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嗜水气单胞菌刺激对中华绒螯蟹免疫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8-06 08:47
  以中华绒螯蟹为试验对象,采用常规石蜡切片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嗜水气单胞菌刺激对其免疫组织结构及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随着细菌刺激时间的延长,中华绒螯蟹鳃丝厚度和血细胞数量均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厚增多趋势,肝小管管腔比面积、结构和细胞数量发生显著变化;脂多糖和β-1,3-葡聚糖结合蛋白表达量6 h时显著降低(P<0.05),而在12 h时极显著增加(P<0.01);Toll通路重要组件Tube表达量在3、6 h时均显著降低(P<0.05),12 h显著增加(P<0.05);Toll通路重要组件Dorsal基因表达量在3 h时显著增加(P<0.05);整合素基因表达量在感染3、6 h均显著增加(P<0.05),12 h时表现为极显著增加(P<0.01);酚氧化酶原激活酶、细胞黏附蛋白、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表达量在感染12 h内均呈逐渐下降趋势;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基因表达量在感染6 h达到最低值,而后上调;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表达量在感染6 h显著降低(P<0.05)。试验结果表明,嗜水气单胞菌刺激显著... 

【文章来源】:水产科学. 2020,39(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嗜水气单胞菌刺激对中华绒螯蟹免疫的影响


嗜水气单胞菌免疫刺激对中华绒螯蟹鳃组织结构的影响

组织结构图,中华绒螯蟹,嗜水气单胞菌,胰腺


表3 嗜水气单胞菌免疫刺激对中华绒螯蟹肝小管管腔面积比的影响 Tab.3 Effect of A. hydrophila immune stimulation on the hepatic tubule lumen area of Chinese mitten crab E. sinensis% 时间 Time 0 h 3 h 6 h 12 h 24 h 48 h 72 h 对照组 Control group 16.52±2.89 21.91±3.27 23.11±0.30 16.64±0.73 15.65±0.95 16.21±3.64 27.44±1.93 试验组 Experimental group 16.52±2.89 21.03±2.72 27.34±2.95 25.58±10.76 20.64±8.02 22.32±8.38 21.98±5.262.2 嗜水气单胞菌免疫刺激对中华绒螯蟹血淋巴中免疫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中华绒鳌蟹,嗜水气单胞菌,基因表达,中华绒螯蟹


对照组中华绒螯蟹血淋巴中细胞黏附蛋白(PXN)基因在3、6、12 h逐级下调表达,6 h有最小值,24、72 h上调表达,48 h下调表达,有最低值,72 h有最高值;试验组中华绒螯蟹血淋巴中PXN基因在12 h内逐级下调表达,12 h有最低值,24、48 h和72 h相对表达量有升高,但较0 h仍为下调表达;与对照组比较,6、72 h有显著(P<0.01)低值,12 h有极显著低值(P<0.01)(图8)。对照组中华绒螯蟹血淋巴中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基因在3 h上调表达,随后下调,48 h内与0 h时差异不大,72 h上调表达;试验组中华绒螯蟹血淋巴中GST基因在12 h内逐级下调,12 h有最低值,24 h上调表达,48、72 h相对表达量与0 h相近;相比对照组,3、6、12 h和72 h均有显著低值(P<0.05)(图9)。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华鳖源嗜水气单胞菌的研究进展[J]. 郑杰夫,张一柳,钟蕾.  水产科学. 2016(02)
[2]嗜水气单胞菌的研究进展[J]. 姜艳丽,李丽丽.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5(02)
[3]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应用研究进展[J]. 董亮,何永志,王远亮,董志扬.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3(05)
[4]蟹类肝胰腺病症的病原和病理学研究进展[J]. 张瑶,潘连德.  水产科技情报. 2012(03)
[5]致病性气单胞菌在贝(甲)壳类海产品中的检出[J]. 余雪明,金春光,章丹阳,沈玄艺.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9(04)
[6]氨氮胁迫对中华绒螯蟹免疫指标及肝胰腺组织结构的影响[J]. 洪美玲,陈立侨,顾顺樟,刘超,龙章强,张伟.  中国水产科学. 2007(03)
[7]养殖青虾“红鳃病”病原的研究[J]. 沈锦玉,钱冬,刘问,尹文林,沈智华,曹铮,吴颖蕾,张念慈.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03)
[8]中华绒螯蟹“腹水病”及“抖抖病”并发病病原的研究[J]. 沈锦玉,尹文林,钱冬,刘问,曹铮,沈智华,吴颖蕾,张念慈.  中国水产科学. 2000(03)
[9]中华绒螯蟹鳃的超微结构观察[J]. 顾志峰,王文,杜开和.  电子显微学报. 2000(03)
[10]沼泽绿牛蛙致病细菌的研究[J]. 汤显春,薛翠峰,高智慧.  水利渔业. 2000(01)

博士论文
[1]养殖虾蟹疫病免疫防控的初步研究[D]. 衣启麟.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14
[2]虾蟹类免疫相关基因的研究[D]. 于爱清.华东师范大学 2014
[3]中华绒螯蟹表达序列标签(EST)分析及免疫相关基因的克隆、表达模式研究[D]. 赵大显.华东师范大学 2009
[4]水体Hg2+对中华绒螯蟹毒性作用研究[D]. 赵艳民.南开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日本沼虾酚氧化酶原激活因子基因克隆及其表达分析[D]. 于杰伦.山东农业大学 2016
[2]中华绒螯蟹肝胰腺病症的病理分析[D]. 张瑶.上海海洋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3254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33254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c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