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蚌混养与硝化细菌挂膜技术联合原位调控养殖水体中氮磷营养盐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4 21:30
集约和密集化的水产养殖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使水质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要想解决水产养殖水体的污染问题,主要考虑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氨氮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对水体中鱼类产生很大的影响。如何在不破坏生态平衡、不转移污染的情况下有效降低水体中的氨氮含量是水产养殖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第二,目前,市面上环境友好型的生物菌剂,可以在原位净化水质的同时维持生态平衡,但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或养殖过程中换水次数的增加,生物菌剂会失去效力,流失严重。因此,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以养殖水体水质改善为研究目标,设计室内模拟实验,从改变养殖方式即鱼蚌混养以及添加挂膜微生物(硝化细菌)两方面原位调控养殖水质,控制水体中氮磷营养盐,探究保持养殖水体良好水质的有效方法,并对附着生长生物膜引入养殖体系后对水产品的品质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期望取得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鱼蚌混养系统中,三角帆蚌与四种鱼类“草(Grass carp)-鲫(Gibel carp)-鲢(Sliver carp)-鳙(Bighead carp)”(简称GGSB组合)混养,投饲量为鱼体重4%,鱼蚌比为10:...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技术路线图
不同混养鱼组合和投饲量的试验处理组中总氮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图 2-1 不同混养鱼组合和投饲量的试验处理组中总氮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本试验过程中各组试验桶中 NH4+-N 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见表 2-5 和图 2-2。由表 2-5 可知,各组之间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由图 2-2 可知,NH4+-N 浓度整体随投饲量的增加而升高,且SB-F试验组浓度高于GGSB-F试验组。SB-5%F试验组 NH4+-N 浓度最高,为 17.01±13.25 mg/L,GGSB-1%F 试验组 NH4+-N 浓度最低,为 5.21±4.48 mg/L。由此可以看出,在同一混养鱼组合中,投饲量的多少,也是影响养殖水体中 NH4+-N 利用率的关键,“草+鲫+鲢+鳙”的混养鱼组合可以进一步提高水体对 NH4+-N 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氨氮降解菌的筛选、鉴定与复合菌水质调控效果研究[J]. 陈红菊,王慧,孔维祎,许高朋,王晓云,赵燕,季相山. 水生生物学报. 2019(04)
[2]Mercury bioaccumulation in fish in an artificial lake used to carry out cage culture[J]. Yongmin Wang,Qing Xie,Qinqin Xu,Jinping Xue,Cheng Zhang,Dingyong Wa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9(04)
[3]冰冻雨雪天气的水产养殖管理[J]. 赵永锋. 农村新技术. 2018(11)
[4]不同养殖密度对脊尾白虾生长和水体氨氮含量的影响[J]. 李志辉,马杭柯,张培,徐莞媛,孙金秋,阎斌伦,张庆起,高焕. 海洋渔业. 2018(05)
[5]三角帆蚌对养殖池塘的净水作用[J]. 黎春,赵哲,姚维志. 科学养鱼. 2018(06)
[6]循环水养殖净化装置设计及循环水量影响因素研究[J]. 张俊新,李明智,李晓丽,曹淑青,刘远,刘靖,潘强,连云. 渔业现代化. 2018(01)
[7]自然微生物挂膜处理水产养殖废水的效果及微生物群落分析[J]. 蔺凌云,尹文林,潘晓艺,袁雪梅,姚嘉赟,徐洋,王超,沈锦玉. 水生生物学报. 2017(06)
[8]池塘生物膜低碳养殖模式及对水质影响的试验研究[J]. 汪宏伟,于金山,赵常山. 科学养鱼. 2017(09)
[9]浅谈池塘养鱼的特点及意义[J]. 王新建. 河南农业. 2017(25)
[10]滤料浮床面积对水产养殖水体的原位修复效果[J]. 高亚男,刘雪梅,王芳,王炎. 湖北农业科学. 2017(11)
博士论文
[1]复合湿地系统净化海水养殖废水中杀鲑气单胞菌及湿地微生物菌群研究[D]. 马晓娜.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018
[2]鱼蚌综合养殖池塘养殖模式优化的研究[D]. 唐金玉.浙江大学 2016
[3]池塘养殖污染与生态工程化调控技术研究[D]. 刘兴国.南京农业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养殖密度对草鱼脂肪蓄积、脂肪代谢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D]. 陈洁.华中农业大学 2017
[2]不同生物膜载体净化微污染河水试验研究[D]. 安恩方.河北工程大学 2017
[3]运输应激对黄颡鱼和斑点叉尾鮰血液生化指标和肌肉品质的影响[D]. 田兴.华中农业大学 2016
[4]三疣梭子蟹不同池塘混养系统的结构优化、氮磷收支与能值分析[D]. 班文波.中国海洋大学 2015
[5]原水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技术的除藻性能研究[D]. 许骆.广东工业大学 2015
[6]城市黑臭河道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对人工曝气的响应特征及机理研究[D]. 姚丽平.华东师范大学 2014
[7]培养基和虾蟹放养密度对池塘水质和底质的影响[D]. 张萍.上海海洋大学 2014
[8]固定化微生物联合粉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净化养殖废水的研究[D]. 伍华雯.宁波大学 2013
[9]中国特色循环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 刘庆国.山东轻工业学院 2012
[10]生物膜法养殖污水处理中群体感应现象的初步研究[D]. 孙颉.中国海洋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301465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技术路线图
不同混养鱼组合和投饲量的试验处理组中总氮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图 2-1 不同混养鱼组合和投饲量的试验处理组中总氮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本试验过程中各组试验桶中 NH4+-N 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见表 2-5 和图 2-2。由表 2-5 可知,各组之间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由图 2-2 可知,NH4+-N 浓度整体随投饲量的增加而升高,且SB-F试验组浓度高于GGSB-F试验组。SB-5%F试验组 NH4+-N 浓度最高,为 17.01±13.25 mg/L,GGSB-1%F 试验组 NH4+-N 浓度最低,为 5.21±4.48 mg/L。由此可以看出,在同一混养鱼组合中,投饲量的多少,也是影响养殖水体中 NH4+-N 利用率的关键,“草+鲫+鲢+鳙”的混养鱼组合可以进一步提高水体对 NH4+-N 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氨氮降解菌的筛选、鉴定与复合菌水质调控效果研究[J]. 陈红菊,王慧,孔维祎,许高朋,王晓云,赵燕,季相山. 水生生物学报. 2019(04)
[2]Mercury bioaccumulation in fish in an artificial lake used to carry out cage culture[J]. Yongmin Wang,Qing Xie,Qinqin Xu,Jinping Xue,Cheng Zhang,Dingyong Wa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9(04)
[3]冰冻雨雪天气的水产养殖管理[J]. 赵永锋. 农村新技术. 2018(11)
[4]不同养殖密度对脊尾白虾生长和水体氨氮含量的影响[J]. 李志辉,马杭柯,张培,徐莞媛,孙金秋,阎斌伦,张庆起,高焕. 海洋渔业. 2018(05)
[5]三角帆蚌对养殖池塘的净水作用[J]. 黎春,赵哲,姚维志. 科学养鱼. 2018(06)
[6]循环水养殖净化装置设计及循环水量影响因素研究[J]. 张俊新,李明智,李晓丽,曹淑青,刘远,刘靖,潘强,连云. 渔业现代化. 2018(01)
[7]自然微生物挂膜处理水产养殖废水的效果及微生物群落分析[J]. 蔺凌云,尹文林,潘晓艺,袁雪梅,姚嘉赟,徐洋,王超,沈锦玉. 水生生物学报. 2017(06)
[8]池塘生物膜低碳养殖模式及对水质影响的试验研究[J]. 汪宏伟,于金山,赵常山. 科学养鱼. 2017(09)
[9]浅谈池塘养鱼的特点及意义[J]. 王新建. 河南农业. 2017(25)
[10]滤料浮床面积对水产养殖水体的原位修复效果[J]. 高亚男,刘雪梅,王芳,王炎. 湖北农业科学. 2017(11)
博士论文
[1]复合湿地系统净化海水养殖废水中杀鲑气单胞菌及湿地微生物菌群研究[D]. 马晓娜.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018
[2]鱼蚌综合养殖池塘养殖模式优化的研究[D]. 唐金玉.浙江大学 2016
[3]池塘养殖污染与生态工程化调控技术研究[D]. 刘兴国.南京农业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养殖密度对草鱼脂肪蓄积、脂肪代谢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D]. 陈洁.华中农业大学 2017
[2]不同生物膜载体净化微污染河水试验研究[D]. 安恩方.河北工程大学 2017
[3]运输应激对黄颡鱼和斑点叉尾鮰血液生化指标和肌肉品质的影响[D]. 田兴.华中农业大学 2016
[4]三疣梭子蟹不同池塘混养系统的结构优化、氮磷收支与能值分析[D]. 班文波.中国海洋大学 2015
[5]原水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技术的除藻性能研究[D]. 许骆.广东工业大学 2015
[6]城市黑臭河道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对人工曝气的响应特征及机理研究[D]. 姚丽平.华东师范大学 2014
[7]培养基和虾蟹放养密度对池塘水质和底质的影响[D]. 张萍.上海海洋大学 2014
[8]固定化微生物联合粉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净化养殖废水的研究[D]. 伍华雯.宁波大学 2013
[9]中国特色循环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 刘庆国.山东轻工业学院 2012
[10]生物膜法养殖污水处理中群体感应现象的初步研究[D]. 孙颉.中国海洋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3014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3301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