下结果:1、各密度组最终密度分别为:17.64±1.63 kg/m3、32.51±... 

【文章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圈养模式下养殖密度对大口黑鲈生长、生理指标以及肌肉品质影响的研究


圈养系统模式图

系统布局,系统布局


华中农业大学2020届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14图2圈养系统布局图Fig.2Juangyangsystemlayout2.1.2试验设计选择健康活跃、规格一致的大口黑鲈作为试验用鱼,初始平均体质量9.71±3.75g,初始平均体长7.66±0.98cm。随机分为3个密度组,低密度(LSD组)1000尾,初始密度为0.42kg/m3;中密度(MSD)组2000尾,初始密度为1.03±0.01kg/m3;高密度(HSD)组4000尾,初始密度为1.88±0.06kg/m3,每个密度组3个重复。其中1#、2#和4#为LSD组,5#、6#和8#为MSD组;9#、10#和12#为HSD组。养殖试验周期为2019年5月中旬~11月中旬,共持续180d。2.1.3饲养管理每天投喂2~3次,饲料粒径根据鱼体规格变化而不断调整,日投喂量为鱼体重量的1%~3%,根据季节、天气、水温、水质状况及鱼体健康等情况适当调整。在投喂后1h进行10min的抽污,在整个养殖期间,除了补充因蒸发、渗漏而损失的水分外,不更换圈养池塘水体。系统配备3台涡轮式风机,根据圈内溶解氧情况,选择开机数量。每天多次巡塘,观察鱼类生活及系统设备运行情况。定期检测和记录水质变化情况,在整个养殖期间水质情况见(表1)。

密度图,密度,阶段,存活率


圈养模式下养殖密度对大口黑鲈生长、生理指标以及肌肉品质影响的研究172.2结果2.2.1不同密度下大口黑鲈存活率在本试验条件下,整个养殖期间,0~30d阶段和90~120d阶段分别爆发一次疾病,导致成活率有所降低,大部分死亡量发生在这两个阶段(图3),并且这两个阶段HSD组SG显著高于LSD、MSD组。除此之外,其他阶段各试验组的SG均在98%以上(图4)。养殖试验结束后,LSD、MSD和HSD组的总SG分别为75.04±2.62%、73.8±2.28%和83.29±4.16%,其中HSD组SG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0.05)。图3不同密度组大口黑鲈死亡量Fig.3NumberofDeathoflargemouthbassindifferentdensitygroups图4不同密度组大口黑鲈存活率Fig.4Survivalratesoflargemouthbassindifferentdensitygroups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养殖密度对池塘循环水养殖大口黑鲈生长、生理指标和GH、IGF-I基因表达的影响[J]. 倪金金,王裕玉,徐钢春,聂志娟,孙毅,李全杰,徐跑.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0(06)
[2]不同养殖密度瓦氏黄颡鱼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J]. 颜孙安,姚清华,林香信,胡兵,林虬.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9(19)
[3]圈养技术池塘“零排放”绿色高效[J]. 何绪刚.  科学养鱼. 2019(09)
[4]利用池塘循环流水技术进行不同密度养殖草鱼的对比试验[J]. 周恩华,张建,李乃顺.  中国水产. 2019(07)
[5]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加州鲈试验[J]. 卢咏梅,艾健,杨军,董舰峰.  水产养殖. 2019(07)
[6]黄芩素对草鱼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指标和肌肉品质的影响[J]. 徐禛,杨航,梁高杨,高擘为,李小勤,冷向军.  水产学报. 2019(11)
[7]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养殖密度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和生理指标的影响[J]. 王裕玉,徐跑,聂志娟,邵乃麟,徐钢春.  淡水渔业. 2019(03)
[8]高寒地区大口黑鲈养殖技术要点[J]. 杜光辉.  黑龙江水产. 2019(02)
[9]加州鲈池塘养殖技术[J]. 丁惠明.  水产养殖. 2019(03)
[10]加州鲈人工养殖及配合饲料的应用[J]. 孙广文,张海涛,王卓铎,刘敏,谢瑞涛,陈路,尹佳.  当代水产. 2019(02)

硕士论文
[1]养殖密度对草鱼脂肪蓄积、脂肪代谢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D]. 陈洁.华中农业大学 2017
[2]循环水养殖模式下养殖密度和投喂频率对花鳗鲡生长性能、体组成、消化酶活性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D]. 檀晨曦.上海海洋大学 2016
[3]养殖密度对施氏鲟大规格鱼种生长性能及血液生理生化组分的影响[D]. 任源远.中国海洋大学 2014
[4]养殖密度对杂交幼鱼鲟摄食、生长及生理机能的影响[D]. 丁厚猛.中国海洋大学 2014
[5]养殖密度对大杂交鲟幼鱼生长与生理生化的影响[D]. 步艳.中国海洋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1041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31041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b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