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河口浅海贝类生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生态调查
发布时间:2021-03-27 19:47
东营河口区是全国著名贝类产区,近年来河口海域环境趋向恶化,渔业资源受到严重破坏。为了保护和促进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2009年成立了东营河口浅海贝类生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保护区位于渤海湾南岸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位于118°07′30″E至118°25′00″E,38°02′49″N至38°16′44″N之间的滩涂及-5米浅海海域。以为保护区建设提供本底资料为目的,我们于2010年5月(春季)、8月(夏季)、10月(秋季)对保护区的水文环境(水温、盐度)、水化学环境、生物环境进行了研究,并对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保护区海域内水文环境结果如下:表层海水温度变化范围为15.5℃~30.5℃,平均值为23.7℃;表层海水盐度变化范围为24~35,平均值为30.56;溶解氧浓度变化范围为6.6~14.9mg/L,平均值为10.3mg/L;pH变化范围为8.01~8.64,平均值为8.39;化学耗氧量变化范围为2.15~16.3mg/L,平均值为8.29mg/L;活性磷酸盐变化范围为0.02~1.37mg/L,平均值为0.33mg/L;氨氮变化范围为0.01~0.34mg/L,平均值为0...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东营河口浅海贝类生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示意图
专项的《海洋生物生态调查技术规程》、《海洋化学调查基础知识》为标准。设计区围为东营河口浅海贝类生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E 至 118°25′00″E,38°02′49″N 至 38°16′44″N 之间的滩涂及置率论均匀设站、重点加密的原则,在调查海域内,根据海设 3 个断面,共计 21 个站位,其中滩涂站位 9 个,同时查同步进行的水文环境、水化学环境、生物环境调查站位 2-1)。
东营河口浅海贝类生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生态调查K2-2(10921.6ind./m3) 和 HK2-3(12400ind./m3) ; 甲 藻 最 多 的 站 K3-3(13953.5ind./m3) , 其 次 为 HK2-4(12512.99ind./m3) 。 最 少 的 两 站K2-2(2901.96ind./m3)和 HK2-3(3155.56ind./m3)。下图是春季浮游植物以及硅甲藻的密度空间分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莱州湾及黄河口水域鱼类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J]. 孙鹏飞,单秀娟,吴强,陈云龙,金显仕. 生态学报. 2014(02)
[2]黄河口泥螺种群夏季分布特性及其与底质环境的关系[J]. 吴文广,冷宇,张继红,张守本,杜美荣. 渔业科学进展. 2013(03)
[3]黄河河口淡水湿地生态补水研究[J]. 卓俊玲,葛磊,史雪廷. 水生态学杂志. 2013(02)
[4]2001—2011年黄河口营养盐变化及入海通量估算[J]. 廖巍,张龙军,陈洪涛,肖纯超,张雪.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1)
[5]2010年莱州湾底层渔业生物群落结构及季节变化[J]. 李凡,吕振波,魏振华,王田田,徐炳庆,王忠全. 中国水产科学. 2013(01)
[6]河口海岸生态环境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康婧,蒋云钟,甘治国,王浩. 水利水电技术. 2012(02)
[7]2009年夏季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网采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J]. 刘晓彤,刘光兴.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2(01)
[8]黄河口及附近海域鱼卵和仔鱼种类组成及分布特征[J]. 刘霜,张继民,冷宇. 海洋通报. 2011(06)
[9]莱州湾海域营养盐现状及年际变化规律[J]. 刘义豪,杨秀兰,靳洋,汤宪春,白艳艳,孙珊,陶慧敏,谷伟丽,王国华. 渔业科学进展. 2011(04)
[10]黄河三角洲自然湿地动态演变及其驱动因子[J]. 栗云召,于君宝,韩广轩,王雪宏,王永丽,管博. 生态学杂志. 2011(07)
博士论文
[1]生物活动对黄河口底土渗流特性的影响研究[D]. 陈友媛.中国海洋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黄河口海域渔业资源调查及现状评价的初步研究[D]. 张旭.中国海洋大学 2009
[2]黄河口及邻近海域生态环境状况与影响因素研究[D]. 纪大伟.中国海洋大学 2006
[3]黄河入海径流量变化对河口及邻近海域生态环境影响研究[D]. 马媛.中国海洋大学 2006
[4]黄河三角洲动力沉积及冲淤演变研究[D]. 何孝海.中国海洋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04106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东营河口浅海贝类生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示意图
专项的《海洋生物生态调查技术规程》、《海洋化学调查基础知识》为标准。设计区围为东营河口浅海贝类生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E 至 118°25′00″E,38°02′49″N 至 38°16′44″N 之间的滩涂及置率论均匀设站、重点加密的原则,在调查海域内,根据海设 3 个断面,共计 21 个站位,其中滩涂站位 9 个,同时查同步进行的水文环境、水化学环境、生物环境调查站位 2-1)。
东营河口浅海贝类生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生态调查K2-2(10921.6ind./m3) 和 HK2-3(12400ind./m3) ; 甲 藻 最 多 的 站 K3-3(13953.5ind./m3) , 其 次 为 HK2-4(12512.99ind./m3) 。 最 少 的 两 站K2-2(2901.96ind./m3)和 HK2-3(3155.56ind./m3)。下图是春季浮游植物以及硅甲藻的密度空间分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莱州湾及黄河口水域鱼类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J]. 孙鹏飞,单秀娟,吴强,陈云龙,金显仕. 生态学报. 2014(02)
[2]黄河口泥螺种群夏季分布特性及其与底质环境的关系[J]. 吴文广,冷宇,张继红,张守本,杜美荣. 渔业科学进展. 2013(03)
[3]黄河河口淡水湿地生态补水研究[J]. 卓俊玲,葛磊,史雪廷. 水生态学杂志. 2013(02)
[4]2001—2011年黄河口营养盐变化及入海通量估算[J]. 廖巍,张龙军,陈洪涛,肖纯超,张雪.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1)
[5]2010年莱州湾底层渔业生物群落结构及季节变化[J]. 李凡,吕振波,魏振华,王田田,徐炳庆,王忠全. 中国水产科学. 2013(01)
[6]河口海岸生态环境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康婧,蒋云钟,甘治国,王浩. 水利水电技术. 2012(02)
[7]2009年夏季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网采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J]. 刘晓彤,刘光兴.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2(01)
[8]黄河口及附近海域鱼卵和仔鱼种类组成及分布特征[J]. 刘霜,张继民,冷宇. 海洋通报. 2011(06)
[9]莱州湾海域营养盐现状及年际变化规律[J]. 刘义豪,杨秀兰,靳洋,汤宪春,白艳艳,孙珊,陶慧敏,谷伟丽,王国华. 渔业科学进展. 2011(04)
[10]黄河三角洲自然湿地动态演变及其驱动因子[J]. 栗云召,于君宝,韩广轩,王雪宏,王永丽,管博. 生态学杂志. 2011(07)
博士论文
[1]生物活动对黄河口底土渗流特性的影响研究[D]. 陈友媛.中国海洋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黄河口海域渔业资源调查及现状评价的初步研究[D]. 张旭.中国海洋大学 2009
[2]黄河口及邻近海域生态环境状况与影响因素研究[D]. 纪大伟.中国海洋大学 2006
[3]黄河入海径流量变化对河口及邻近海域生态环境影响研究[D]. 马媛.中国海洋大学 2006
[4]黄河三角洲动力沉积及冲淤演变研究[D]. 何孝海.中国海洋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041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3104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