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尼罗罗非鱼γ-干扰素基因的克

发布时间:2021-07-21 04:39
  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mes)、丽鱼科(Cichlidae),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向世界各国推荐的养殖对象,现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养殖鱼类品种。但近年来养殖罗非鱼暴发了链球菌病,导致罗非鱼的大量死亡,威胁着我国罗非鱼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很有必要开展罗非鱼免疫防御机制的研究。γ-干扰素是调控天然免疫和细胞免疫的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除了具有抗病毒作用外,干扰素还参与到其他重要的生理反应中,如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凋亡及免疫反应等,近年的研究发现干扰素中的γ-干扰素还具有显著的抗菌作用。本研究克隆了尼罗罗非鱼γ-干扰素基因,实时定量PCR检测了其在无乳链球菌感染前后各组织和器官中的表达,以了解γ-干扰素基因在尼罗罗非鱼免疫防御过程中的作用;同时以斑马鱼作为转基因研究模型,评估金鱼Tgf2转座子系统在转基因鱼研制上应用的可行性,并应用于构建转基因罗非鱼。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尼罗罗非鱼γ-干扰素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特性分析。本研究从尼罗罗非鱼脾脏组织中扩增到γ-干扰素基因的cDNA,其大小为690bp,开放阅读框为621bp,推测编码206个... 

【文章来源】: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尼罗罗非鱼γ-干扰素基因的克


尼罗罗非鱼γ-干扰素基因蛋白二级结构的预测与抗原性分析

氨基酸序列,尼罗罗非鱼,γ-干扰素基因,鱼类


根据 γ-干扰素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尼罗罗非鱼先与斜带石斑鱼聚类,再与大西洋鲑鱼和虹鳟聚类 (图 1-3) 。图1-3 尼罗罗非鱼与其他鱼类γ-干扰素基因的系统进化树Fig.1-3 Phylogenetic tree based on γIFN gene of O.niloticus and other teleosts3.3 用于 qRT-PCR 的尼罗罗非鱼内参基因的筛选分别以正常和受感染的尼罗罗非鱼的各组织 cDNA 为模板,检测 18s rRNA、EF1α 和 β-actin 3 个内参基因在各组织中的表达。分别用 normFinder 和 geNorm 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3 个内参基因中,18s rRNA 基因的表达最稳定,可作为下一步 qRT-PCR 分析的内参基因(图 1-4)。表1-4 尼罗罗非鱼与其他鱼类 γ- 干扰素基因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Tab.2-4 Amino acid identity of γIFNgenes of O. niloticusand other teleosts

尼罗罗非鱼,内参,γ-干扰素基因


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2图1-4 尼罗罗非鱼内参基因的筛选Fig.1-4 Selection of reference gene of O.niloticus3.4 正常尼罗罗非鱼γ-干扰素基因的组织表达实时荧光定量 PCR 分析 γ-干扰素基因在正常尼罗罗非鱼 9 个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尼罗罗非鱼 γ-干扰素的 mRNA 在脾脏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肠、鳃和肾,在心脏、肌肉和皮肤组织中的表达量最低(图 1-5)。图 1-5 γ-干扰素基因 mRNAs 在不同组织中的差异表达以 18s rRNA 基因为内参基因,计算各组织表达量与表达量最低组织的表达量的倍数:标注相同字母的,表示柱间差异不显著;标注不同字母的,表示柱间差异显著(P <0.05)。Fig. 1-5 Tissue distribution of the γIFN mRNAs of O.niloticus measured by qRT-PCR. Expressionvalues were normalized to those of 18s rRNA gene. Data are expressed as the mean fold change(means ±S.E., n = 6) from the calibrator group. Bars with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statisticaldifferences (P < 0.05).3.5 感染无乳链球菌后尼罗罗非鱼 γ-干扰素基因的组织表达变化qRT-PCR 检测受无乳链球菌感染后,尼罗罗非鱼 γ-干扰素基因在各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感染后 6h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Tgf2转座子在团头鲂基因组中的插入效率[J]. 郭秀明,黄创新,沈睿杰,蒋霞云,陈杰,邹曙明.  遗传. 2013(08)
[2]转基因鱼的研究进展与商业化前景[J]. 叶星,田园园,高风英.  遗传. 2011(05)
[3]金鱼hAT家族转座子Tgf2的克隆及其结构[J]. 邹曙明,杜雪地,袁剑,蒋霞云.  遗传. 2010(12)
[4]干扰素-γ研究进展[J]. 杨生海,殷宏,刘永生,张杰.  生物技术通报. 2010(08)
[5]利用Tol2转座子介导的增强子诱捕技术获得血管相关转基因斑马鱼系(英文)[J]. 薛峪霖,肖安,文路,贾岳,高岳,朱作言,林硕,张博.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10(07)
[6]鱼类多倍体育种的研究进展回顾[J]. 胡玲玲,李加儿.  水产科技. 2009(05)
[7]鱼类干扰素系统基因研究进展[J]. 李淑英,陈新华.  生物技术通报. 2007(05)
[8]转基因水生动物的应用研究[J]. 叶星,王海英,简清,白俊杰,劳海华.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07(01)
[9]斑马鱼Mylz2启动子的克隆与转绿色荧光蛋白基因鱼的构建[J]. 简清,白俊杰,叶星,夏仕玲,梁旭方,罗建仁.  中国水产科学. 2004(05)
[10]转基因技术与动物育种[J]. 杨秀芹,刘娣.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 2002(07)



本文编号:32943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32943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e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