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细锯脂鲤三种表型的体色特征和转录组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2021-04-18 14:05
  动物体色作为脊椎动物主要的表型特征之一,在其生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生物识别到物种分化甚至在抵抗紫外辐射保护机体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影响动物体色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遗传因素是决定体色多样化的主要因子。细锯脂鲤(Pristella maxillaris)俗称玻璃扯旗,是一种小型半透明鱼类,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其身体的透明程度是决定其观赏价值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在饲养过程中发现细锯脂鲤存在黑灰-白-透明等多种突变类型,而体色突变的表型特征和分子调控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选取野生型(WT)、突变型Ⅰ(MU1)和突变型Ⅱ(MU2)等细锯脂鲤的三种表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表观形态学、组织学和转录组学方法来探究不同表型间色素细胞种类及其相关调控基因的差异,为后续基因功能研究的开展和进一步探究鱼类体色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体式显微镜对细锯脂鲤三种表型的鳃盖内膜、皮肤和腹腔内膜进行观察,发现WT具有黑色素细胞、虹彩细胞和黄色素细胞等3种色素细胞。与WT相比,MU1具有虹彩细胞和黄色素细胞2种色素细胞;而MU2仅有黄色素细胞。利用组织学方法对细锯... 

【文章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图文】:

细锯脂鲤三种表型的体色特征和转录组比较分析


细锯脂鲤三种表型示意图

色素细胞,黑色素细胞,细锯,脂鲤


且虹彩细胞的数量明显多于黄色素细胞(图2-2, c2)。不同于 WT 和 MU1 的是,MU2 腹腔内膜处仅含有黄色素细胞一种色素细胞,并且数量极少(图 2-2, c3),这和 MU2 其他部位(鳃盖内膜和皮肤)的色素细胞种类一致。图 2-2 细锯脂鲤三种表型不同部位色素细胞的差异WT(1);MU1(2);MU2(3);a:鳃盖内膜;b:皮肤;c:腹腔内膜;黑色素细胞(白色箭头);虹彩色素细(黑色箭头);黄色素细胞(红色箭头)Figure 2-2 The differences of pigment cells in the three phenotypes of Pristella maxillarisWT(1); MU1(2); MU2(3); a, operculum lining; b, skin; c, peritoneum; melanophores (white arrow); iridophores (blackarrow); xanthophores (red arrow)3.4 细锯脂鲤三种表型皮肤和腹腔内膜色素细胞的空间分布规律通过组织学观察发现,WT 皮肤和腹腔内膜中包含黑色素细胞和虹彩细胞两种色素细胞(图 2-3, a1, b1)。黑色素细胞多出现在 WT 躯干体侧皮肤及腹腔内膜,较少或不出现在腹部皮肤(图 2-3, a1, b1)。黑色素细胞主要集中分布在真皮的致密层和皮下组织之间,但也有少量的黑色素细胞分散在疏松层。在致密层和皮下组织之

空间分布,细锯,脂鲤,色素细胞


19图 2-3 细锯脂鲤三种表型皮肤和腹膜部位色素细胞空间分布WT(1);MU1(2);MU2(3);a:皮肤;b:腹腔内膜;黑色素细胞(白色箭头);虹彩色素细(黑色箭头);E:表皮;SS:疏松层;SC:致密层;S:皮下层;M:肌肉;P:腹腔内膜Figure 2-3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hromatophores in Pristella maxillaris skin and peritoneumWT(1); MU1(2); MU2(3); skin (a); peritoneum (b); melanophores (white arrow); iridophores (black arrow); E:epidermis;SS: stratum spongiosum;SC: stratum compactum;S: subcutis;M: muscle; P: peritoneum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黄扯旗鱼核型分析方法及核型特征[J]. 余陆伟,张梦茹,刘晨辉,王言豪,刘志伟.  动物学杂志. 2018(01)
[2]鱼类体色研究现状[J]. 冯幼,许合金,刘定,陈子腾,许进奉,黎相广,蔡汉秋.  饲料博览. 2014(02)
[3]虾青素对红白锦鲤体色、生长的影响[J]. 崔培,周文礼,刘芳,于丽娜,姜志强.  水产科技情报. 2013(01)
[4]饲料脂肪水平对锦鲤体色和几项免疫指标的影响[J]. 孙向军,罗琳,姜志强,孙砚胜,史东杰,梁拥军.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1(05)
[5]瓯江彩鲤红、白两种体色遗传关系的初步研究[J]. 王成辉,项松平,吕耀平,王剑,潘增云,何小珍.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2008(04)
[6]七彩鲑鱼养殖技术——特征、习性及其饲养经验[J]. 刘建平.  中国水产. 2005(02)
[7]彩鲫与红鲫杂交种体色遗传的初步研究[J]. 徐伟,白庆利,刘明华,沈俊宝.  中国水产科学. 1999(01)
[8]五种色素细胞的研究及其鉴别方法[J]. 余国勇.  生物学教学. 1996(10)
[9]鲤鱼体色体型遗传的研究[J]. 张建森,潘光碧.  水产学报. 1983(04)

博士论文
[1]红鳍笛鲷皮肤转录组分析及体色相关基因克隆、表达与进化研究[D]. 张艳苹.湖南师范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养殖半滑舌鳎无眼侧黑化机制的初步研究[D]. 史学营.上海海洋大学 2015
[2]饵料中不同添加物对观赏鱼着色的影响[D]. 韩学哲.河北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1456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31456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0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