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鲈质量安全风险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30 10:38
中国水产品具有产量大,种类丰富等特点,但目前针对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的质量安全检测研究较少,因此针对影响加州鲈质量安全的众多复杂因素及风险防控欠缺的现状,评价影响加州鲈食品安全的风险因素,有助于建立加州鲈安全防控模式。本文以加州鲈的质量安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加州鲈养殖、运输等阶段可能产生的风险事件的识别,建立加州鲈质量风险评估体系。首先,介绍了加州鲈质量安全研究的重要性;其次,分析了种苗质量、药物、养殖环境和流通条件等影响加州鲈质量安全的风险因素;最后,总结了加州鲈质量安全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了提高加州鲈质量安全、降低风险的建议对策。本研究旨在促进加州鲈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研究结果有助于完善中国水产品的系统监测及评估体系。[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20,10(3):13-18]
【文章来源】: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0,10(03)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产品质量安全总体概况
1.1 该种类产业总体概况
1.2 产品质量概况
1.3 近十年该种类质量安全状况变化分析
2 存在的主要质量安全问题和隐患分析
2.1 养殖环境
2.2 水产苗种
2.3 水产品流通
2.4 渔用饲料
2.5 渔用药物
2.6 非规范用药
2.7 生物危害
3 对策和建议
3.1 管理政策措施建议
1)加强水产品的质量监管。
2)加大渔药研究、开发和推广力度。
3)提高渔业生产者的素质。
3.2 需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建议
3.3 前瞻性建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模型[J]. 张宇晗,刘新亮,袁言,洪坤明. 江苏农业科学. 2020(03)
[2]养殖密度对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大口黑鲈抗氧化力、组织结构及应激基因表达的影响[J]. 倪金金,王裕玉,徐钢春,聂志娟,李全杰,徐跑. 中国水产科学. 2020(06)
[3]中国养殖中华绒螯蟹中重金属铬的残留现状及膳食风险评估[J]. 汪倩,宋超,裘丽萍,孟顺龙,李丹丹,陈家长. 生态环境学报. 2019(08)
[4]大口黑鲈3个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 孙成飞,谢汶峰,胡婕,董浚键,田园园,吴灶和,叶星. 南方水产科学. 2019(02)
[5]四川省大口黑鲈养殖现状[J]. 杨淞,孙俊龙,韩帅帅,赵柳兰,曾开虎,徐垚峰,唐钢,杜宗君. 科学养鱼. 2018(11)
[6]恩诺沙星在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体内代谢动力学研究[J]. 何欣,王扬,贝亦江. 浙江农业学报. 2018(09)
[7]鱼寄生虫囊蚴检测方法的比较分析[J]. 王丽坤,崔宇超,侯美如,骆宏伟,鹿凌岩,高俊峰.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6(16)
[8]大口黑鲈北方亚种和佛罗里达亚种NPY基因的DNA和cDNA克隆及序列分析[J]. 刘浩,白俊杰,李胜杰. 生物技术通报. 2016(05)
[9]饲料中可消化淀粉对大口黑鲈生长、体组成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J]. 苟仕潘,陈乃松,徐祥泰,刘子科,尹佳. 水产学报. 2015(10)
[10]配合饲料、冰鲜杂鱼对大口黑鲈生长和LPL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J]. 朱择敏,马冬梅,白俊杰,樊佳佳,廖国礼,梁旭方.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4(04)
博士论文
[1]鱼油氧化对大口黑鲈幼鱼健康的危害及其控制[D]. 陈拥军.中山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大口黑鲈保活运输的研究[D]. 王利娟.上海海洋大学 2015
[2]大口黑鲈生长相关优势基因型聚合效果研究[D]. 徐磊.上海海洋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311252
【文章来源】: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0,10(03)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产品质量安全总体概况
1.1 该种类产业总体概况
1.2 产品质量概况
1.3 近十年该种类质量安全状况变化分析
2 存在的主要质量安全问题和隐患分析
2.1 养殖环境
2.2 水产苗种
2.3 水产品流通
2.4 渔用饲料
2.5 渔用药物
2.6 非规范用药
2.7 生物危害
3 对策和建议
3.1 管理政策措施建议
1)加强水产品的质量监管。
2)加大渔药研究、开发和推广力度。
3)提高渔业生产者的素质。
3.2 需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建议
3.3 前瞻性建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模型[J]. 张宇晗,刘新亮,袁言,洪坤明. 江苏农业科学. 2020(03)
[2]养殖密度对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大口黑鲈抗氧化力、组织结构及应激基因表达的影响[J]. 倪金金,王裕玉,徐钢春,聂志娟,李全杰,徐跑. 中国水产科学. 2020(06)
[3]中国养殖中华绒螯蟹中重金属铬的残留现状及膳食风险评估[J]. 汪倩,宋超,裘丽萍,孟顺龙,李丹丹,陈家长. 生态环境学报. 2019(08)
[4]大口黑鲈3个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 孙成飞,谢汶峰,胡婕,董浚键,田园园,吴灶和,叶星. 南方水产科学. 2019(02)
[5]四川省大口黑鲈养殖现状[J]. 杨淞,孙俊龙,韩帅帅,赵柳兰,曾开虎,徐垚峰,唐钢,杜宗君. 科学养鱼. 2018(11)
[6]恩诺沙星在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体内代谢动力学研究[J]. 何欣,王扬,贝亦江. 浙江农业学报. 2018(09)
[7]鱼寄生虫囊蚴检测方法的比较分析[J]. 王丽坤,崔宇超,侯美如,骆宏伟,鹿凌岩,高俊峰.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6(16)
[8]大口黑鲈北方亚种和佛罗里达亚种NPY基因的DNA和cDNA克隆及序列分析[J]. 刘浩,白俊杰,李胜杰. 生物技术通报. 2016(05)
[9]饲料中可消化淀粉对大口黑鲈生长、体组成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J]. 苟仕潘,陈乃松,徐祥泰,刘子科,尹佳. 水产学报. 2015(10)
[10]配合饲料、冰鲜杂鱼对大口黑鲈生长和LPL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J]. 朱择敏,马冬梅,白俊杰,樊佳佳,廖国礼,梁旭方.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4(04)
博士论文
[1]鱼油氧化对大口黑鲈幼鱼健康的危害及其控制[D]. 陈拥军.中山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大口黑鲈保活运输的研究[D]. 王利娟.上海海洋大学 2015
[2]大口黑鲈生长相关优势基因型聚合效果研究[D]. 徐磊.上海海洋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3112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3311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