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大黄鱼标志技术研究及耐低温性状相关SSR标记筛选

发布时间:2021-05-06 09:33
  大黄鱼是我国重要的海洋经济鱼类,由于酷渔滥捕,大黄鱼资源严重枯竭,已到了濒临灭绝的地步,目前我国大黄鱼种质面临着生长变缓,抵抗力变差,耐受性变弱,个体变小和性成熟提早等各种种质退化的问题,大黄鱼在浙江地区无法自然过冬对浙江大黄鱼养殖业造成致命打击,大黄鱼种质资源改良选育迫在眉睫。本研究通过群体选育方法,以岱衢洋大黄鱼幼鱼(耐低温品系F2代储备亲鱼)为研究对象,初步探索了荧光和PIT两种传统标志技术对大黄鱼生长状况的影响,得到了较优标志方法。另一方面,对耐低温品系F2代储备亲鱼进行人工低温胁迫实验,初步筛选出F2代大黄鱼耐低温群体,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低温耐受群体和非耐受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比较分析,并筛选出1个与耐低温性状相关的微卫星标记位点。通过传统标志技术和现代化基因标记技术手段的结合研究,为耐低温品系后续的大黄鱼群体选育及培育研究提供了较优的标志方法和高效的分子标记检测手段。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大黄鱼VIE与PIT标志的初步研究群体选育目标群体较多,在群体数量较多时(大于两个群体),标志技术的使用不仅可有效保证选育外界环境一致,保证选育结果的有效性,还可以减少所使用的养殖... 

【文章来源】:浙江海洋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大黄鱼概述
        1.2.1 大黄鱼分类地位、种类和地理分布
        1.2.2 大黄鱼的生物学特性
            1.2.2.1 形态特征
            1.2.2.2 生活习性
    1.3 大黄鱼的营养价值
    1.4 大黄鱼养殖业产业发展现状
        1.4.1 大黄鱼渔业资源状况
        1.4.2 大黄鱼养殖现状
    1.5 大黄鱼繁殖生物学
        1.5.1 生殖洄游
        1.5.2 繁殖季节
        1.5.3 繁殖习性
    1.6 鱼类标志技术研究进展
        1.6.1 体外标志技术
            1.6.1.1 鳃盖骨和鳍穿孔
            1.6.1.2 切鳍标志
            1.6.1.3 烙印
            1.6.1.4 颜料标志
            1.6.1.5 体外标
        1.6.2 体内标志技术
            1.6.2.1 编码金属标
            1.6.2.2 被动整合雷达标
            1.6.2.3 内藏可视标
            1.6.2.4 化学标志
        1.6.3 生物遥测技术
    1.7 鱼类抗逆性研究
    1.8 微卫星标记的原理
        1.8.1 鱼类微卫星标记理论基础简介
            1.8.1.1 从 EST 等序列数据库中筛选搜索微卫星
            1.8.1.2 构建小片段微卫星富集文库
            1.8.1.3 借助近缘物种的微卫星序列
        1.8.2 微卫星分子标记在水产动物中的应用
            1.8.2.1 遗传多样性分析
            1.8.2.2 亲缘关系鉴定
            1.8.2.3 遗传图谱的构建
        1.8.3 微卫星在性状相关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
        1.8.4 大黄鱼 SSR 标记研究进展
    1.9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0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大黄鱼 VIE 与 PIT 标志的初步研究
    2.1 目的和意义
    2.2 荧光颜料标志和被动整合雷达标志
    2.3 材料和方法
        2.3.1 试验时间和地点
        2.3.2 标志鱼来源
        2.3.3 试剂及标记产品
        2.3.4 实验方法
            2.3.4.1 VIE 标志
            2.3.4.2 PIT 标志
        2.3.5 标志影响生长情况评估及显著性检验
    2.4 结果与分析
        2.4.1 两种标志方法比较
        2.4.2 标志后大黄鱼生长情况
    2.5 讨论
第三章 大黄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耐低温相关 SSR 标记筛选
    3.1 目的和意义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时间与地点
        3.2.2 主要试剂及溶液的配制
            3.2.2.1 主要试剂
            3.2.2.2 溶液的配制
        3.2.3 主要实验仪器
        3.2.4 基因组 DNA 的提取
        3.2.5 微卫星分析
            3.2.5.1 微卫星引物获得
            3.2.5.2 SSR-PCR 扩增与分析
        3.2.6 特异性片段的回收、克隆及测序
        3.2.7 数据统计与分析
    3.3 结果
        3.3.1 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3.3.2 耐低温性状相关 SSR 标记的筛选
    3.4 讨论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黄鱼微卫星标记的开发及其遗传方式分析[J]. 叶华,任鹏,刘洋,刘贤德,王志勇.  水生生物学报. 2012(06)
[2]埃及品系尼罗罗非鱼三个世代耐寒性能的选育[J]. 陈忠,唐章生,林勇,杨慧赞,张永德,黄姻,彭婷,张妍.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2)
[3]三疣梭子蟹选育家系微卫星分析[J]. 韩智科,刘萍,李健,高保全,陈萍.  水产学报. 2012(01)
[4]我国大黄鱼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 刘家富,韩坤煌.  福建水产. 2011(05)
[5]大黄鱼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J]. 陈淑吟,徐士霞,张志勇,郭忠仁,孙中响,朱立静.  海洋科学. 2011(12)
[6]大菱鲆与耐高温性状相关的微卫星标记筛选[J]. 马爱军,许可,黄智慧,王新安.  海洋科学进展. 2011(03)
[7]鱼类育种实践中的个体标记技术[J]. 张磊,董在杰,明俊超,梁政远,苏胜彦.  水产学杂志. 2010(01)
[8]大黄鱼耐低温性状相关微卫星标记的筛选[J]. 高国强,常玉梅,韩启霞,池炳杰,李明云,薛良义,梁利群.  遗传. 2010(03)
[9]水产动物重要经济性状相关联的微卫星标记研究进展[J]. 付春鹏,傅洪拓,蒋速飞,万山青,乔慧,吴滟,龚永生,熊贻伟.  中国农学通报. 2010(04)
[10]大黄鱼连续两代雌核发育群体的微卫星标记分析[J]. 叶小军,王志勇,刘贤德,蔡明夷,姚翠鸾.  水生生物学报. 2010(01)

博士论文
[1]大黄鱼SSR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及生长相关性状的QTL定位[D]. 叶华.湖南农业大学 2010
[2]海湾扇贝微卫星标记的开发及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D]. 李宏俊.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9
[3]大黄鱼DNA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遗传育种中应用研究[D]. 王晓清.湖南农业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合浦珠母贝微卫星标记的分离筛选及F2代家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D]. 油九菊.上海海洋大学 2012
[2]荧光标记斑马鱼稚鱼耳石的效果及其对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D]. 许莉佳.西南大学 2012
[3]借助远缘杂交构建大黄鱼微卫星标记连锁图谱[D]. 武祥伟.集美大学 2011
[4]低温选择大黄鱼子代SSR分析及越冬季节生理生化指标变化[D]. 胡玉珍.宁波大学 2011
[5]几种鲟鱼及杂交种DNA条形码研究及分子鉴别[D]. 吴文化.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0
[6]大黄鱼早期发育生长与耐环境因子的遗传力估计[D]. 何湘蓉.湖南农业大学 2008
[7]栉江珧微卫星标记的筛选及其遗传多样性的研究[D]. 李明爽.南京农业大学 2008
[8]大黄鱼人工养殖和雌核发育群体的微卫星标记分析[D]. 叶小军.集美大学 2008
[9]杂色鲍和大黄鱼微卫星标记的筛选[D]. 任鹏.集美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716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31716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e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