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浓度和水温对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仔稚鱼耳石中Sr和Ba沉积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5 13:23
科学认识鱼类耳石中微量元素的沉积机制及其与水环境中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是基于耳石微化学方法重新构建鱼类生活史并反演其生活履历的重要前提。本研究以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仔稚鱼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耳石中微化学元素沉积水平与鱼类早期生活过程中所经历的水环境中微量元素浓度的关系,并探讨了水温及个体生长因素对耳石中微量元素沉积的影响;旨在从基础生态学角度解析褐牙鲆仔稚鱼耳石中微量元素沉积机制及关键影响因子,为构建解决鱼类群体判别、生活史重建和基于种群的渔业资源管理等鱼类生态学问题的耳石微化学分析技术提供基础性理论支持。传统的耳石沉积机制研究多以单一元素为研究对象,往往忽略其他元素浓度变化的潜在影响。本研究以Sr、Ba为代表性元素,探讨了在褐牙鲆耳石中目标元素沉积过程中的目标元素浓度的主导效应及与其他元素的潜在交互效应。研究发现,Sr、Ba在耳石中的沉积量分别与水环境中Sr、Ba的浓度变化显著正相关。Sr的沉积效率高于Ba,且二者的沉积效率均随水环境中元素浓度升高而降低。水环境中Sr的浓度升高对Ba在耳石中的沉积有较小抑制作用,而Ba的浓度变化对Sr在...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省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鱼类耳石概述
1.1.1 鱼类耳石的结构与功能
1.1.2 鱼类耳石的微化学特征
1.2 耳石微化学分析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应用
1.2.1 耳石微化学分析的主要研究方法
1.2.2 耳石微化学分析的应用
1.3 耳石微化学沉积机制研究
1.3.1 水环境中元素浓度对耳石中元素沉积作用研究
1.3.2 生理因素对耳石中元素沉积作用研究
1.3.3 水温变化对耳石中元素沉积作用研究
1.4 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元素浓度及生长因素对耳石中元素沉积作用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褐牙鲆孵化与饲育
2.1.2 实验设计
2.1.3 样品采集及分析
2.1.4 数据统计处理
2.2 结果
2.2.1 实验过程中环境条件变化及鱼类个体生长
2.2.2 元素浓度对耳石中Sr、Ba沉积作用
2.2.3 生长因素对耳石中微量元素沉积作用
2.3 讨论
2.3.1 水环境中元素浓度对耳石中微量元素沉积作用
2.3.2 耳石中微量元素的沉积效率对比
2.3.3 生长因素对耳石中微量元素沉积作用
第3章 水温和元素浓度对耳石中Sr沉积作用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褐牙鲆的孵化与饲育
3.1.2 实验设计
3.1.3 样品采集及分析
3.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3.2 结果
3.2.1 不同元素浓度下水温对耳石中Sr沉积作用
3.2.2 不同水温下元素浓度对耳石中Sr沉积作用
3.3 讨论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江口水域四种鱼类的耳石微化学研究[J]. 刘洪波,姜涛,邱晨,杨健. 海洋与湖沼. 2018(06)
[2]基于多测点LA-ICPMS的耳石核区元素指纹分析技术及其在鱼类群体识别中的实证研究[J]. 窦硕增,天野洋典,于鑫,曹亮,白井厚太郎,大竹二雄,塚本勝巳. 海洋与湖沼. 2011(06)
[3]鱼类的耳石信息分析及生活史重建——理论、方法与应用[J]. 窦硕增. 海洋科学集刊. 2007(00)
[4]鱼耳石的碳、氧稳定同位素成分研究[J]. 高永文,鲁安怀,宋玉国. 自然科学进展. 2004(03)
博士论文
[1]耳石和听沟形态分析方法及其在三种石首科鱼类群体判别中的应用[D]. 宋骏杰.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018
[2]鱼类耳石形态和微化学分析方法及其在群体识别中的实证研究[D]. 于鑫.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14
硕士论文
[1]基于耳石微化学成分对渤、黄、东海蓝点马鲛群系结构的研究[D]. 管双全.中国海洋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205416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省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鱼类耳石概述
1.1.1 鱼类耳石的结构与功能
1.1.2 鱼类耳石的微化学特征
1.2 耳石微化学分析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应用
1.2.1 耳石微化学分析的主要研究方法
1.2.2 耳石微化学分析的应用
1.3 耳石微化学沉积机制研究
1.3.1 水环境中元素浓度对耳石中元素沉积作用研究
1.3.2 生理因素对耳石中元素沉积作用研究
1.3.3 水温变化对耳石中元素沉积作用研究
1.4 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元素浓度及生长因素对耳石中元素沉积作用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褐牙鲆孵化与饲育
2.1.2 实验设计
2.1.3 样品采集及分析
2.1.4 数据统计处理
2.2 结果
2.2.1 实验过程中环境条件变化及鱼类个体生长
2.2.2 元素浓度对耳石中Sr、Ba沉积作用
2.2.3 生长因素对耳石中微量元素沉积作用
2.3 讨论
2.3.1 水环境中元素浓度对耳石中微量元素沉积作用
2.3.2 耳石中微量元素的沉积效率对比
2.3.3 生长因素对耳石中微量元素沉积作用
第3章 水温和元素浓度对耳石中Sr沉积作用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褐牙鲆的孵化与饲育
3.1.2 实验设计
3.1.3 样品采集及分析
3.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3.2 结果
3.2.1 不同元素浓度下水温对耳石中Sr沉积作用
3.2.2 不同水温下元素浓度对耳石中Sr沉积作用
3.3 讨论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江口水域四种鱼类的耳石微化学研究[J]. 刘洪波,姜涛,邱晨,杨健. 海洋与湖沼. 2018(06)
[2]基于多测点LA-ICPMS的耳石核区元素指纹分析技术及其在鱼类群体识别中的实证研究[J]. 窦硕增,天野洋典,于鑫,曹亮,白井厚太郎,大竹二雄,塚本勝巳. 海洋与湖沼. 2011(06)
[3]鱼类的耳石信息分析及生活史重建——理论、方法与应用[J]. 窦硕增. 海洋科学集刊. 2007(00)
[4]鱼耳石的碳、氧稳定同位素成分研究[J]. 高永文,鲁安怀,宋玉国. 自然科学进展. 2004(03)
博士论文
[1]耳石和听沟形态分析方法及其在三种石首科鱼类群体判别中的应用[D]. 宋骏杰.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018
[2]鱼类耳石形态和微化学分析方法及其在群体识别中的实证研究[D]. 于鑫.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14
硕士论文
[1]基于耳石微化学成分对渤、黄、东海蓝点马鲛群系结构的研究[D]. 管双全.中国海洋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2054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3205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