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非灵”对尼罗罗非鱼特异性毒性效应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4 05:08
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丽鱼科(Cichlaidae),原产于非洲中部和南部,由于具有适应性强,对盐度、温度、溶氧的耐受范围广,繁殖量大和生长速度快等特点,因此被引种到多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养殖逃逸和管理不善等因素,尼罗罗非鱼已经入侵到全世界多个自然水域,严重威胁着土著鱼类的生存和水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我国是罗非鱼养殖产量最大的国家,同样也是罗非鱼入侵最广泛的国家,在我国南方的大部分自然水域中,尼罗罗非鱼已成为分布广泛和危害严重的外来水生入侵种的一个典型代表,亟需采取防控措施。为了有效控制自然水域中尼罗罗非鱼的数量,本实验室筛选出一种对尼罗罗非鱼具有特异性杀灭作用的有机磷类药物“灭非灵”,用于野外逃逸尼罗罗非鱼的应急防治。本研究采用急性毒性试验对该药的特异性进行了验证,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组织切片观察和生理生化指标检测,探索该药外在和内在的致毒机理,以期为“灭非灵”的推广使用提供一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撑。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灭非灵”对外来鱼类尼罗罗非鱼的毒杀效果通过急性毒性试验方式,验证“灭非灵”对尼罗罗非鱼和多种常...
【文章来源】: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背景
1.1 罗非鱼的入侵现状及其危害
1.2 入侵罗非鱼防控技术的研究概况
1.3 有机磷农药对鱼类毒性效果的研究概况
1.4 有机磷农药对鱼类毒杀机理的研究概况
1.4.1 有机磷农药对鱼体的组织结构的影响
1.4.2 有机磷农药对鱼体内的AChE酶活性的影响
1.4.3 有机磷农药对鱼体内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目的意义
2.1 急性毒性试验
2.2 病理切片观察试验
2.3“灭非灵”对尼罗罗非鱼体内AChE酶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2.4“灭非灵”对尼罗罗非鱼和鲮鱼体内AChE酶的影响
第一章 “灭非灵”对外来鱼类尼罗罗非鱼的毒杀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实验方法
1.2.1 预试验
1.2.2“灭非灵”对尼罗罗非鱼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1.2.3“灭非灵”对尼罗罗非鱼的特异性毒性试验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尼罗罗非鱼的中毒症状
2.2 尼罗罗非鱼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2.3 尼罗罗非鱼特异性毒性试验
3 讨论
3.1“灭非灵”对尼罗罗非鱼的毒杀效果
3.2“灭非灵”的实际应用及其使用时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灭非灵”对尼罗罗非鱼鳃、肝和肾组织结构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来源及试验条件
1.2 试验方法
1.2.1“灭非灵”对尼罗罗非鱼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1.2.2“灭非灵”对尼罗罗非鱼幼鱼组织结构的影响
1.3 数据及图片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临诊症状
2.2“灭非灵”对尼罗罗非鱼的LC50
2.3 尼罗罗非鱼鳃,肝脏和肾脏组织病理变化
2.3.1 鳃的组织病理变化
2.3.2 肝脏组织病理变化
2.3.3 肾脏组织病理变化
3 讨论
3.1“灭非灵”对尼罗罗非鱼的急性毒性
3.2 鳃组织病变严重,是造成尼罗罗非鱼死亡的首要因素
3.3 肝脏组织病变加剧了尼罗罗非鱼的死亡速度
3.4 肾脏组织病变对尼罗罗非鱼的影响
第三章 “灭非灵”对尼罗罗非鱼乙酰胆碱酯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鱼
1.1.2 试验条件
1.2 实验方法
1.2.1 试验样本的前处理
1.2.2 总蛋白含量和AChE及抗氧化物活性的测定
1.2.3 结果计算及统计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AChE酶活性在不同组织的变化
2.2 抗氧化酶活性在不同组织中的变化
2.2.1 SOD酶活性在不同组织的变化
2.2.2 GSH酶含量在不同组织的变化
2.2.3 LDH酶活性在不同组织中的变化
2.2.4 GST酶活性在肝脏组织的变化
3 讨论与结论
3.1“灭非灵”对不同组织中AChE酶活性的影响
3.2“灭非灵”对不同组织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3.2.1“灭非灵”对不同组织中SOD酶活性的影响
3.2.2“灭非灵”对不同组织中GSH酶活性的影响
3.2.3“灭非灵”对不同组织中LDH酶活性的影响
3.2.4“灭非灵”对肝脏组织中GST酶活性的影响
第四章 “灭非灵”对尼罗罗非鱼和鲮体内AChE酶活性影响差异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鱼
1.1.2 试验条件
1.2 实验方法
1.2.1“灭非灵”对尼罗罗非鱼和鲮的急性毒性
1.2.2“灭非灵”对尼罗罗非鱼和鲮体内AChE的影响
1.2.3 总蛋白含量和AChE酶活性的测定
1.2.4 结果计算及统计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2.2 暴露在“灭非灵”的尼罗罗非鱼和鲮脑组织中AChE酶活性的变化
2.3 暴露在“灭非灵”中的尼罗罗非鱼和鲮肝脏组织AChE酶活性的变化
3 讨论
3.1“灭非灵”对尼罗罗非鱼和鲮的毒杀效果
3.2“灭非灵”对尼罗罗非鱼和鲮脑组织中AChE酶活性的影响
3.3“灭非灵”对尼罗罗非鱼和鲮肝脏组织中AChE酶活性的影响
3.4 清水恢复对鲮体内AChE酶活性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广东省主要水系外来水生动物初步调查[J]. 顾党恩,牟希东,罗渡,李莹莹,汪学杰,宋红梅,罗建仁,胡隐昌. 生物安全学报. 2012(04)
[2]广东省主要水系罗非鱼的建群状况[J]. 顾党恩,牟希东,罗渡,李莹莹,杨叶欣,徐猛,胡隐昌. 生物安全学报. 2012(04)
[3]尼罗罗非鱼早期发育形态及其在珠江水系的空间分布[J]. 谭细畅,李新辉,李跃飞,李捷. 生物安全学报. 2012(04)
[4]浅议我国外来物种入侵问题及其防治对策[J]. 胡隐昌,宋红梅,牟希东,罗建仁. 生物安全学报. 2012(04)
[5]铅污染对罗非鱼外周血细胞和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J]. 侯丽萍,舒琥,林碧云. 广东农业科学. 2012(14)
[6]2011年广东罗非鱼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 储霞玲,曹俊明,白雪娜,万忠,李思发. 广东农业科学. 2012(08)
[7]鱼类肝脏微粒体对于硫代磷酸酯类杀虫剂活化代谢率的种间差异[J]. 李少南,张莉,边文杰,顾晓军,刘新. 生态毒理学报. 2010(06)
[8]常见拟除虫菊酯和有机磷农药对鱼类的急性及其联合毒性研究[J]. 赵玉琴,李丽娜,李建华.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8(11)
[9]溴氰菊酯连续暴露对罗非鱼血清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J]. 陈家长,冷春梅,胡庚东,瞿建宏. 生态学杂志. 2008(05)
[10]三唑磷对鲤鱼的急性毒性和生物富集性研究[J]. 孙长恩,顾爱国,高巍. 江苏农业科学. 2007(02)
本文编号:3203609
【文章来源】: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背景
1.1 罗非鱼的入侵现状及其危害
1.2 入侵罗非鱼防控技术的研究概况
1.3 有机磷农药对鱼类毒性效果的研究概况
1.4 有机磷农药对鱼类毒杀机理的研究概况
1.4.1 有机磷农药对鱼体的组织结构的影响
1.4.2 有机磷农药对鱼体内的AChE酶活性的影响
1.4.3 有机磷农药对鱼体内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目的意义
2.1 急性毒性试验
2.2 病理切片观察试验
2.3“灭非灵”对尼罗罗非鱼体内AChE酶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2.4“灭非灵”对尼罗罗非鱼和鲮鱼体内AChE酶的影响
第一章 “灭非灵”对外来鱼类尼罗罗非鱼的毒杀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实验方法
1.2.1 预试验
1.2.2“灭非灵”对尼罗罗非鱼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1.2.3“灭非灵”对尼罗罗非鱼的特异性毒性试验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尼罗罗非鱼的中毒症状
2.2 尼罗罗非鱼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2.3 尼罗罗非鱼特异性毒性试验
3 讨论
3.1“灭非灵”对尼罗罗非鱼的毒杀效果
3.2“灭非灵”的实际应用及其使用时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灭非灵”对尼罗罗非鱼鳃、肝和肾组织结构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来源及试验条件
1.2 试验方法
1.2.1“灭非灵”对尼罗罗非鱼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1.2.2“灭非灵”对尼罗罗非鱼幼鱼组织结构的影响
1.3 数据及图片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临诊症状
2.2“灭非灵”对尼罗罗非鱼的LC50
2.3 尼罗罗非鱼鳃,肝脏和肾脏组织病理变化
2.3.1 鳃的组织病理变化
2.3.2 肝脏组织病理变化
2.3.3 肾脏组织病理变化
3 讨论
3.1“灭非灵”对尼罗罗非鱼的急性毒性
3.2 鳃组织病变严重,是造成尼罗罗非鱼死亡的首要因素
3.3 肝脏组织病变加剧了尼罗罗非鱼的死亡速度
3.4 肾脏组织病变对尼罗罗非鱼的影响
第三章 “灭非灵”对尼罗罗非鱼乙酰胆碱酯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鱼
1.1.2 试验条件
1.2 实验方法
1.2.1 试验样本的前处理
1.2.2 总蛋白含量和AChE及抗氧化物活性的测定
1.2.3 结果计算及统计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AChE酶活性在不同组织的变化
2.2 抗氧化酶活性在不同组织中的变化
2.2.1 SOD酶活性在不同组织的变化
2.2.2 GSH酶含量在不同组织的变化
2.2.3 LDH酶活性在不同组织中的变化
2.2.4 GST酶活性在肝脏组织的变化
3 讨论与结论
3.1“灭非灵”对不同组织中AChE酶活性的影响
3.2“灭非灵”对不同组织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3.2.1“灭非灵”对不同组织中SOD酶活性的影响
3.2.2“灭非灵”对不同组织中GSH酶活性的影响
3.2.3“灭非灵”对不同组织中LDH酶活性的影响
3.2.4“灭非灵”对肝脏组织中GST酶活性的影响
第四章 “灭非灵”对尼罗罗非鱼和鲮体内AChE酶活性影响差异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鱼
1.1.2 试验条件
1.2 实验方法
1.2.1“灭非灵”对尼罗罗非鱼和鲮的急性毒性
1.2.2“灭非灵”对尼罗罗非鱼和鲮体内AChE的影响
1.2.3 总蛋白含量和AChE酶活性的测定
1.2.4 结果计算及统计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2.2 暴露在“灭非灵”的尼罗罗非鱼和鲮脑组织中AChE酶活性的变化
2.3 暴露在“灭非灵”中的尼罗罗非鱼和鲮肝脏组织AChE酶活性的变化
3 讨论
3.1“灭非灵”对尼罗罗非鱼和鲮的毒杀效果
3.2“灭非灵”对尼罗罗非鱼和鲮脑组织中AChE酶活性的影响
3.3“灭非灵”对尼罗罗非鱼和鲮肝脏组织中AChE酶活性的影响
3.4 清水恢复对鲮体内AChE酶活性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广东省主要水系外来水生动物初步调查[J]. 顾党恩,牟希东,罗渡,李莹莹,汪学杰,宋红梅,罗建仁,胡隐昌. 生物安全学报. 2012(04)
[2]广东省主要水系罗非鱼的建群状况[J]. 顾党恩,牟希东,罗渡,李莹莹,杨叶欣,徐猛,胡隐昌. 生物安全学报. 2012(04)
[3]尼罗罗非鱼早期发育形态及其在珠江水系的空间分布[J]. 谭细畅,李新辉,李跃飞,李捷. 生物安全学报. 2012(04)
[4]浅议我国外来物种入侵问题及其防治对策[J]. 胡隐昌,宋红梅,牟希东,罗建仁. 生物安全学报. 2012(04)
[5]铅污染对罗非鱼外周血细胞和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J]. 侯丽萍,舒琥,林碧云. 广东农业科学. 2012(14)
[6]2011年广东罗非鱼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 储霞玲,曹俊明,白雪娜,万忠,李思发. 广东农业科学. 2012(08)
[7]鱼类肝脏微粒体对于硫代磷酸酯类杀虫剂活化代谢率的种间差异[J]. 李少南,张莉,边文杰,顾晓军,刘新. 生态毒理学报. 2010(06)
[8]常见拟除虫菊酯和有机磷农药对鱼类的急性及其联合毒性研究[J]. 赵玉琴,李丽娜,李建华.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8(11)
[9]溴氰菊酯连续暴露对罗非鱼血清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J]. 陈家长,冷春梅,胡庚东,瞿建宏. 生态学杂志. 2008(05)
[10]三唑磷对鲤鱼的急性毒性和生物富集性研究[J]. 孙长恩,顾爱国,高巍. 江苏农业科学. 2007(02)
本文编号:32036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3203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